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元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下達;綠孔雀野化放歸試驗有重要進展丨科技早新聞

Cover Story
今日封面
21日,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大熊貓樂享初夏時光。(來源:視覺中國)
S&T News
早新聞來了
22日,神二十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這是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以來,航天員首次透過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航天員出艙與貨物出艙任務首次關聯耦合實施。>>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22日,彩虹-YH1000無人物流機在西北某機場成功開展首飛試驗,飛行資料良好,達到試驗目的。>>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下達中央財政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14億元,支援黑龍江、江蘇、安徽、河南等30個省份及北大荒農墾集團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等相關工作。(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海油22日釋出訊息,我國首個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專案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臺投用,標誌著我國在海上碳封存利用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22日,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鯤龍”從加格達奇光明機場起飛,歷時2小時4分鐘的飛行後,又在加格達奇光明機場平穩降落,順利完成在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的首次空域適應性飛行。(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利用原位透射電鏡技術,首次在奈米尺度下觀察到固態電池內部的短路變化過程,成功找到固態電池短路的原因,並揭示短路變化背後的鋰金屬析出的具體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會刊》。>>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製備出高透明、高轉化效率的上轉換隱形眼鏡,實現了人類近紅外時空色彩影像視覺能力。研究成果22日線上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上。(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等單位22日正式釋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5版》。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62717個,首次收錄了蜻蜓和蚯蚓,填補了這兩個動物類群的空白。(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
近日,位於雲南省大理州的巍山青華綠孔雀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員監測發現,參與野化放歸試驗的綠孔雀成功自然孵化出4只雛鳥,這是人工繁育的綠孔雀在模擬野外環境中首次實現自然繁殖。(來源:新華社)
科學家發現,香水和潤膚乳可能透過化學反應改變我們所吸入的空氣,從而削弱“人體氧化場”。“人體氧化場”即當皮膚油脂接觸臭氧,會產生高反應活性分子“羥基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分解周圍空氣中的其他氣體,從而形成的自由基瀰漫的區域。相關研究21日發表於《科學進展》。(來源:中國科學報)

Hot News
熱點推薦
近日,《自然·醫學》釋出了一項新研究:一次性給藥後即可實現終生降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70%。這是真的嗎?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郭炘蔚
稽核:張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