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者吐槽小米 SU7 Ultra 試駕雷軍秒道歉,表示馬上安排改進
3 月 29 日,有網友發文稱使用者試駕小米 SU7Ultra 遇到問題,在群裡面吐槽,沒想到雷總親自道歉,並表示馬上安排改進。
聊天截圖顯示,有人吐槽,「剛才去小米亦莊超級工廠店試駕 Ultra,遇到一個挺生氣的事情。前面服務其實都還挺好,停車場到展廳有 300 米,需要擺渡電瓶車拉。試駕結束了出來,本來準備坐電瓶車回停車場,才剛剛下午兩點鐘,結果過來的電瓶車說今天沒有擺渡車了」,並稱「這種服務細節很傷人。」
暱稱為雷軍的人馬上回復,「非常抱歉,這是我們沒有安排好。」「我馬上安排改進。」吐槽的人表示,「沒想到雷總回覆這麼快,感謝感謝,可能也是一些小細節,確實剛才有點生氣,但是也確實希望小米持續改進。」搜尋發現,吐槽的使用者暱稱為「杜宏字節跳動」,疑似是抖音集團人力資源副總裁杜宏。(來源:錢江影片)


原蘋果公司總部首席工程師孔龍加盟復旦大學,任研究員、博導
3 月 29 日訊息,曾在美國蘋果公司總部擔任首席工程師的孔龍已入職復旦大學,擔任研究員、博導。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官網介紹:孔龍 2007 年-2011 年本科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專業方向為微電子學,此後於 2011 年-2016 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電子工程學碩士、博士。畢業後,他入職美國甲骨文公司,擔任高階工程師。2017 年-2024 年,擔任美國蘋果公司總部首席工程師。
2025 年,孔龍入職復旦大學,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其研究方向為射頻積體電路與系統設計、數模混合模擬計算晶片、高速資料介面積體電路。(來源:澎湃新聞)
廣汽與華為合作新進展:華望面向 30 萬級市場,產品定義由華為主導
3 月 29 日,廣汽集團舉行 2024 年投資者業績說明會。關於廣汽與華為合作的華望專案,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表示:「華望汽車主要面向 30 萬級高階客戶,詳細的產品定義、產品定位主要由華為主導,廣汽支援、保持華望團隊的決策許可權,保證他們產品開發、產品定義的權利和責任。」 (來源:第一財經)
阿里雲高層回應「特斯拉或與阿里合作」:特斯拉正在和本土企業普遍接觸
3 月 29 日訊息,針對行業有關「特斯拉或與阿里合作」傳聞,一位阿里雲高層人士表示,目前特斯拉正在和國內本土企業普遍接觸。近日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與阿里深入接觸,探討未來雙方合作的可能,阿里或將為特斯拉中國的 FSD 落地提供 GPU 資料中心服務。(來源:財聯社)

我國成功發射通訊技術試驗衛星十六號
3 月 30 日 0 時 05 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通訊技術試驗衛星十六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通訊技術試驗衛星十六號主要用於開展多頻段、高速率衛星通訊技術驗證。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 566 次飛行。(來源:新華社)

京東副總裁喊話雷軍工廠儘快擴容 小米汽車需求超預期
3 月 29 日訊息,京東集團副總裁繆欽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 上表示,小米汽車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想象,「京東的員工、高管找我要小米的車,我們都沒辦法提現車。」他還提到,有車主把自己開了九成新的 Ultra 拿出來拍賣,最終的成交價甚至超過了新車價格。繆欽在論壇上喊話雷軍:「工廠要儘快實現擴容了。」 (來源:新浪科技)
緬甸地震引發「手機內建預警功能」討論,多款機型相應功能預設關閉可手動開啟
3 月 29 日訊息,昨天緬甸(北緯 21.85 度,東經 95.95 度)發生 7.9 級地震,本次地震引發社交媒體上對於手機地震預警功能的廣泛討論,對此,央視網援引河南衛視影片,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智慧手機大部分都有地震預警功能,但大部分預設是關閉狀態,使用者應當手動開啟相應「地震預警」功能。
以華為手機為例,使用者可以透過「設定-安全-應急預警通知-地震預警」開啟功能;小米手機則可以透過「手機管家-家人關懷-地震預警」選擇開啟功能;OPPO / 一加 / 真我手機可以透過「設定-安全-SOS 緊急聯絡-自然災害警報-地震警報開啟」入口訪問相應功能;蘋果 / 三星等手機則可以下載「地震預警」App 或透過「中國地震臺網」微信小程式啟用相應功能。(來源:IT 之家)

iOS 18.4 RC 2 釋出:正式版下週登場!
3 月 29 日訊息,蘋果今天釋出了 iOS 18.4 RC 2,並且預告正式版將在 4 月初正式登場,預計會是下週二。
按照此前蘋果的計劃,iOS 18.4 將正式加入中文版蘋果智慧,此前測試版已經上線,但最終能否直接向用戶推出,還是取決於是否通過了國內監管。
另外,國際市場上與 ChatGPT 合作的部分需要一個國內供應商,此前蘋果接觸過騰訊、阿里、位元組、百度等,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來源:快科技)

智源釋出首個跨本體具身大小腦協作框架與開源具身大腦
3 月 29 日,智源研究院在 2025 中關村論壇「未來人工智慧先鋒論壇」上釋出首個跨本體具身大小腦協作框架 RoboOS 與開源具身大腦 RoboBrain,可實現跨場景多工輕量化快速部署與跨本體協作,推動單機智慧邁向群體智慧,為構建具身智慧開源統一生態加速場景應用提供底層技術支援。
在具身場景中,長程操作任務是機器人執行復雜任務的核心能力之一。具身大腦 RoboBrain 融合了機器人任務規劃、可操作區域感知、軌跡預測的三維能力,透過將抽象指令對映為具象動作序列,增強長程操作任務的能力。(來源:量子位)


新書詳述了 Sam Altman 被解僱的戲劇性事件
在即將出版的新書《樂觀主義者:Sam Altman、OpenAI 和創造未來的競賽》中,摘錄提供了有關 OpenAI 董事會為何在 2023 年短暫解僱執行長 Sam Altman 的新細節。
該書由《華爾街日報》記者 Keach Hagey 撰寫,書中稱,該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成員在瞭解到 Altman 個人擁有的 OpenAI 創業基金等問題後愈發擔憂。
據報道,聯合創始人 Ilya Sutskever 和首席技術官 Mira Murati 正在收集他們認為的 Altman 有惡意和不誠實行為的證據,其中包括 Murati 的 Slack 頻道的截圖。例如,Altman 據稱聲稱公司的法律部門表示 GPT-4 Turbo 不需要聯合安全委員會審查,但公司的首席律師否認了這一說法。
在 Sutskever 向董事會成員提供了這些證據後,他們採取行動罷免了 Altman,並任命 Murati 為臨時執行長。但事情很快迎來反轉,OpenAI 員工(包括 Sutskever 和 Murati)簽署了一封信,要求 Altman 迴歸——Altman 立馬執行,隨後,Sutskever 和 Murati 離開並創辦了自己的初創公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