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ver Story
今日封面
28日,雨後的安徽蚌埠,城市上空出現雙彩虹景象。(來源:視覺中國)
S&T News
早新聞來了

圖片來源:大漠問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團隊在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發現了東亞最早的蜥腳型類恐龍,命名為吳氏武定龍。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線上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報告》。(來源:新華社)

吳氏武定龍主要儲存的骨骼化石。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2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釋出了一項名為HYPIR的影像復原大模型,最快1.7秒即可完成一張照片的復原,並且實現了8K級別的細節生成。(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技術,開發了一種量化垃圾填埋場甲烷排放的新方法,精確測量了全球垃圾填埋場的甲烷排放。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線上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在湛江雷州灣海域,廣東省現代化深海養殖平臺之一——“恆燚1號”正式起網首批漁獲,120噸章紅魚和近200噸金鯧魚將分批次投放到市場。“恆燚1號”養殖平臺總養殖水體達到6萬立方米,可實現規模化智慧化綠色養殖。(來源:央視新聞)
據中國石油29日訊息,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我國最大超深油氣區——富滿油氣區日產油氣突破一萬噸,標誌著我國8000米級超深油氣開採步入規模上產新階段。>>更多詳情(來源:央視新聞)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研究團隊最新研發出一種可由智慧手機控制的可吞服膠囊,能實現和控制與豬腸道中工程化細菌的雙向通訊。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可為結腸炎等疾病的新診斷和治療策略奠定基礎。該成果28日在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來源:中國新聞網)
29日上午,獅子洋通道與廣中江高速公路銜接段專案正式開工建設。該專案的重點工程——南中大橋改造,是世界首例中央索面大跨徑混凝土斜拉橋拼寬工程。專案預計2027年通車。(來源:央視新聞)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8月1日20時41分,將迎來本年度最小上弦月。屆時,月亮的一半被照亮,為半圓形,猶如一張弓,弓弦在左,弓背在右。8月16日13時12分,還將迎來本年度最大下弦月。(來源:新華社)
近日,國際期刊《柳葉刀》釋出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全球60%的肝癌病例可預防。此外,經專家科學推算,全球每年的年齡標化發病率至少需降低2%,到2050年才能逆轉肝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上升的趨勢。(來源:央視新聞)
Hot News
熱點推薦
盛夏酷熱,冰鎮飲料、冰淇淋等成為消暑佳品。然而,一味貪涼可能會引發身體不適。近日,上海一女子吃完冰淇淋後突發前額劇烈疼痛,被診斷為“腦結冰”。貪冰為何容易“腦結冰”?高溫天氣該如何合理吃冰?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郭炘蔚 胡思雨(實習生)
稽核:張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