跪下的姿勢,舒服嗎?

本文是圓方的第1105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01
估計特朗普跟澤連斯基的吵架,大家估計都看了。
不知道大家看到什麼感受,反正圓方看的時候是百感交集。
圓方這個號應該是幾乎全網最早預言俄烏會開戰的一個號了。2022年2月15號圓方就寫了《主角與配角》在這篇文章裡面圓方說:
澤連斯基的的表態說明,他確實明白了美國的真實目的,美國絲毫不關心烏克蘭死活、只是把烏克蘭當成遏制俄羅斯的工具。
他不甘心只作為美國政客的工具人,但同時他很難走出大國博弈的圈套,擺脫棋子的命運。因為他心心念唸的還是“自己”成為主角,而不是“烏克蘭”不要成為代價。
寫了這篇文章之後,圓方遭遇了挺長一段時間的網暴的。
雖然圓方從來沒有無腦的站邊俄羅斯,只是站穩中國立場。只是因為圓方沒有譴責俄羅斯,當時被罵的很慘。(被追著,被幾百個人罵了兩週)
最後實在忍不了,這也就有了2022年2月28日,圓方寫了一篇《你想跪就跪,反正我不跪》,文章裡面圓方說:
在俄烏戰爭中,不就很多人高呼“中國,你憑什麼不站隊”
真的麼?真的中國跪下了,中國躺平了,中國站隊了。可能三十年後,掙扎在戰爭泥潭,“享受”著美國和北約“祈禱”和“支援”的就是我們了。
是非曲直,各有不同的認知,也不奢求所有人會達成一致的意見。
只說一句:
“你想跪就跪,反正我不跪”
02
說來也挺巧的,寫下那篇文章的時候是2022年2月28日,離現在整整三年。
三年的時間,許許多多的事情已經改變了。不過不知道當時追著圓方罵的人,今天看到特朗普跟澤連斯基吵架是一種什麼心情?
三年前的白宮和議會,澤連斯基還能用激情的演講,和悲情的勇士形象博取西方同情;三年後的橢圓形辦公室,這位演員出身的總統在鎂光燈前褪去了所有演技,只剩下被美國主子當眾掌摑的狼狽。
當特朗普指著他的鼻子質問"你憑什麼不感恩"時,這場持續十年的代理人戰爭終於撕碎了最後的面具。
三年前圓方寫下《主角與配角》時,澤連斯基尚能自詡為"民主世界的前哨"。彼時拜登政府慷慨承諾的數百億美元軍援,北約總部飄揚的藍黃旗幟,基輔街頭的"榮耀歸於烏克蘭"口號,編織著虛幻的主角光環。
可當特朗普將礦產協議第10條款甩在談判桌上——那個關於安全保障的條款僅剩一句空話,而烏克蘭50%的自然資源收益已明碼標價——基輔政權終於露出了賭桌上輸光籌碼的賭徒真容。
03
美烏礦產協議堪稱新殖民主義教科書:烏克蘭貢獻自然資源未來收益的50%注資"重建基金",美國則以金融衍生品等虛擬資產入股。這種操作就像用虛擬貨幣收購實體金礦,華爾街的算盤珠子崩到了第聶伯河畔。
更諷刺的是,當澤連斯基試圖用道德籌碼來和特朗普談判時,特朗普直接掀了桌子:"烏克蘭無權命令美國如何看待衝突"。這讓我想起三年前某些人叫囂的"中國憑什麼不站隊",如今看來,跪著站隊的下場不過是被踩在軍靴下數鋼鏰。
特朗普團隊的操作堪稱資本棄子的標準流程:先讓副總統萬斯指責"不懂感恩",再由參議員格雷厄姆放風"建議辭職",最後國務院削減64名駐烏官員至8人。
這套組合拳比三年前切斷北溪管道更狠辣,畢竟炸管道只是物理毀滅,而收割礦產是連國家血脈都要抽乾。當馮德萊恩在推特上給澤連斯基發"電子鮮花",默茨高喊"與烏克蘭站在一起"時,歐洲的虛偽比美國的直白更令人作嘔——他們連演戲用的鎂光燈都吝於開啟。
這場爭吵最震撼的細節,是澤連斯基被驅逐出白宮時,烏方代表團仍在"懇求籤署協議"。
這讓我想起三年前基輔街頭高呼西方口號的年輕人,如今他們的血已浸透頓巴斯的黑土地,而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正計算著鋰礦期貨的漲幅。當梅德韋傑夫嘲諷"沒動手是個奇蹟",當扎哈羅娃調侃"白宮上演全武行",斯拉夫民族的悲歌在兩大強權間被撕成兩半。
04
三年前圓方說"你想跪就跪,反正我不跪",今天澤連斯基用屈辱的離場證明:跪著不僅換不來尊嚴,連討價還價的資格都會被剝奪。
當特朗普把"實現和平"與"簽署賣身契"畫等號,當歐洲的聲援只存在於社交媒體,每個國家都該看清——國際政治沒有救世主,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生存法則。
那些曾經質問"中國憑什麼不站隊"的人,現在不妨摸摸膝蓋是否還有知覺。
至少我們能驕傲地說:在百年變局的驚濤駭浪中,東方巨輪始終在自己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