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魚叔的微博被一個國產劇刷屏了。
有人花式誇讚這部劇裝造、置景美出天際。

有人被男女主的CP甜到昏厥。

還有人在豆瓣碼長文拉片,以此來向大家說明這部劇的劇情設計有多麼牛。

甚至劇中一個小女孩含淚帶恨的眼神,都在網上被討論了好幾輪。
更不用說男女主的CP了。
一場吻戲衝上熱搜,還頗有些「教做人」的意味。

戲外二人一個小互動,就能在網上引發一陣「豹豹貓貓快在一起」的嚎叫。

看著這滿眼的熱度。
縱使魚叔我已經不知道被內娛古偶傷過多少次了,還是沒忍住點開看了一下。
究竟是實打實的爆款,還是錯付?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九重紫》


別看現在《九重紫》的熱度不低,最初算得上是不被人看好的一部劇。
一部十年前的網文小說,從IP開始就算不上有熱度。
在當初官宣影視改編時,就有人斷言是部必然會撲的「粗製濫造」小製作。

而且還經歷了換角。
原本定下的男女主是李一桐與於適。
但因為多方不可控因素,孟子義與李昀銳成為最終人選。
由於後兩者在人氣和流量上都比原本人選稍遜一籌,這劇更是不被看好。

誰曾想,等到真正開播後,這部劇的熱度卻是蹭蹭地一路高漲。
孟子義在跑劇宣活動時也表示:
沒想到這劇會大爆,團隊的確沒有做好準備,很多東西都不知道怎麼弄。

要說這劇究竟為何會火,在我看來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是節奏飛起,劇情發展有爽感。
還記得半年前的《墨雨雲間》嗎?
開篇僅十分鐘就完成了捉姦—被殺—破土重生的戲碼。
《九重紫》的故事發展也不遑多讓。
驃騎大將軍宋墨(李昀銳飾)為了查明舅舅枉死冤案,協助慶王謀反。
誰料,自己卻好像搞錯了復仇物件。

與此同時,冰雪聰明的濟寧侯夫人竇昭(孟子義飾)一早洞察出了慶王與宋墨的謀反之意。
拖著病體的她,安排府中上下一眾人事,以求無患。
卻沒想到,撞見了妹妹與丈夫行苟且之事,並得知了母親當年死亡的真相。
竇昭一氣之下,斷袖明志,決定和離。

就在竇昭回自家的路上,遇到了宋墨。
大雪之夜,二人來到一座寺廟暫時休息。
卻被過河拆橋的慶王人馬與濟寧侯甕中捉鱉,最終雙雙殞命於此。
第一集就讓男女主都下線了,這玩得也太大了吧。

別急,鏡頭一轉,這竇昭不就重生了嗎?
竇昭回到了自己的孩童時期。
此時,她還是朝廷重臣竇家嫡長女。
自己的母親沒有被奸人害死,宋墨與舅舅也還未落難。
接下來,就是竇昭在內宅鬥,在外與宋墨一起復仇的大戲了。

第二點,則是男女主之間的宿命感極強。
在寺廟躲雪時,廟裡一個美僧就曾說過:宋、竇二人互為因果。

後來被殺墜落之時,宋墨的一滴心頭血落在了竇昭耳後,成了一朵梅花模樣的痣。
而竇昭重生醒來時,手中握著的是美僧死前遞給她的一本《昭世錄》,裡面寫著預言二人的判詞。
反正就是用各種強調男女主的命運關係。

再加上導演專愛拍一些氛圍感極強的畫面。
像是什麼「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式的對望。

又像是天地化作一體心中再無他物的頭紗擁吻。

感覺好像不磕就對不起誰的感覺。
不過,這部劇的優點也就僅限於此了。
雖然它憑藉快節奏的劇情和戲劇化的設定,開了個好頭。
但越看下去,越覺得這部劇乏善可陳。

劇中所有的情節,全都宛如按下了快進鍵。
總結起來,就是以短劇的思維來進行創作。
本劇的導演之前只拍過短劇。
之前網上超火的「滑跪擁抱」就是出自他手。

短劇思維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那就是節奏快。
總是用「結果導向」的方式來反向拼湊劇情,邏輯是否成立全都不重要了。
需要宋、竇二人感情升溫。
就讓宋墨深夜坐在樹上吹笛子。
恰好還是在,竇昭與祖母談論兩人都愛聽的曲子的時候。
但他怎麼突然出現在這裡,又為何能如此之巧合地吹起這首曲子的?
完全沒頭沒腦。

竇昭因為對愛情失望而牴觸婚姻。
需要讓她看到宋墨百分之百的真心。
就安排宋墨冒死向皇帝求一個金牌,保證竇昭能夠憑此來擁有決定婚嫁的自由,連親爹也不能干涉。

至於宋墨如何求的?
用一個慢鏡頭的下跪動作來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等到需要他們二人確定關係時。
就讓安排一場沒有緣由的爆炸案。
本來一直都不能確定心意的竇昭,不顧生死地衝進火場尋找宋墨。
最後又讓宋墨以一種誇張帥氣的姿勢,一把子抱起竇昭,然後表白。


除此之外,很多短劇也喜歡安排一些特殊的奇異設定來為故事發展走捷徑。
本劇中,宋墨就擁有一個簡單粗暴的特殊技能:察人於微。
即,他能夠透過看一個人的眼睛,就判定對方是否在撒謊。
所以,原本那些需要豐富情節來展現宋、竇二人關係遞進的地方,通通被簡化。
由互相猜疑,到彼此信任,劇中一個動作就完了。
例如有一段情節是,竇昭為宋墨好友治病。
原本,宋墨根本不相信竇昭,甚至拔刀相向。
結果被竇昭拉個領子,以超近的距離說一句:
你看著我的眼睛就知我沒有說謊,可以救他。

然後……
他就這樣相信了!

說真的,看到這裡魚叔都沒地方說理去。
用這種宛如PPT一般的鏡頭來硬拼湊美感與張力,還要讓我相信他們之間的愛情。
這簡直就是在嘲諷我的智商!
這樣的劇裡,什麼情節之間的鋪墊、聯絡與邏輯,都不重要。
只要能給結出一個「甜」的果,這樹長得再歪也無所謂。


其實不難看出,這部劇主打的就是男女主的愛情。
畢竟是古偶嘛,可以理解。
但,劇中的一切都有點為了CP而CP,許多情節與邏輯都不能細看。
像是劇中關於竇昭被罰抄書的一個情節。
為了幫竇昭分擔壓力,很多人紛紛送來替她抄好的書,其中當然也包括宋墨。
而且,宋墨的這一份書與眾不同,所有的「秋」字都少了一個點。

竇昭一眼看出來,宋墨是在模仿自己的書寫習慣。
因為去世的母親閨名中有一秋字,為了避諱,她特意少寫一筆。

就連竇昭貼身婢女都不知道的癖好,宋墨卻了記於心,是不是好甜?
可,在這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情節展現竇昭有這樣的習慣。
也沒有任何情節擺明了,宋墨為何會得知這樣的細節。
反正就是一個按頭硬磕。

當然,也有人坦言,看這部劇就是衝著男女主談戀愛來的,劇情邏輯並不重要。
但,好的戀愛戲也需要合理的故事來鋪墊、烘托。
更需要透過豐富的情節,來完成人物的塑造,推進人物關係的變化。

然而,對於竇昭乃至宋墨的人物塑造,在劇中完全是一筆帶過。
要知道,作為一個皆揹負家族命運的雙強故事,竇昭與宋墨的成長過程十分重要。
他們為了扭轉命運,自小的經歷與付出的努力是立住人物形象的關鍵。
就像一直被說和這部劇很像的《知否》。
劇中用了不少的篇幅來描繪明蘭與顧廷燁如何在失母且沒有父愛的環境中堅韌生長的過程。
這也讓兩人日後從猜疑到交心,再到相互扶持的感情更有厚度,且令人信服。

然而,本劇卻只是用「一個月後」這樣的字眼,或一組快速的蒙太奇鏡頭來將這個過程匆匆帶過。
於是一眨眼一人就成了女首富,另一人就成了玉面少將。

所以,當劇情進行到宋、竇二人的婚後生活時,也開始出現諸如「劇情變得無聊」的聲音。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婚前哪怕沒有劇情支撐,也多少有調情的趣味來吸引觀眾。
而到了婚後,捅破了這層曖昧的窗戶紙之後,也徹底揭開了劇情上的蒼白與無力。

不僅人物塑造單薄,人物的身份設定也十分迂腐。
發現沒有,現在無論現偶還是古偶,內娛都熱衷「雙強」的設定。
在爽劇當道的當下,觀眾好像已經不屑於草根與「貴族」的童話愛情。
貴女與強男的設定好像更具有張力。
然而,仔細看去,這裡面的「貴」也是帶著水分的。
在這樣的設定下,女主身上所謂的「強」往往要麼是靠高貴出身的依託,要麼就是靠重生金手指的幫助。

而且這樣的設定,也是一種偷懶的方式
。
重生的竇昭不想坐以待斃,要主動學習各種知識技能來增強自身能力。
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兒,光是想要找門路去學就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哪能像竇昭,用一句話就能從牢裡贖出一個被冤枉的有才之士,給自己做先生。
就因為祖母出身高門大家,家中有配享太廟的先祖。

竇昭想學醫,也能隨便學。
就因為有一個天資聰穎、精通醫術且恰好不被封建禮教洗腦的遠方表哥。

然而學了這麼多本事,一到關鍵時刻,還是會有愛慕的男性來提供援助。
真正來自女主自身的強,一下子就所剩無幾了。

整部劇就像一個繡花的枕頭,看起來好看內裡全是敗絮。
即便如此,創作者們還偏偏要新增一些表面上的女性話題,來故作故事的深度。
但就與「假強」的人設一般,這些話題也只是喊喊口號的虛把式。
真正表達的方式,還是透過對比/拉踩別的女性的方式,用各種「虐女」的情節來展現。


上:《九重紫》下:《墨雨雲間》
再加上角色本身高貴的出身,讓其根本就沒有真正體驗過人間疾苦。
從他們口中說出一些獨立清醒的言論,只會讓人有「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就像《如懿傳》中公主不得不去和親時,感慨的一句話:
原來生在帝王家如此艱辛。
還不如做一個鄉野村夫的女兒,還沒了那麼多拘束。

可高貴的公主又怎會真的明村夫之女又過著怎樣的人生呢?
其實在這些年,「短劇思路」已經快成了創作者的主流指導思想了。
不僅電視劇,電影的短影片化也是一個明顯趨勢。
奇觀化、符號化、高刺激的劇情與視聽,的確能迅速抓住人們眼球。
但實際上,這只是對需要時間成本去打磨的優秀作品的一種「劣幣驅逐良幣」。

《墨雨雲間》片段
就像本劇。
並不是說愛情故事就一定要走向深刻宏大的主題。
只是,無論什麼樣的愛情故事,都要有紮實的劇情與其他層面的情緒衝突來做支撐。
至於那些口號,在內娛把慢鏡頭的比重減少後再說吧。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