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世界生育率下降,怎樣影響你的工作和退休金?​

作者:劉以棟
【寫在開頭】
2025美本申請風向標線下講座來啦!視角學社聯合翠鹿升學榜將在上海(1月1日)、北京(1月4日)雙城舉辦重磅講座,解析20萬錄取大資料,第一時間覆盤申請季。參與講座,即可免費領取最新版《2025頂尖美本錄取資料報告》。席位有限,儘快報名吧!
直播預告
正文
中國和世界生育率都在下降,這是全世界各國政府都必須面對的難題。雖然每個人的行為對這個大趨勢的影響不大,但是這個大趨勢卻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小到物價上漲,大到退休金和養老服務。最近有華爾街日報長文介紹這方面內容,我編譯部分內容在這裡。
 01
中國和世界生育率下降
中國出生率下降是有目共睹。我們簡單地比較一下兩個數,2023年,中國新生兒不到一千萬,同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超過一千萬。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18年以後,即使每個18歲的年輕人都去上大學,還是不能滿足大學招生人數。如果只有一半的年輕人去上大學,那麼中國一半的大學需要關門。或者大學不關門,但是大學裡面一半的工作人員可能面臨失業。
這個影響還不包括對中學,小學,幼兒園裡面的工作人員的影響。其它影響我會在後面講。
生育率下降問題不是中國獨有,世界其它國家也同樣面臨出生率下降問題。出生率這個概念簡單,但是也模糊,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這裡介紹一下總和生育率的概念。
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就是指一個婦女一生中一共生了幾個孩子。這個概念雖然很清楚,但是卻只有過去的資料。就是說,對每一個 60 歲以上的婦女,我們可以準確算出來她們一生生了幾個孩子。但是,對一個年輕女性,我們卻不知道她一生會生幾個孩子。這個時候,統計方法就被派上用場了。
業內人士調侃統計學就像比基尼,露出來的部分引人注目,但是蓋住的部分卻至關重要。在未來資料不知道的情況下,只能用統計方法來預測未來資料,誤差肯定會有,但是結果可以參考。
聯合國估計世界婦女總和生育率從1950年代的5左右到現在的2.32 。也就是說,現在一個婦女一生中會生2.32個孩子。假設人口中男女各一半,那麼一個婦女生兩個多孩子,總體人口短期還是增長的,長期則趨於穩定。但是這是全世界的資料。考慮到非正常兒童死亡,維持現在人口需要2.2生育率。
根據華爾街日報上的聯合國2023年估計資料,美國現在的總和出生率是, 1.62, 就是一個女性平均一生共生1.62 個孩子。韓國 0.72、印度 2、中國 1.0、日本 1.2、奈及利亞 5.1、衣索比亞 4、巴基斯坦3.2、俄羅斯 1.5 。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情況比韓國好一點,但是比其它國家問題都嚴重。韓國是出生率最低的國家。
我認為,中國一個婦女一生只生一個孩子不可持久。未來要麼中國婦女多生孩子,要麼中華民族就會變得無足輕重,甚至可能走向消失。
 02
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生育率下降發生在全世界,但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卻是眾說紛紜。
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原因是城市化。大家都生活在鄉村的時候,生活空間大,大人和孩子都有很大的生活空間,所以孩子多也沒有太大的負擔。糧食和蔬菜都是田裡長的,多幾個人吃影響也不大。農村還有各種雜活需要做,孩子多也是幫手。農村有時候有家族之間的矛盾,人多就是力量。
人們生活在城市以後,特別是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一家人住在公寓裡,一個孩子還容易接受,3-5個孩子肯定比較難,除非公寓非常大,有很多房間。家裡以外,城市裡外面的空間也很少,除了一些公園,沒有很多孩子活動空間。城裡孩子也幫不了家裡什麼忙,所以就成為父母的沉重負擔。
譬如,中國的房子那麼貴,一個100平米的公寓房,房價可能是家庭收入的十倍。在這樣的一個公寓房裡面,有一個孩子可能還可以承受,兩個孩子就比較擠了。
當然,有人會說,以前大家住房很擠的時候,也有兩三個孩子。這樣就有了下一個原因,人們變得富裕了。
窮養孩子富養豬。人窮的時候,生活沒有什麼享受可言,養孩子是任務,也是希望。我的父母一代,人生的主要意義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撫養成人,期望孩子們有一個好點的生活。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父母也期望享受自己的生活,就不願意生太多的孩子。同時,人們富裕了,期望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就會有很多補習班,課外活動。這些課外活動費錢費時間,所以孩子多了也負擔不起。
生孩子少的其它原因包括女性走入職場,追求自己的人生,這樣也不想花太多時間生孩子。
當然,也有文化方面的改變。中國以前有多子多福,財旺不如丁旺,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等。世界上很多宗教,也都是鼓勵多生孩子的。
中國這方面的文化,被獨生子女政策徹底打碎。外國的宗教文化,在年輕人心中也變得淡薄,結果就生孩子少了。
03
生育率下降的影響
生育率下降的直接效果是經濟增長率下降,這個在日本等國家有明顯的體現。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人口增長和工作效率增長。
人口增長緩慢的時候,則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來促進經濟增長。人口增長速度慢,出生率低,就會導致人口老化。
譬如,中國現在房價下跌,一方面是以前房價被炒得太高,另一方面就是人口出生率低。出生率高,以後年輕人多,自然就會增加住房要求和其它物品需求。出生率低,以後房子賣給誰。當然,還有很多人期望農村人進城買房子,無奈農村人在城裡收入太低,根本買不起城裡的天價房。國家可以把房子買下來,租給進城打工的農村人,但是農民工收入太低,付不起高房租,除非政府願意補貼農民工住房,否則政府買房子也不會持久。
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應該也跟經濟增長緩慢有關。中國經濟發展三駕馬車,出口,基建和房地產。房地產跟人口出生率有關,基建也跟人口出生率有關。沒有很多人,高鐵和飛機就沒有足夠多的人坐。出口跟出生率間接相關。出生率低,年輕勞動力少,勞動力成本就會增加,出口產品競爭力就會下降。當然,出口也跟政治相關,但是這不屬於這篇文章的內容。
出生率低,會影響各行各業的就業問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教育行業,新生兒少了,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等,都面臨生源問題。生源不足,就面臨關學校還是裁老師的選擇。
年輕人少了,就會導致未來就業人口減少。就業人口少了,就會減少政府稅收。政府稅收少了,未來退休人士的退休金和醫保都會成為問題。
現在中國最充滿活力的群體就是退休人士。他們年紀不大,退休早,有退休金,早早地享受自由時光。女生55 歲退休,男生 60 退休。如果男生活到 80 歲,還有20年。女生如果活到85歲,還有30年。他們未來的20-30 年時間,就靠政府的退休金養著。
我非常擔心政府是否有足夠多的收入來源來發退休金和醫保。
當然,這不僅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其它國家也面臨同樣的人口老化問題。
日本過去30餘年的經濟停滯大家都看到了。跟中國相比,日本老百姓教育程度高,民眾收入高,積蓄多,有海量的境外收入。譬如日本的豐田車,本田車,就風靡美國,給日本掙來大量外匯。
美國沒有嚴格的退休年齡,但是美國的社會保障金現在需要到67歲才可以拿全額。雖然62歲就可以開始領,但是每個月的數額會打折扣,並且這種提前領的折扣會持續到死。美國的社會保障金數額很少,全額大概只有最後工資的10%到20%。即使如此,美國的社會保障金預計十年內就沒有足夠多的錢發了。
美國人65歲以後才可以買政府醫療保險。65歲前則必須買商業醫療保險,很貴並且還有很高的自費部分。即使這樣,美國政府醫療保險很快就會面臨入不敷出的問題。
許多人以為政府有花不完的錢。政府的錢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稅收,另一部分是印錢。稅收需要經濟活動支撐,印錢則會導致通貨膨脹,結果就是大家承擔。
過去幾十年,美國,中國和世界都有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這就是印錢的結果。很多人以為自己的退休金和積蓄足夠養老,我看未必。想一想 100塊錢30年前的購買力和現在100 塊錢的購買力。面對政府海量印錢,未來30年的通貨膨脹率肯定會高於 過去30年的 貨膨脹率。
面對本國的低出生率,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措施。
美國主要靠移民。普通老百姓恨美國政府的移民政策,因為移民的後果經常是普通老百姓承擔。非法移民給民主黨帶來選票,給小業主帶來廉價勞動力,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犯罪率。
日本則給產婦提供產假, 給孩子生活補貼。加拿大保護產婦的工作。我以前一個朋友修完產假去上班,發現同組就剩她一個人。其他人都被裁了,她卻必須被保留。
我記得加拿大有一個規定,如果一個孕婦去面試,只要簡歷上的資訊是正確的,並且懷孕情況是可見的,那麼僱用單位必須僱用孕婦。我認為這樣的規定非常人性化,否則孕婦就沒有辦法找到工作。
匈牙利除了給有孩子家庭提供房屋和幼兒園補貼以外,還規定30歲以下的母親終生免收入稅。
曾經經歷獨生子女政策的中國人,可能會再經歷多子女政策。
活動預告
“2025美本申請風向標年度盛會”火熱來襲!
2025放榜季火熱進行中!今年放榜季中國孩子“戰果”如何?美本申請有何最新動態?
  • 頂尖美本錄取數量是縮水還是擴招?哪些大學對中國孩子最友好?
  • ED選校,買定離手,哪些學校偏愛早申?如何透過選校提高錄取機率?
  • 早申成功上岸的牛娃有何共性?頂尖名校最青睞什麼樣的孩子?
  • AI橫空出世,招生官會藉助AI稽核材料嗎?AI工具會影響錄取嗎?
視角學社聯合翠鹿升學榜,將於1月1日(上海)、1月4日(北京)舉行線下「2025美本申請風向標」線下講座!第一時間為大家奉上最全面詳盡的美本錄取資料,屆時我們將會同頂級專業人士,解讀美本招生動態、把控各種不定因素、分享名校錄取之道。
我們也為各位讀者準備了一些福利,參加講座即可領取:
↓↓↓長按識別下圖中的二維碼↓↓↓
新增小助手備註“北京”/“上海”
即可報名相應場次
預約發榜直播
相關內容:

1.34億中國單身青年,把婚姻送進墳墓

如果父親們不理解這件事情,可能真的沒人想生孩子

無娃可雞?人口普查資料凸顯嚴峻的生育率問題


者:劉以棟,系美國資深金融分析師,筆耕不輟的他,業餘愛好閱讀,寫作;他撰寫的金融類點評,教育類資訊和感悟,常在國內外各類報刊媒體刊發,讓多人益。本文經作者授權發表,版權歸屬作者和本號聯合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