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建議給應屆生3至5年社保補貼”的話題引發關注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胡成中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應屆生在就業初期,因工作經驗不足、技能水平有限等原因,工資往往較低,可能達不到當地社保繳費基數下限。
為減輕應屆生和用人企業雙方的負擔,促進應屆生就業,胡成中建議對應屆生工資達不到當地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的,差額部分中本應個人和企業繳納的社保費用,由地方財政給予減免或全額補貼,直到其工資達到當地社保繳費基數下限,最長期限可設定為3-5年。
設身處地關注畢業生找工作
有代表建議編制專業就業景氣指數
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圍繞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提出關於加強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崗的政策建議。
一是構建政策直達機制。整合人社、稅務等部門政策資源,推行“一碼通辦”整合服務,搭建“政策庫-企業庫-人才庫”智慧匹配平臺,實現“政策精準推送、補貼免申即享、審批全程網辦”。
二是完善人才引留用協同機制。健全薪酬激勵機制,引導企業構建“基礎薪酬+績效獎勵+股權期權+技能分紅”多元化收入體系,對穩定用工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

吳德指出,就業核心的問題是高校專業設定的精度和深度需要提升,要對接市場需求動態調整。
吳德建議,進一步改革最佳化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人社部門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聯動,編制釋出行業、專業就業景氣指數,引導高校最佳化學科專業設定、招生計劃確定等。
— THE END —
☀本文綜合自中國青年報(ID:zqbcy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