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黃來華,誠意和動作都有了,但英偉達在“禁令”後丟失的蛋糕,已迅速被國產晶片公司瓜分。


文|邱曉芬
編輯|蘇建勳
來源|智慧湧現(ID:AIEmergence)
封面來源|網路
為了搶回中國的AI算力市場,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正進行一場意義重大的中國之行。
此次黃仁勳行程滿滿,除了政府側的拜訪,他與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合照也已傳遍網路。7月16日,他還會出席鏈博會(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此外,英偉達官方還為他照例組織了一場中國媒體會。

黃仁勳在2025年初的英偉達答謝迎春會上,把玩華為“三摺疊”,圖片來自網路
要面對這麼多官員、客戶和媒體,黃仁勳自然不會空手而來。7月15日,在黃仁勳的中國之行途中,他親自向客戶們宣佈——英偉達已得到美國政府保證,將恢復H20在中國的銷售。
或許是為了避免清庫存嫌疑,黃仁勳還表示,將向中國市場推出全新相容的RTX Pro系列GPU。
這也是黃仁勳2025年第三次來中國。前兩次,他先後現身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給員工發放紅包,在公司年會上扭秧歌,希望在美方禁令的陰影下,為英偉達中國團隊注入信心。
黃仁勳到達中國之前,7月9日,英偉達的市值也持續攀高,突破了4萬億美元——在過去,英偉達用30年讓自己成為一家市值一萬億的公司,又用了兩年的時間,讓自己的市值翻了四倍。
只是,鮮花著錦的另一面,在英偉達困於禁令期間,中國的晶片市場早已暗流湧動——
2025年,國內晶片廠商紛紛釋出英偉達H20的平替產品,比如崑崙芯第三代晶片P800、摩爾線程MTT S80、華為昇騰910C、寒武紀思元590等。
為了瓜分掉英偉達嘴裡掉落的蛋糕,各家用產品降價、生態相容、鎖定大客戶等方式搶奪中國市場。為了乘熱打鐵,沐曦和摩爾線程近期還紛紛尋求上市。
在Computex 2025期間,黃仁勳直言,英偉達在中國AI晶片的份額已經從2022年出口管制期間的95%,下降至50%。
從今年4月份禁售,到如今重新恢復供貨,英偉達H20晶片的禁令只維持了短短三個月。這段市場真空期,中國市場的情況,已足以讓彼岸的英偉達焦慮。

三個月真空期,
國產晶片賣爆了
H20,是英偉達根據出口管制政策要求、基於H100系列設計的“合規降級版”,在算力、互聯功能和頻寬上大幅削弱,但能用於AI推理、邊緣計算等場景,峰值算力只有H100的15%。
多位國內晶片人士向“智慧湧現”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幾家主流晶片廠商“產能都被訂購完了”,“崑崙芯、寒武紀在內都爆單了”。
從財報資料也可以看出端倪。4月18日,寒武紀公佈了2025年Q1財報提示,季度營收暴漲42.3倍,甚至在上市以來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為此買單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在國產化率要求下,大力採購國產晶片的運營商和各地智算中心,二是網際網路大廠們——儘管騰訊、位元組、阿里早在H20被禁前,已經提前掃貨了10萬顆以上,在AI應用方面的持續探索,讓他們的算力需求依舊高漲。
一直以來,國內大部分GPU廠商難以大刀闊斧切入英偉達在訓練市場的腹地——這對於晶片算力、連線能力、軟體生態的要求過高,是英偉達深耕十幾年的成果。
直接迎戰英偉達的長板並非明智之舉,相比之下,大模型推理的門檻並不算高,大部分廠商更願意選擇從推理著手,自下而上突破英偉達鐵幕。
國內GPU廠商正抓著過去三個月真空期的機會,朝H20痛打。一家國產晶片廠商創始人表示,為了搶英偉達市場,大家在產品方面基本有幾個重點佈局方向:
比如,強調推理晶片能夠與模型進行更好適配;或者把推理卡的視訊記憶體做大以減少通訊壓力,使其得以容納承載更大的模型;或是提升資料搬運的速度,減少對記憶體的依賴;再者是,強調推理晶片的能效比提升優於H20。
“H20在國內能找到一堆平替,大部分國產晶片在規格、價格方面都瞄準了H20,這正是目前國內晶片的主要競爭對手”,一位行業人士分析。

尋求商業和政治的平衡
儘管國際博弈持續,中國依舊是英偉達難以放棄的巨大市場——作為英偉達的第四大市場,中國貢獻了英偉達全球收入的15%左右,每年為英偉達輸送180億美元左右的營收。
近幾年禁令的蔓延,給英偉達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損失。有資料指出,H20的禁售,在2025年Q2或將使英偉達損失80億美元(摺合573億元)的收入。
其次,中國有超過150萬名CUDA開發者、以及幾千家支援英偉達的企業,這都是構成英偉達軟體江山的基石。黃仁勳此前曾對中國市場下定義——“這是英偉達在全球取得成功的跳板。”
根據外媒報道,為了尋求轉圜,在來中國前,黃仁勳還特意見了美國總統特朗普,遊說的重點,正中白宮一眾政策制定者們下懷。在華盛頓,黃仁勳強調,英偉達的良好發展,將幫助美國政府創造就業機會、增強美國AI基礎設施、加強美國本土製造業等等。
老黃此次奔赴中國穩定各方關係,足以表明英偉達對中國大市場的姿態。一位行業人士向“智慧湧現”分析,H20迴歸一舉兩得,“可以增加銷售資料,也可以狙擊中國的晶片公司”。
不過,眼前的一個隱憂是,在英偉達H20迴歸之後,中國的AI市場是否會重新回頭,選擇英偉達晶片?
前述行業人士向“智慧湧現”分析,H20儘管已做了閹割,價效比上依舊有絕對優勢,也非常適合一體機,但這幾年反覆升級的禁令渲染下,大家對長遠國際形式的預期不算樂觀,“長遠來看,(用國產晶片的)勢頭可能已經很難扭過來了”。
另一位行業人士表示,國產晶片也在逐步迭代中,儘管當前大部分瞄準H20,長期還是會往B200、H100等效能更強的產品去對標,“當下英偉達H20有一定的產品優勢,預計到年底就減弱了”。
對於英偉達來說,後續要守護中國市場,關鍵在於,他們如何走好政治和商業的平衡木。
延伸閱讀:《圍剿英偉達|深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