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斗大戲”大反轉:Altman迴歸OpenAI,重新擔任CEO!

New York | Irvine | Beijing | Singapore | Toronto
公眾號讀者調查問卷
為了提升內容質量,我們誠請您參與調查!
 這是紐約賈律師的第1959篇原創
11月22日,OpenAI在其官方社交媒體上表示,創始人Sam Altman將回歸公司,並重新擔任CEO。而OpenAI高管“地震”事件的另一位當事人,聯合創始人兼總裁Greg Brockman也發聲表示今晚就回到OpenAI,迴歸程式碼
(OpenAI官方公告 | 圖片來自網路)
(Greg Brockman發表的推文 | 圖片來自網路)
同時,OpenAI也將組建全新董事會

,初始成員包括Facebook首席技術官Bret Taylor(董事會主席),美國前任財政部長Larry Summers,以及“美版知乎”Quora的創始人Adam D'Angelo 。這三人組合之中,只有Adam是原六人董事會的成員。

(OpenAI最新董事會成員|圖片來自推特@brokebiker)
OpenAI的內部“宮鬥”在短短100小時內跌宕起伏的程度,也是十分罕見。本次Altman的迴歸,是“罷免事件”在短短24小時之內的再度反轉。在微軟CEO的邀請下,Altman原本已經確定加入微軟,但隨著其確認迴歸OpenAI ,微軟的規劃也會再度發生變化。至於OpenAI是否還有其它變動,目前還有待更多細節的公佈
公司架構是導致Altman出局的原因?
自從受到很多人關注以來,OpenAI神奇的公司架構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最初成立時,OpenAI是一個非盈利組織。在2019年,為了吸引更多商業投資,OpenAI設立了一個有限的利潤公司(capped-profit company),以平衡追求商業盈利與保持原始社會使命的目標。
經過二次的結構調整後,到目前為止,OpenAI的整體公司結構,旨在將OpenAI的非盈利研究使命,與其盈利性業務運營分開,同時允許它接受外部投資,以資助其研究和發展。投資人享有有限收益,但無公司的管理權,OpenAI非盈利實體的董事會仍然掌握絕對控制權,對OpenAI的戰略和運營決策擁有最終決定權
(OpenAI公司架構圖 | 圖片來自網路)
創始人被董事會驅逐的故事,在科技公司商業史上並不陌生,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喬布斯在1985年與蘋果時任CEO的權力鬥爭中敗北,被迫離開蘋果,後於1997年重返公司。但縱觀歷史上創始人被踢出局的案例,大多數的起因都是因為企業發展不景氣所致。但OpenAI在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的情況下,為什麼Altman還是拿到了喬布斯的“同款劇本”?
創始人雖然名頭響亮,但在董事會中僅佔有一席之地,董事會的投票還是以多數為準OpenAI的董事會此前由六人組成,包括三名OpenAI高管:董事長兼總裁Greg Brockman,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執行長Sam Altman,以及三名非員工董事:Adam D'Angelo,Tasha McCauley ,Helen Toner。除了Altman和Greg以外的四名獨立董事,以4:2的投票結果最終決定解僱Altman。
(圖片來自網路)
幾天前,董事會在宣佈Altman離任的宣告中稱,Altman與董事會的溝通中沒有保持坦誠。從董事會其它成員以往釋出的文章和採訪中可以明顯發現,他們關注的重點更側重於人工智慧的風險方面,也就是說,董事會的其他人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一直保持著審慎的態度,這與Altman所構想的發展路線有著一定的分歧。
傳統公司的CEO要為董事會和投資方負責,需要努力爭取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對OpenAI來說,技術的突破和安全更加重要。因此,Altman極有可能是向董事會隱瞞了AI產品相關的安全問題,雙方存在了一定的利益衝突。
作為Altman迴歸的先決條件,與他矛盾最多的董事會目前也完成了成員洗牌。從新董事會名單來看,多數主導了此次“宮鬥”的成員已經出局。Altman在被罷免幾天後迅速回歸,是否意味著OpenAI內部的動盪告一段落,當前還是未知,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細節的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