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4月2日跪了,會有什麼好處?

特朗普新的“集火中國”關稅政策出臺後,微信群裡面還有一些關於關稅的討論,不少人覺得4月2日全球加徵關稅時,中國不應該跟,畢竟給中國加的也不是最多的。跟了,其他國家都脫身了,只有中國陷在其中,太虧了。
上篇文章講了“不跪”的長期利益。這篇我就再分析分析。不考慮士氣,國格,尊嚴,也不考慮長期,純粹從短期利益的角度分析一下“跪”與“不跪”的選擇。
現在的情況是,美國對中國加徵34%+50%+41% = 125%,加上芬太尼關稅的20%,達到145%。其他國家加徵10%的關稅。
如果4月2日中國不反擊,和其他國家一樣跪,去找特朗普求饒,會發生什麼情況?
我根據最新的資訊推演一下:對中國加徵的下限,應該是10%,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取消之前的“芬太尼”關稅。現實中,特朗普在股市債市雙重壓力之下,還是維持了其他國家10%的加徵。如果中國跪了,上限應該就是4月2日宣佈的34%,不會更多了。
有三種場景:
第一種:特朗普慫了,所有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回到10%的加徵關稅。
第二種:還是集火中國,維持中國加徵34%,其他國家10%。
第三種:維持全球加稅,中國維持34%,其他國家也不降。
這三種場景應該完全窮盡了“假如中國也跪”時可能發生的全部情況。
第一種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特朗普全部失敗認慫。除非美國股市債市徹底崩盤,特朗普不會這麼輕易認慫的。
第二種和第三種場景發生的可能性,取決於“中國也跪”場景下美國的股市和債市波動,如果還是一樣波動,有可能特朗普扛不住,就會發生第二種場景。如果“中國跪了”之後,波動沒這麼嚴重,第三種場景發生的機率就更大。
如果發生第二種場景,和現實的區別就是對中國加徵105%還是34%的區別。
對外貿來說,區別有多大?中國出口製造業的利潤率並不高。即使只加34%,加上原先芬太尼關稅的20%,大多數中國的出口製造商家無法吸收承擔這樣的關稅。唯一的辦法就是美國進口商去承擔這樣的關稅,在消費終端漲價。
加徵34%,承擔不起只能漲價;加徵125%,同樣承擔不起只能漲價。
加徵34%,也許還有些出口商捲一捲擠一擠,願意自己承擔一些;加徵125%,如果美國進口商不承擔,中國出口商就直接躺平吧。
無論是加徵34%還是加徵125%,中國對美出口都會遭遇沉重打擊。也都得想辦法透過其他低稅國家搞組裝轉口貿易。加徵34%,對美出口可能跌六七成,加徵125%,可能跌八九成。差別有,但不是這麼大。
第三種場景,對中國來說是最好的,但中國損失不比第二種少太多。缺點是轉口也很難做了。優點是所有國家的產品都必須漲價,美國人對高價商品的接受度更高。有得有失。但第三種場景美國的損失可能遠大於第二種,各國對美國的怨氣,也遠大於第二種。
但是,就算第三種場景發生,美國也垮不了。如果和現實世界一樣,美國股市債市波動加劇,損失太大,特朗普撐不住,也就是回到第二種場景而已。
4月2日,如果中國也跪,無論是第二種還是第三種場景,和現實相比,差別有,但也不是那麼大。對中國來說,“跪”和“不跪”的區別,大概就是對美出口額多1000億美元,對美順差多六七百億美元。純從短期利益角度,“跪”短期可能有好處,但好處沒那麼大,還要被特朗普嘲笑“舔屁股”,何必呢?
既然短期好處沒這麼大,那不如梭哈一把。東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誰怕誰? 挺住了,不跪。搞一次壓力測試,看看結果到底怎麼樣。
跪有好處跪了,是膽小鬼,不要臉。跪沒啥好處還要跪,只能是犯賤。
老實說,中國願意的話,其實也隨時可以回到第二種場景(美國加34%,中國不報復)。特朗普非常願意看到這個結果。
大家稍安勿躁,靜觀其變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