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用的一次性產品,其實比你想象的還要髒!

圖片: 黃仔 | 撰稿:55 | 責編: 木頭羊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朋友們,你們日常會用一次性用品嗎?
一次性用品在當代人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比如出門旅行要帶一次性的床單、被罩還有一次性內褲,在公司帶飯懶得帶餐具就買很多一次性筷子,家裡來了客人懶得做飯洗碗就直接用一次性碗筷……
殊不知風險也就藏在這些看似乾淨方便的貼身、入口的一次性用品中。
目前我國一次性用品使用數量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一次性用品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現代人的生活。2024年蟬媽媽官方發表了抖音電商一次性用品消費趨勢報告,報告中顯示一次性用品GMV同比連年增長,在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14%。光是在抖音一個購物平臺2023年第一季度一次性用品的GMV就有6億+,一次性用品早已是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圖片來源:《次拋生活圖鑑:抖音電商一次性用品消費趨勢報告》
但龐大的經濟市場背後,是一次性用品屢屢被爆出存在安全風險,號稱安全方便的一次用品,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一次性用品的那些亂象
一次性用品經濟飛漲,隨之而來的是時不時爆出的一次性用品市場亂象,一次性內褲、床單被罩、塑膠餐具這些我們常見的品類裡隱藏著我們想象不到的風險。
  • 一次性內褲
短期出遊、出差以及一些特殊時期,女孩們都會備上一些一次性內褲,一次性內褲讓女孩們再也不用考慮怎麼洗內褲,也不用考慮髒內褲要放在哪裡的問題,穿完就丟,而且一條一次性內褲只要幾塊錢,對於特殊時期來說,這個價格稱得上物美價廉。
也有些女孩不想洗內褲,為了省去這一大煩心事,將一次性內褲日常使用,更是連連稱讚。
▲圖片來源:抖音
但被女孩們當做出遊必需品的一次性內褲,也是真的亂象層生。
市面上主要的一次性內褲材質分為棉紡織布、純棉無紡布、混合材質以及彩棉,這其中更推薦大家選擇純棉材質的一次性內褲,更加透氣貼膚,也更舒適。姑娘們要是長期穿著不透氣材質的內褲,很可能會使私處細菌滋生,甚至引起婦科炎症
不合規的一次性內褲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消毒不達標,在運輸和包裝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細菌超標的狀況。
在今年3·15晚會中,曝光了不滅菌徒手製作的一次性內褲……此前在一些新聞報道中曝光過一次性內褲還存在生產環境髒亂差,原料隨處堆放等衛生安全的問題。
哪怕是純棉內褲也會有小作坊為了降低成本使用黑心棉、回收棉來做,材質以及細菌超標的狀況很容易讓貼身使用一次性內褲的女性產生婦科疾病、過敏等反應,但在曝光之前,我們卻很難懷疑到這些看似「乾淨」的一次性內褲上。
一次性床單被罩也存在類似的安全問題,2021年央視曾對45款一次性床品進行檢測,資料顯示90%的一次性床品質量都不過關,不抗靜電、耐磨性差、不安全、不舒適、無法過濾細菌……這些一次性床單鋪上甚至不如不鋪。
▲圖片來源:@小央影片
  • 一次性筷子
有上班帶飯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吧?一次性筷子確實比自帶筷子好用,畢竟不用再去清洗了。55我也是,自從開始帶飯,就買上一大把一次性筷子,這樣既不用洗筷子,也不用擔心出現忘帶四處借餐具的窘境。
▲圖片來源:giphy
但其實,看起來乾淨好用的一次性筷子,有可能存在被使用硫磺漂白過的風險,而這會導致筷子中可能殘留的二氧化硫會被吃到肚子裡。(二氧化硫是一種有毒的氣體,過量的二氧化硫,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引起哮喘樣反應。)
▲圖片來源:giphy
但二氧化硫自身具備的漂白性,讓它在食品領域廣泛應用。
二氧化硫其實是一種合理的新增劑,允許在水果、乾果、蜜餞、乾製蔬菜、餅乾、果蔬汁等多種食品中出現,《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中對各類產品中能新增的二氧化硫有明確規定。
但在一些小作坊中,二氧化硫很可能是被超量使用的,其中就包括一次性筷子。不過大家也別太擔心,有博主對市面上的一次性筷子進行過硫含量檢測,基本都是達標的。
▲圖片來源:《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
但如果想要圖便宜,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多的一次性筷子,那這些生產「價廉」的一次性筷子的小作坊很可能使用過量的硫磺對筷子漂白,加工後不進行脫硫處理,且不檢測就直接售賣,這種產品就極具安全隱患。除此以外,有些以次充好的筷子(使用發黴原材料)價格也會很低,但用起來也是存在危險。
這裡提醒大家,開啟包裝就一股刺鼻氣味的一次性筷子絕對不能用
  • 一次性塑膠餐具
一次性塑膠餐具大多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以及可降解的一次性材質。
PP材質可以冷凍及加熱使用,使用溫度一般是-6℃至+120℃,可以盛放熱飯菜,可以在微波爐里加熱,一般我們的外賣盒子就是這種材質。
PS材質較硬但易撕裂,透明,常溫下穩定性很強,但在高溫下會分解出苯乙烯氣體,因此不適宜用於太高溫的飯菜、熱飲。
可降解材質的主要材質有聚乳酸(PLA)、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脂(PBA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脂(PBT)、聚羥基丁酸脂(PHB)、聚丁二酸丁二醇脂(PBS)等種類,大部分可降解材質要求使用溫度不高於100℃
合規的一次性餐具的風險通常來自於不合理的使用,比如過度加熱、超次數使用之類,很多一次餐具能微波加熱但絕對不是無限度的反覆加熱。
▲圖片來源:giphy
不過小作坊生產的一次性餐具,從原材料上就無法避免風險,不符合國家規定的PS餐具,可能在生產過程中被使用有毒的超量單體苯乙烯。有些小作坊或者無良商家,甚至會使用劣質原材料生產一次性餐具,那些三無產品就風險很大了。
為什麼一次性用品,是危害重災區?
一次性用品,這些看起來最應該乾淨安全的產品為什麼會成為威脅健康的重災區?這其實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1. 原材料問題
其實說回來,無論是塑膠一次性製品還是棉質的一次性用品,源頭上的問題都是原材料的問題
棉質產品很可能就不含棉,甚至使用黑心棉、回收棉以次充好;塑膠製品可能使用回收塑膠,不嚴格按照生產規範新增過量違禁物;竹木製品很可能使用過量硫磺也並不經過脫硫處理,也可能將發黴的竹木進行加工後再次售賣,這些看似安全便捷的一次性用品實際上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2. 生產過程不規範
不規範的生產過程以及儲存運輸過程都可能讓這些一次性用品成為細菌培養皿。
很多小作坊在生產時並沒有無菌操作環境,為了降低成本還會使用劣質原料,一次性內褲、床單等產品,在生產時可能隨處堆放,甚至手疊內褲手疊床單,毫無衛生安全可言。而在不規範的運輸儲存過程中也難免會有被細菌、病毒趁虛而入的可能。
▲圖片來源:抖音@黑犬醬·MO
3. 使用方式不當
使用方式不當主要集中在一次性餐具上,雖說一部分塑膠是能夠被加熱的,但有研究人員選取聚丙烯和聚乙烯合成的食品級塑膠材質,放入微波爐中加熱3分鐘後發現這種一次性餐具釋放出很多微塑膠,因此哪怕是看似安全可微波的一次性餐具也最好別進微波爐太長時間,或者最好不要二次加熱。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6]
而一次性內褲也不建議長期使用,尤其是如果長期穿著不透氣材質的一次性內褲,也可能會造成私處炎症,對女孩子們產生健康危害。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
一次性用品便捷到無法讓人割捨,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使用這些「有毒」的一次性用品?
不要選擇過於「物美價廉」的一次性用品,避免三無產品以及「低價誘惑」,在這類產品上我們也需要選擇靠譜商家,有相關檢測報告,且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
如果還是擔心拿不準,那其實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不用或者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或者尋找一些替代品,出門旅行工作時,帶上自己不想要/穿舊了的內褲當做一次性內褲來用,用完就丟;如果擔心酒店床單被罩的衛生問題,可以考慮自帶一床舊的床單被罩,反覆利用或者用完丟掉。
帶飯的上班族可以在公司備上一副自己的餐具,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既能環保,也能免受含硫筷子的攻擊;在家裡的時候就儘量別用一次性的塑膠餐具,外賣盒子別加熱,注意具體材質,不要不合理使用。
從各個方面減少被這些有毒一次性用品破壞健康的風險,選購時仔細看好安全標準,關注每類一次性用品的重要資料,用到安心放心的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用品方便了生活這點很值得肯定,不過各類一次性使用產品的安全衛生問題也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
說到這兒,忍不住想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真的只能靠作為消費者的自己不斷學習辨別來進行商品安全防範嗎?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蟬媽媽.《次拋生活圖鑑:抖音電商一次性用品消費趨勢報告》[R/OL].(2024-04)[2025-04-01].https://ae.aiiz.cn/UcW9Xb
[2]一次性內褲塌房了?[E/OL].(2024-10-01)[2025-04-01].https://mp.weixin.qq.com/s/DIcY6Pd9qqDMK8ughRafgw
[3]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S/OL].(2025-02-28)[2025-04-01]
[4] 廣州市場監管. 一次性餐具,你用對了嗎?[E/OL].(2023-08-20)[2025-04-01].http://www.heyuan.gov.cn/zwgk/zdlyxx/spypaq/aqxf/xfjs/content/post_562494.html
[5]浙江線上. 正確看待一次性塑膠餐具安全性?[E/OL].(2017-09-25)[2025-04-01].https://wsjkw.zj.gov.cn/art/2017/9/25/art_1229035651_11108675.html
[6] Hussain K A, Romanova S, Okur I, et al. Assessing the release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from plastic containers and reusable food pouche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7(26): 9782-979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