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靜靜離世,淹沒在大S的訃告裡,卻是和瓊瑤達成的最後默契

作者 | 李月亮
來源 | 李月亮(ID:bymooneye
太多女人,一生為情所困。
愛,恨,困惑,委屈,怨惱。
最後耗盡心力,兩手空空。
太不值得。

林婉珍去世
去年12月4日,瓊瑤去世。
當時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95歲的林婉珍,說她才是笑到最後的人。
沒想到。
僅僅兩個月後,2025年2月4日,大年初七,林婉珍也悄然離世了。
這個新聞,當時淹沒在了大S的死訊裡。
沒上熱搜,未見波瀾,少有討論。
就像一聲輕嘆,黯然宣告了一個生命的離開。
也為一場跨越60年的感情糾葛畫上了句號。
林婉珍這一生,最顯著的標籤是“平鑫濤原配”。
連悼念她的朋友,最後依然用“平鑫濤夫人”為她蓋章。
而事實上,林婉珍早在40多年前,就已經再嫁。
二婚丈夫王子平是個醫生,大她12歲,有5個孩子。
雖然收入不高,但為人體貼,對林婉珍很好。
林婉珍曾經講過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有次平鑫濤出差,給她買了一塊粉紅色的布料。
她覺得顏色太豔了,可能穿不出去。
就脫口而出“這我什麼時候穿呢?”
結果平鑫濤立刻火了,覺得她不懂感恩,不會說話。
而二婚後,老公王子平也送過她一件非常華麗的貂皮大衣。
林婉珍一看,當時就傻眼了,覺得太過華麗了,脫口而出“怎麼是這個樣子的?”
王子平就在那樂呵呵地笑,完全不介意。
林婉珍就說:我的個性始終如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好在他願意包容我。

兩人走過了十幾年平靜幸福的時光。


可惜後來王子平兩次中風,又得了膀胱癌。
晚年也跟平鑫濤一樣,進入失智狀態。
林婉珍也像瓊瑤一樣,常年往醫院跑,也給丈夫請頂級的名醫來看病。
最後89歲的王子平去世。
林婉珍在三個子女的陪伴下,走完了剩下18年的人生。

林婉珍人生的另一條主線
以上,是人們在描述一個傳統女人時,慣常的敘事方式——
她嫁給了誰,生了幾個孩子,不幸離婚了,之後又嫁給了誰,這次老公待她不錯……
但事實上,林婉珍的人生,還有另一條主線:
她從小家境優越,酷愛畫畫,曾跟隨很多名師學習。
後來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人教研究中心國畫班。
她審美很好,畫作被贊“有品位,有新意”。
是個大畫家的好苗子。
可惜結婚後,她忙於家務,基本放下了畫筆。
直到後來二婚,孩子們也成了年,她才重新展開自己的繪畫事業。
很爭氣地越畫越厲害。
獲得了亞太地區第二屆金獅藝文獎、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火鳳凰杯”金獎。
作品展出過三百多次,也被臺灣藝術教育館等多個文化機構收藏。
上面這幅畫,昨天我特意發給一個畫家朋友,請他從專業的角度點評。
他不認識林婉珍,但是給了很高評價。
所以我就想了。
如果林婉珍專心鑽營事業,而不是陷入婚姻的柴米油鹽、愛恨情仇。
她的人生,也許可以走出另一條通天大道。
她本該是“著名水墨畫家林婉珍”。
而不是“平鑫濤前妻、瓊瑤情敵林婉珍”。

賢妻良母的天花板
所以林婉珍的人生,其實是走錯了一條路。
這當然也不是她的錯。
1930年出生的她,很難跳脫傳統的女性觀念。
很自然地信奉“女人要依靠男人,要奉獻家庭”。
而她也確實成為了典型的賢妻良母。
她在《往事浮光》裡寫:
“我有三個小孩要照顧,要煮飯,要跟他們寫功課、洗澡、睡覺。”
“家裡的冰箱很麻煩,每個星期都要化冰一次。把所有食物搬出來,拔掉插頭除霜,拿抹布把冷藏室冷凍櫃都擦拭乾淨,再把食物一一放回去。但這麼麻煩,我們居然也用了十多年。”
“我有長達十年的時間都在皇冠上班,中午還煮飯給員工吃,家裡公司兩邊兼顧,外人覺得我很忙碌,我卻甘之如飴。”
就這樣,一個本來才華橫溢的女人,躬身屈居男人之後。
把家裡和公司都照顧得妥妥當當,且甘之如飴。
看他們當年的全家福,感覺林婉珍確實把一家人照顧得相當妥帖。
也看得出她的審美品位確實不俗。
可是婚姻的殘酷在於——
你甘之如飴,他卻未必。
你渴望長相廝守,他更未必。
所謂未必,就是有兩種可能:
你是他的最優選時,一切都好說。
但萬一他有了更優選,一切就立刻都變了。
這個道理,是林婉珍在結婚十年後痛悟的。
那時她的老公平鑫濤,已經跟瓊瑤愛得難捨難分。
她在《往事浮光》裡寫:
“他努力推動他的夢想,我照顧好我們的家庭,這是我們這麼多年來的相處之道……
但他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我完全不認識的人。
那天(約見瓊瑤)我看著眼前這個女人,她就這麼毫無顧忌地對我說,我先生有多愛她。
那一刻我像是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完全迷失了方向,而且沒有任何人可以求救。”
所以,愛是會變的。婚姻也是很脆的。
一心相夫教子的女人,有時其實挺虧的。
男人沒出息時,你要陪他吃苦。
有出息了,他又想拋開你高飛。
林婉珍說,在真正離婚之前,平鑫濤已經開口要求離婚很多次,但她都不肯。
“三個孩子還小,離婚了孩子怎麼辦?跟著他,我捨不得。
跟著我,我又沒有謀生能力。是個無解的僵局。”
她提醒平鑫濤,家裡還有三個孩子,希望他能回心轉意。
平鑫濤沒有回應。
這邊不回應,那邊平鑫濤卻“把這些夫妻之間的對話都告訴了瓊瑤,跟瓊瑤討論”。
林婉珍當時的處境,像極了那些傳統原配:
“我結婚以來,只會照顧家庭,照顧皇冠。
如果離開這裡,沒有孃家可以依靠,既沒有謀生的能力,也沒有自己的積蓄,一點保護自己的力量都沒有。
假使真的鬧僵分離了,接下來該往哪裡去?”
我該往哪裡去?這個問題真是振聾發聵。
所有決心放棄自我、一心照顧家庭的女人。
都應該認真傾聽林婉珍的悲呼。
在這場婚姻裡,她做得實在是夠好了。

從孃家拿錢,支援平鑫濤創業。


跑遍整個臺北買菜,只為滿足全家人的胃。
平鑫濤不時帶三五個同事回家,她二話不說為他們備飯……
可是然後呢?
然後就是男人另尋新歡,執意趕她出局。
她兩手空空,沒有積蓄,沒有謀生能力,只有仰天長哭:
我該往哪裡去?!
何其委屈,何其慘烈,何其不甘。

瓊瑤的三個巨痛
這邊林婉珍硬生生嚥下委屈。
那邊瓊瑤其實也藏了一肚子苦水。
瓊瑤一生,都渴望至真至純的感情。
現實裡,她至愛的男人卻是個有婦之夫。
她足足跟另一個女人爭奪了他十幾年。
林婉珍看到的,是平鑫濤的車每天停在瓊瑤家樓下。
而瓊瑤的體會,則是每天晚上平鑫濤要回林婉珍的家,“躺在妻兒的臂彎裡”。
一個男人的愛,填不滿兩個女人的深情。
他享受著兩邊的愛。而她和她,一個心如刀割,一個肝腸寸斷。
所以瓊瑤曾在書裡寫:

“我真是千錯萬錯,實在不該接受鑫濤的感情,實在不該捲入別人的婚姻裡去!”


這是瓊瑤的第一份痛。
第二份是,因為平鑫濤,她揹負小三罵名足足60年。
她無數次向公眾解釋自己當初的苦衷。
一直到八十多歲,還在跟平家子女極力抗辯“是你們的父親平鑫濤先追我的”。
但無奈,她至死都無法摘掉“小三”的標籤。
而這還沒完。
瓊瑤的第三份痛,才是對她最致命的打擊。
平鑫濤死後,子女拿出他的遺囑。
上面明晃晃寫著,他的財產基本都留給子女。
失智之前,他跟子女站在一起,合力捅了瓊瑤致命一刀。
瓊瑤直到那一刻才知道,他對她所謂的愛。
包裹著利益和私心。
摻雜著隱瞞和欺騙。

過往那些愛情回憶,忽然真假難辨。


自己到底是他的真愛,還是一枚棋子。
分不清了。
這對一個真愛至上的女人來說,真是天塌了。
兩件小事,看清一個男人
再說平鑫濤。
林婉珍寫過兩件小事,讓我好生感慨。
1966年的一天,平鑫濤突然給林婉珍打電話,說他住院了。
林婉珍趕去診所,看到他兩腳打上石膏,頭部受傷縫了兩針。
說是開車載瓊瑤、瓊瑤的妹妹妹夫去臺中,出了車禍。
“他和瓊瑤去臺中做什麼?”林婉珍是疑惑的,但是沒有多問。
她對於平鑫濤和瓊瑤的事情,一向是隱忍不問。
“因為怕真的問出什麼,那我該怎麼辦?”
而平鑫濤則得寸進尺。
第二天就讓林婉珍帶瓊瑤去診所換藥,因為瓊瑤路不熟。
林婉珍就去了。
直到85歲寫《往事浮光》那年,她依然記得當時的心情:
“我要陪著這個跟我先生一起出車禍的女人去看醫生。
我的內心有多麼憤怒,多麼絕望,多麼焦躁,多麼不解,更有著深深的屈辱。”
如此屈辱,為何還要去?
她的想法是,孩子還這麼小,都是需要爸爸的年紀,身為母親,她只能默默守護這個家,希望有一天爸爸能夠迷途知返。
但事實上呢?
平鑫濤康復之後,就找了個藉口帶瓊瑤去環遊世界。
出發前一天才告訴林婉珍,說要去歐洲出差一個月。
林婉珍無力反抗。
更過分的是,平鑫濤和瓊瑤在國外把現金花光了,打電話回來找林婉珍求救。
林婉珍就立刻請同事匯錢給他們。
她後來說,“鑫濤似乎認為我配合他們是理所當然的事,從來沒有一絲愧疚與歉意,好像他的要求是天經地義,而我的配合也是天經地義。”
看到這裡,我一個旁觀者心裡都冒火了。
平鑫濤真是某一部分男人的典型代表。
看起來通情達理,實則自私混賬。
他但凡考慮林婉珍的感受一丁點,也不會讓她陪瓊瑤去醫院,讓她給他和瓊瑤匯錢。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
如果你的伴侶是個自私無情的人。
你就絕不要寄希望於他能將心比心,良心發現,迷途知返。
因為他眼裡只有自己的幸福,根本看不見你的感受。
你咬著牙通情達理、隱忍配合是沒用的。
你越退讓,他就越囂張。
唯一能拿捏他的辦法,就是讓他的幸福必須依賴於你。
離了你,他就悽風苦雨、窮途末路、芭比Q了。
那他就會把你供在心尖尖上,半點不敢冒犯。
就像平鑫濤對瓊瑤一樣。
他敢讓瓊瑤陪著他的新歡去醫院嗎?
敢和新歡出遊一個月,讓瓊瑤給他打款嗎?
瓊瑤直接跳起來一場大鬧,把他的皇冠鬧倒閉,讓他重新窮困潦倒。
所以他不敢。
他只敢把真心話寫在遺囑裡,死了以後拿出來。
瓊瑤再氣也奈何不了他了。
平鑫濤的“報應”

在這段三角關係中,平鑫濤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林婉珍幫他子女養育,瓊瑤助他事業騰飛。
他周旋於兩個女人中間,享盡紅利。
而兩個女人,都被他傷得不淺,也都對他心懷怨念。
甚至在人生的盡頭,這兩個女人達成了最大的一次默契:
都拒絕與平鑫濤合葬。
這是對平鑫濤的懲罰,也是對她們自我尊嚴的最後守護。
也許在人生的末尾,她們終於想通了:
女人這輩子,不一定非得跟男人綁在一起的。
而平鑫濤被兩個女人爭奪了幾十年,最後終於被兩個女人齊齊“拋棄”。
這大概也算是一種因果報應吧。
林婉珍說,平鑫濤這輩子,最好的日子都是跟瓊瑤一起過的。
平鑫濤跟她是共苦,跟瓊瑤是同甘。
這說得也沒錯。
但林婉珍更該清楚的是:
那不是因為平鑫濤更愛瓊瑤,不愛你。
平鑫濤從來都是那個平鑫濤。
他能跟瓊瑤同甘,是因為瓊瑤是製造“甘”的人。
平鑫濤自己能掙來的“甘”就那麼多。
他跟你在一起,你倆的“甘”不夠用,只能“共苦”。
他跟瓊瑤在一起,瓊瑤的“甘”用不完,所以他們就可以“同甘”。
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你有多大本事,能給他多少幸福。
你給他多少幸福,他就給你多少寵愛。
說到這裡,關鍵問題就來了:
我為什麼非得找個男人,把我的幸福分給他?
如果我有那麼大的本事,我還非得要依靠他幹啥?
對,這正是我今天要寫的核心——
我們根本就不必靠在男人身上存活啊!

過去的傳統女人心裡,總是有個根深蒂固的執念:


這輩子還是要找個好男人,好好愛他,仰仗他,經營好跟他的家,這才是女人的完美幸福模式。
可是。
太多太多太多太多案例告訴我們,這種所謂的完美幸福模式,背後往往深藏著女人的屈辱和眼淚。
林婉珍是賢妻良母的天花板了。
不也是忍了十年的屈辱和憤怒,最後被男人甩掉?
她在書裡寫,當年其實也曾有另一個男生和平鑫濤一起追求她。
晚年時她就常常想,如果當時選了另外一個人,人生會不會更好?
她沒有答案。
今天,我想冒昧給出我的答案:
換一個男人結婚,也許會有不同,但依然風險重重,很難確保一生無憂無虞。
因為真正能捍衛一個女人一生幸福的,不是任何一個男人,而是自己身上的本事。
試想:
如果林婉珍不是一結婚就站在男人身後,全力照顧家庭。
而是潛心畫畫,深耕自己的繪畫事業,早早成為一名優秀畫家。
第一,平鑫濤可能就會珍愛她,不會那麼輕易出軌。
第二,就算他出軌,林婉珍也不至於那麼被動,忍受那麼多的痛苦屈辱。
大不了就離婚啊,有什麼關係。
自己有本事,人生才安然。
愛來愛去圖個啥?
其實瓊瑤也是。
瓊瑤這一生,總體是幸福的、被愛的。
但是我們稍微一想,就會明白:
她的幸福,是身上的本事給她的,而不是哪一個男人。
是她滿腹的才華,助推了輝煌的事業。
輝煌的事業,又降服了深愛的男人。
讓真愛至上的她,得以半生幸福。
可惜的是,這個男人所謂的愛,到最後大打折扣。
臨了那一紙遺囑,讓瓊瑤肝腸寸斷。
所以平鑫濤死後,瓊瑤寫了一句“三年養傷血淋淋”。
但還是不爭氣地跟了一句“過去恩愛不能斷”。
這就是女人。
一生為情所困,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依然執迷其中,不能解脫。
真是何苦。
有時候想想,女人這輩子愛來愛去恨來恨去折騰來折騰去。
到底圖個啥呢?
愛情這玩意,到底帶給了女人多少幸福?
為了這一份虛幻的感受,付出那麼多的心力。
太不值得。
我年輕時,聽人說“愛情是虛幻的”,心裡很不認同。
那時候覺得,如果我愛一個人,那份愛就是真實存在,怎麼能說是虛幻?
但現在到了46歲的年紀,我完全明白了愛情的虛幻。
什麼是真實存在?
比如客廳裡有一張桌子。
你看得見,摸得著。
它今天是一張桌子,明天沒有意外的話,還是一模一樣的桌子。
但是愛情呢?
它此刻在你心裡湧動著。
但是下一刻,如果你發現你愛的人,背地裡完全兩幅面孔。
你可能立刻就怕了,那份愛瞬間就沒了。
如果一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證明它的存在,甚至還會瞬間消失。
那它不就是虛幻的嗎?
而如果我們把一種“未必存在又隨時會變”的玩意視若珍寶,勞心勞力地苦苦追尋。
我們又怎麼可能不迷茫,不受傷,不失望?
愛情的確有它的美好。
這種美好體驗,是基因植入我們生命裡的本能。
但是人類,尤其是女人,為這份小小的美好,付出的代價太多了。
所以我們需要對愛情這東西,有清醒理性的認知。
以此對抗生命的本能。
讓自己在過度沉淪愛情的時候,能跳出來一點,看清楚一點。
跟自己說一句,何必何必。
與其在愛裡迷亂,不如去幹點正事。
有些道理,早知道好
所以總結一下。
從林婉珍的一生看,女人一定要活出自我價值。
再結合瓊瑤的一生看,光活出自我價值還不夠,必須還要再加一條——不能把愛情或者男人看得太重。
我們當然可以好好去愛,去結婚,去經營家庭,去跟老公孩子相互扶助。
但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你先活好你自己。
你先成為自己人生的主體,讓愛情和婚姻來錦上添花。
不要為任何男人全盤放棄自我。
沒有誰值得你低到塵埃裡。
沒有誰值得你嘔心瀝血、捨命相求。
因為愛情是虛幻的,婚姻是脆弱的,依靠男人是風險重重的。
真正好的人生,從來不在於成為誰的妻子、誰的情人。
看淡那些愛恨情仇。
也不要侷限在柴米油鹽裡。
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去訓練更有力的翅膀。
去尋找自己生命的價值所在。
自己身上的本事、自己的社會價值、自己賺錢的能力。
才是我們這一生,永恆的靠山。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高人氣作家,微信公眾號【李月亮】每日解讀熱點,透析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讀者成長。新書《活得清醒》噹噹網熱賣中。來源:李月亮(ID:bymooneye)。原標題:《林婉珍去世,她和瓊瑤達成了最後的默契》。

 資源領取 

○ 加州小學教材1-6年級全套
○ 60集自然拼讀動畫
○ 兒童運動影片《Little Sport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