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總裁集體消失!短劇的風又會吹向哪兒?

文章授權轉載自:娛樂資本論
ID:yulezibenlun
作者|尖椒
原標題:解碼千部短劇改名:總裁神豪消失,世界充滿愛意
最近你可能發現,短劇的名字變得不一樣了。
不到一年之前,短劇名字還因為對人類慾望的直白展現而成為一種笑談,但最近上線的短劇,名字開始變得陌生,或古言遍地,或抽象晦澀。以往看一眼名字就瞭解核心賣點的功能不復存在,名字呈現出的短劇世界似乎大變樣,從逆襲、復仇、打臉轉向溫暖和諧、愛意滿滿。
甚至有短劇從業者向河豚君開玩笑,“現在為了改名,把古文、字典都翻爛了,比給孩子取名還緊張。”
據業內人士透露,以往短劇改名大多是為了重新上線投流,但這次短劇的集中改名顯然是政策原因居多。廣電在上個月20日釋出的《管理提示(加強微短劇片名稽核)》,其中對短劇片名提出導向、體例和藝術性方面的要求。隨後,微信、快手微博、抖音、點眾、九州、麥芽等頭部平臺都發布了微短劇片名整改的通告。
從各平臺釋出的具體規則來看,需要整改的名字無外乎宣揚極端對立、不當倫理、炫富拜金、色情低俗等,那這些名字改動之後變成什麼樣了?平臺方和片方會採取哪些方式來應對改名?
我們收集了800+部短劇名字(包括200+舊劇改名與600+部1月新劇),進行詞頻分析,並提取高頻關鍵詞,與2024年3月我們所蒐集的9000+部高頻關鍵詞詞雲進行對比,發現大家喜歡用古風取名,極端復仇的情緒轉變為愛意滿滿,總裁戰神也被老公、夫人、女兒等更平民視角的詞語取代。

改名前

改名後

 注:括號中的數字為該詞出現次數
短劇改名規則盤點
1.古風湊字,化用詩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短劇改名中,最愛用的一種方法是化用古文,既避開了常見雷點,又滿足了管理提示中要求的“藝術性”。
比如男頻短劇《從贅婿到寵臣》改名為《撥開雲霧見青天》,男主人設賣點以及劇情主線消失,新名字的寓意不知繞了多少層,和劇情的關聯較弱。
不過上述這種古文名好歹還算順口,情緒也有所承接,《和離後我讓前夫滿門抄斬》改為《錦衣憐嬌色》,《閃婚誤嫁京圈大佬》改為《清眸凝臻入京臺》就顯得對古文生搬硬套,也沒了記憶點。
這種挪用、化用古文的改名並不限於古裝題材,《你聽你閨蜜的現在後悔什麼》就從口語化的名字改為了一句古詩《欲買桂花同載酒》。《白眼狼女兒把我趕出家門》太過直白,改成《反哺之義盡成塵》看上去還是同樣的意思,情緒卻能弱化很多。

古風改名講究高深莫測,寓意不明,並不直接取自原名,大多以自造詞為主,部分化用詩句。從詞頻分析中我們發現,君、落、夢、月、悔都是古風名字愛使用的單字。霸總題材也喜歡以春、月、花為意象拼湊古文名。比如《春風再攬我入懷》《月滿西樓》等。
古風名字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觀眾無法從名字判斷劇情,甚至看不出男頻和女頻的區別。
一位頭部短劇平臺負責人告訴我們,由於平臺上的短劇有上萬部,一部部改名太慢,可能選擇批次改名,其中改為古風名是一種較為便捷的方法,也有可能出現名字與劇情並不對應的情況。“我們是由平臺主導改名,如果片方不同意就只能下架。”該負責人透露。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2.極端復仇被禁,愛意充盈短劇
一年前,重生(285)復仇(89)殺瘋了(9),跪求(25)虐渣(17)不好惹(50),是短劇世界的執行規則之一,誇張用詞吸引著觀眾眼球,極端情緒推動著觀眾付費。
而結合目前800多部改名、新上線的短劇名來看,“愛”成了短劇名中最常出現的情緒,出現“愛”的短劇名佔11%,比改名前的比例多了一倍以上。
從具體的改名來看,無論原名是總裁虐妻、嬌妻太兇還是氣哭反派,都可以用“愛”化解。愛可以是偏愛、寵愛、追愛,也可以隱晦表達感情破裂:錯愛、愛成灰、愛與離。

部分以“愛”為關鍵詞改名的短劇示例

與愛類似的還有幸福(5)、團寵(5)、甜蜜(4)、寵上天(7),短劇的世界充滿愛意,即使是虐戀故事,離婚不能直接說離婚,要說《情深似海終成空》,竹馬敵不過天降,要說《大霧起,愛意盡》。
3.女頻總裁、男頻神豪消失,慾望不再露骨
短劇改名後,以往的一些爆款人設關鍵詞會大幅減少甚至消失,比如千億總裁、京圈太子爺、禁慾大佬、首富、戰神、神豪等,這類原先在短劇中的爆款元素,昭示著中國人對權力、財富的無限慾望。
改名後,排在人設關鍵詞前列變為了老公、小姐、女兒這類不帶階級、貧富色彩的名字。
同時,由於改名規則中要求片名提高審美和文化內涵,在名字中直白表現人設的比例也大幅下降。

改名前後的人設變化

除了人設上的變化,即使劇情正常,劇名也要用更隱晦的方式表達,懷孕不能說小孕妻、帶球跑,要說《你與光共落人間》《許你一往情深》。
常見的婆媳矛盾、家庭倫理問題不能擺在明面上,“xxxx我笑了”也太過口語化,因此《女兒認賊做母后我笑了》要改成《逆光之翼》,《被兒媳婦開直播網暴,我笑了》搖身一變《遲到的真相》,怎麼抽象怎麼來。
以往閨蜜經常是小三、敵人的角色,在改名之後,我會給閨蜜送秀禾服,雖然重生後我成了閨蜜的剋星,但要說這是《惡有惡報》。
改名是短劇精品化第一步?
12月底至1月初的短劇改名大部分是由於違規,就如短劇主流平臺所釋出的違規片名示例,違背倫理道德、極端復仇、色情低俗、炫富拜金、諧音惡搞等短劇名都會被要求整改。據娛樂資本論瞭解,各平臺還是以片方自糾自查為主,對不符合要求的短片進行下架處理。

微信違規片名示例

一劇多名、短劇改名的事並不是現在才有。短劇製片人竇秀偉回憶,短劇改名後再反覆投流的現象在2022年就存在了。“當時有很多午夜劇場的擦邊影片,我關注到有一部短劇改了四五個名字,還是同樣的劇情和素材,一直在投。”
另外,針對IAP、IAA等不同商業模式和不同的短劇平臺,片方也有可能選擇該用不同的名字上線,以達到發行效率的最大化。
在紅果短劇app上,一些短劇的原名看上去並不需要整改,但還是改了名,有可能是改回番茄小說原名,在同一介面為小說引流。比如有一部《你與月亮共眠》原本符合監管要求,但在紅果上顯示的是《錯撩後,總裁失控》,與原小說名一致。
去年底,廣電連續釋出對中老年題材、霸總題材短劇以及短劇名字的整改意見,行業內外都明顯感知到監管力度縮緊。
在短劇產量極高(一年上萬部)、生產速度極快(一週成片)的情況下,目前短劇還是以平臺自糾自查為主,而改名看上去是比稽核內容題材更直接快速的監管方式,也昭示著一些政策導向。
改名規則開始實施後,娛樂資本論詢問了幾家頭部平臺、製作方和從業人員,大家普遍沒有太多牴觸情緒,有些人覺得無奈,“不得不改,沒辦法”,有些人認為“這是行業向前發展的正常現象”。
對於短劇改名是否影響熱度大家也有不同見解。
“目前短劇都是透過素材預告或者二創引流,所以名字本身影響不大。”短劇製片人竇秀偉認為,改名是大勢所趨,目前來看對短劇熱度沒有太大影響。“以前已經上線的劇改名,其實沒有太多影響,因為該洗的量也都洗過了。可能對一些觀眾搜以前的老劇有影響。”
有頭部短劇平臺的負責人透露,此次改名對投流的部分影響不多,但對以名字推薦的端內分發會有一定影響。
另外,改名有可能對投流手剪輯素材的效率有影響。“原先投手從名字獲取資訊最直接,能直接get到片子的主旨,現在名字相對隱晦,可能會對他們剪輯效率有影響。”竇秀偉分析。同時,舊劇改名也意味著要重新做片名海報,對於片方、平臺方來說也是額外的工作量。
透露著人類最原始慾望的直給短劇名,原本是短劇的最鮮明的特色之一,也是短劇在粗放發展期的必然產物。就如同熱門網文,短劇名稱直白地表明劇情爆點、人設賣點。某種程度上,這些短劇名甚至不算標題黨,內容和標題大部分相符,還有助於觀眾進行初期判斷與選擇。
改名之前的短劇名稱也是一種網文影像化的遺產,一方面網文的熱門趨勢與預示著短劇的爆點,吸引著短劇創作者前赴後繼地使用爆款關鍵詞,另一方面,部分短劇平臺起源於做小說投流起家的公司,這些平臺對爆款短劇的判斷也來源於網文名字。
改名,是國內影視政策監管的必經之路。
2019年,影視行業在稅務大地震後進入漫長的調整期,彼時不少劇集、電影也面臨改名,其中涉及宮鬥、權謀的古裝劇成為重災區,涉及敏感部門、不夠正能量的名字也需要修改。
與長劇、電影不同的是,短劇數量龐大,發行方式也與長劇有所差別(投流為主),宣傳期也不如傳統影視長,名字的重要性或許沒前兩者大。
不過,在集中改名風潮、付費轉免費模式以及短劇精品化的趨勢之下,片方、平臺對於短劇名字需要有更多思考,不要從總裁、神豪扎堆跳入另一個名字不知所云、重複性高的極端。一個好的短劇名,或許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吸引力。
今年的短劇會走什麼路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