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打了三年,還是被端上了餐桌

點選關注我們
來源: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作者|一拳一頭北極熊
編輯|果、朝乾
當地時間2月26日,外媒披露了烏克蘭和美國即將簽署的礦產協議內容。
協議計劃建立一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烏克蘭以未來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開發收益的50%注資,美國則以其他方式注資,基金由兩國共同管理。
烏克蘭還將優先向美國企業開放稀土、石油、天然氣等關鍵礦產資源的開發權;作為交換,烏克蘭要求美國提供長期安全保障承諾。
這一協議將削弱烏克蘭的自主性,稀釋其地緣價值,而歐洲國家的話語權也被邊緣化。美國一旦控制烏克蘭的稀土等戰略資源,將減少對中國、俄羅斯的依賴,從而重塑全球資源格局。
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俄烏局勢波雲詭譎,美國正以強勢的姿態介入其中,將烏克蘭與歐洲國家排除在談判桌外,直接與俄羅斯對話,並普京政府達成了共識——希望烏克蘭儘快舉行總統大選
延宕的烏克蘭總統大選
烏克蘭總統是一個被詛咒的職務。雖然任期為5年,可連任兩屆,但自從蘇聯解體後,除庫奇馬外,鮮有總統能連任兩屆。
細究起來,庫奇馬時代的烏克蘭維持“多元外交”,能在俄羅斯、歐盟及美國間保持微妙平衡
庫奇馬的外交政策以平衡東西方關係為核心
既與俄羅斯保持緊密聯絡
又尋求與歐盟和北約的合作
(圖:壹圖網)▼
在庫奇馬之後,隨著俄羅斯國力恢復和烏克蘭民族主義的增長,這種平衡越來越難以達成,烏克蘭內部的撕裂也隨之增大。因此,有一部分學者認為,烏克蘭是一個民族國家建構失敗的案例。
而澤連斯基是一個例外,他實際上已進入第二個任期,雖然並沒有獲得連任,但卻以“戰時總統”的身份繼續自己的任期,因為烏克蘭法律禁止在戰時戒嚴狀態下舉行大選。
自從2024年烏克蘭沒有如期進行選舉,俄羅斯就指認澤連斯基為“非法總統”。因此,即使進行和平談判,莫斯科方面也不接受澤連斯基作為談判物件,而是要與代表烏克蘭民意的烏克蘭拉達談判。
其實早在俄烏衝突爆發的第一年
澤連斯基就簽署了不與普京政府談判的命令
相當於他倆“互不相認”
(圖:reuters)▼
特朗普入主白宮後,華盛頓在烏克蘭需要舉行大選方面,與莫斯科遙相唱和
美國俄烏特使基思·凱洛格說:“大多數民主國家都在戰爭時期舉行選舉。我認為他們這樣做很重要,對民主有好處。”基思·凱洛格甚至使用了命令語氣,稱烏克蘭大選“必須進行”
馬斯克也參與其中,他在澤連斯基關於“烏克蘭人民對舉行總統選舉不感興趣”的言論下面跟帖嘲諷:“啊對對對對”
梗圖一轉,嘲諷拉滿
(圖:X)▼
無論是共和黨人還是特朗普,都十分厭惡烏克蘭的現任總統,並相信烏克蘭新的民選總統會更好地與俄羅斯相處。
沒有烏克蘭和歐洲的談判
外部國家要求烏克蘭舉行全國大選,顯然意在削弱烏克蘭的獨立性
俄羅斯直接把澤連斯基排除出了合法國家元首之列,按照這種立場,在和平談判中無異要面對一個無政府狀態的烏克蘭。這就等同於烏克蘭在談判中出局。
烏克蘭以為自己能上桌
結果發現自己其實是桌上的菜
(圖:壹圖網)▼
而美國的態度,則反應了其既要又要的心態——既想出賣烏克蘭的利益,又不願意在國際道義上失分。
因此,特朗普政府決定以兩步走的策略出賣烏克蘭——含蓄地表示,烏克蘭需要在停火(而非是正式和平)之後,舉行全國大選
在特朗普的願景中,華盛頓可以直接和莫斯科達成一個基本的停火草圖。只要凍結了熱戰,美國就會推動烏克蘭進行總統選舉,而新總統會比澤連斯基的立場更加軟化對美俄都更加馴良
要知道,懂王看小澤不爽很久了
(圖:壹圖網)▼
因此,只要能夠推動烏克蘭政府換屆,那麼無論是在停火協議上,以類似“三八線”的形態長期凍結衝突,或者在莫斯科做出重大利益交換的情況下,永久出賣烏克蘭的主權領土,對於特朗普政府來說都穩賺不賠的,因為兌現了對選民的承諾。
事實上,這種戰略已經開始執行了,特朗普徑自打電話給普京,在長達90分鐘的通話中,特朗普歡迎他重返國際外交,並宣佈雙方可能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面對面會談。
兩人通話後,白宮才打了電話給澤連斯基。澤連斯基向記者表示:“這並不愉快”。
據說特朗普和普京通話後
也就用了大概十分多鐘的時間
將內容通知給了澤連斯基
(圖:壹圖網)▼
美俄的密談本身,不僅試圖擺脫了烏克蘭,同時也擺脫了歐洲的參與。美俄直接談判,意味著歐洲不在談判桌上。
而歐洲自身的前後態度,則構成了一種悖論,在衝突開始時,最積極援烏的東歐國家波蘭,已經開始見風使舵,認為烏克蘭在停火後加入北約並不是選項。而援烏不給力的西歐,則似乎被特朗普的粗魯行為所激怒。
2月14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呼籲加強國防:德國國防軍必須變得更加強大,國防預算必須遠超2%。因為“新一屆美國政府的世界觀與我們不同,他們不再優先考慮既定規則、長期夥伴關係以及相互信任。”
歐洲國家這才意識到
自己不過是一個小配角
(圖:shutterstock)▼
德國總理朔爾茨則表態,德國不會接受一場“被強加的和平”。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表示:“如果和平意味著投降,那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壞訊息。”
而在北約內部,秘書長呂特在特朗普上任後,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態度越來越軟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警告說,讓烏克蘭成為一個失敗國家“不僅會削弱歐洲,也會削弱美國”,並呼籲特朗普致力於實現“公正的和平”。
美俄通話前一天
被“晾”在一邊的歐洲人緊急開會
(圖:vonderleyen)▼
在民主黨時代,歐洲(特別是西歐)是美國 “拱火”政策的“摸魚追隨者”。而面對共和黨上臺後180°的髮夾彎,歐洲面臨著被排除出談判桌的局面,這反而迫使歐洲作出選擇,行動起來
不少人懷疑,歐洲是否有足夠力量參與俄烏局勢,但如今,歐洲的反應或許是“俄烏和談”會否變為“美俄和談”的最大變數。
在這種情形下,澤連斯基也多次強調,和談不僅要給烏克蘭安全保證,更要給整個歐洲安全保證。他希望把烏克蘭的利益與歐洲的安全進行繫結。
不管是哪種“和談”
最大的受害者都是烏克蘭
(圖:BBC)▼
會選出鴿派新總統嗎?
綜上所述,俄美都希望烏克蘭舉行大選,俄羅斯的目的是為了削弱烏克蘭的團結;而美國則希望選出一個立場更軟的新總統。
但根據民意調查,大部分烏克蘭人反對在衝突持續的情況下舉行換屆選舉。
跟據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去年12月的民意調查,有84%的受訪者不同意舉行選舉。同年2月,研究所向烏克蘭公民提供了幾種方案中,有69%的人選擇讓澤連斯基繼續擔任總統,直到戒嚴結束,只有15%的人贊成舉行選舉。
這個月最新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
大多數烏克蘭人仍然強烈反對舉行選舉▼
澤連斯基的支援度固然面臨著問題:2023年,他獲得了47.4%的支援度,位居所有潛在候選人的第一位;到了2024年,經歷了反攻失利和對總司令扎盧日內的解職後,他的支援率已經下降到了 23.7%。而被解職的扎盧日內則成為聲望最高的潛在候選人,支援率為41.4% 。
最近,澤連斯基對潛在的總統候選人波羅申科實施了制裁。這被外界(特別是俄羅斯)解讀為,在美國督促烏克蘭舉行大選後,澤連斯基未雨綢繆,剷除異己。
對波羅申科的制裁包括
凍結資產和禁止從該國撤出資本
(圖:壹圖網)▼
事實上,這兩人是政壇上的老對手,積怨甚深。波羅申科也一直試圖團結極端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和軍隊內的反對派,來挑戰則連斯基
但波羅申科其實對澤連斯基並無真正的威脅性,他的種種經濟弊案也是事實。澤連斯基對他的制裁,可以理解為清理腐敗寡頭。
即便波羅申科能重新當選,也不會有利於和談,過去他當總統時,對俄羅斯是最強硬的。
目前民調最高的扎盧日內和西爾斯基,都是軍人而不是傳統的政客。
這兩位都來自烏克蘭武裝部隊
(圖:wiki)▼
扎盧日內至今都沒有宣佈其會作為政治家參選,只有一堆蹭熱度的“政治老人”,不斷試圖拉攏他。他之所以聲望很高,是因為其作為職業軍人和“政治素人”的純潔性,一旦宣佈參選,必然影響支援度。
目前,澤連斯基已經宣佈競選,就目前的參選人而言,他仍然是最強的。即使軍方參選人戰勝了則連斯基,軍人總統也很難比他更鴿派。
至於其他的在野政黨,目前都不成氣候。
據Socis,截至2025年2月
澤連斯基的支援率約為16%
在已經決定候選人並計劃投票的選民中
這一數字上升至22%▼
俄烏雙方在和談中,都要求提供“安全保障”,這是為了避免“明斯克條約”凍結烏東熱戰後,最終演變為全面衝突的慘痛教訓。
在這方面,兩國都有求於美國。對於烏克蘭來說,最好是能加入北約,其次希望外國駐軍來保障其安全。而對俄羅斯而言,所謂的“安全保障”除了邊界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求美國全面解除制裁
俄羅斯想要的不僅僅是停火,還要重返國際社會,這些都不需要和烏克蘭談,而要直接找美國談。而特朗普政府雖然不吝於出賣烏克蘭利益,但未必會接受俄羅斯的要求。
烏克蘭是否會舉行總統選舉,俄烏衝突是否能在近期結束,目前仍未可知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下方標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