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立方米乙烯多用途運輸船下水;神農架發現稀有昆蟲物種丨科技早新聞

Cover Story
今日封面
近日,西藏日喀則江孜縣,一場大雨過後,天邊出現彩虹。(來源:視覺中國)
S&T News
早新聞來了
11日,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9000立方米乙烯多用途運輸船(N1214)在大連順利下水。該船總長119.6米,型寬19.8米,型深11.3米,結構吃水7.6米,航速14.0節。(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源: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組成的科考隊在神農架發現一稀有昆蟲,將其命名為“神農缺脈螳舞虻”。這是該類群在中國的首次記錄。“神農缺脈螳舞虻”體型非常小,僅2—3毫米,體黑色至暗褐色,有一對具有金屬般紫色光澤的複眼。相關成果近日已在《昆蟲分類學報》發表。(來源:湖北日報)
11日,位於金沙江上游的巴塘水電站的第三臺機組透過72小時試執行,正式投產發電。至此,巴塘水電站實現全容量投產發電。(來源:央視新聞)

圖片來源:中國華電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海北部開展“無人叢集”科考試驗,成功實現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三位一體”叢集科考,為海洋環境動態監測奠定了技術基礎。參加此次科考試驗的無人機包括智慧海水取樣無人機、遙感平臺無人機、航磁多旋翼無人機等多種型別。(來源:新華社)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11日在山東蓬萊沙河口機場舉行EC175型救助直升機列編儀式,兩架EC175直升機正式加入北部海區值班待命序列,將海上空中搜救半徑擴大至200海里。(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11日訊息,全球首例體細胞克隆犏牛在西藏誕生,標誌著我國攻克了高海拔克隆技術難題。>>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犏牛。圖片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10日,國內外30多家科研機構組成的團隊共同完成的10項腦圖譜研究成果在《細胞》《神經元》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系列成果深入解析了大腦細胞型別多樣性、聯接規律、發育進化規律及腦疾病分子機制,實現了從齧齒類到靈長類的單細胞解析度的介觀圖譜繪製的跨越。(來源:科技日報)
中山大學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了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式新型微納量子糾纏光源。相關成果近日已在《自然》發表。(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仿生膝”關節假肢,與傳統假體相比,能夠幫助膝上截肢者行走更快,並更輕鬆地完成爬樓梯、跨越障礙等複雜動作。這項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科學》發表。(來源:科技日報)
世界氣象組織10日釋出了2025年度《浮塵公報》。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新指標,2018至2022年期間,全球有38億人暴露於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安全閾值的粉塵水平。(來源:央視新聞)

Hot News
熱點推薦
近日,某明星患強直性脊柱炎已超20年的訊息引發熱議。在我國,每1000個成年人中,可能有3人罹患強直性脊柱炎,以男性為主。強直性脊柱炎為何無法根治?它真的“重男輕女”嗎?請專家科普一下↓↓

輯:王宇
稽核:張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