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日,長江三峽巫峽段碧水、青山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秀美的春日山水畫卷。(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新發現礦種公告》,確定了一個新礦種——高純石英礦。它的出現,將改變此前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助力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據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10日訊息,該院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新型合成孔徑雷達(SAR)三維成像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該技術不僅大幅減少了三維成像所需的資料採集量,還提升了成像精度,成功實現高效能、低成本SAR三維成像。(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團隊在江西德安地區發現志留紀盔甲魚類新屬種——隆平德安魚。由於化石產地德安縣是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故鄉,因此研究團隊將其命名為隆平德安魚。據悉,隆平德安魚是一種非常小、頭甲不足2釐米的無頜魚類,生活在距今4.36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系統古生物學雜誌》上。>>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隆平德安魚生態復原圖(史愛娟 繪)
近日,南開大學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首次證實了大氣微塑膠可以透過葉片吸收進入植物葉內,並提出了“葉片吸收大氣微塑膠是微塑膠進入食物鏈和人體的重要途徑”的新認知。研究團隊在典型汙染區域的樹葉中,檢測到每克葉片含有高達1萬納克的塑膠成分,郊區露天種植的葉菜類蔬菜也能檢出此類汙染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來源:科技日報)
最新一期《自然》發表兩篇計算研究論文稱,結合了光和電的計算晶片被證明比傳統電子晶片的計算效能更好、能耗更低。兩個研究團隊分別開展的研究認為,這種光子計算晶片或能滿足因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而推升的計算需求。(來源:中國新聞網)
10日,湖南賽德雷特衛星智慧製造工廠的首顆衛星——星睿十一號在株洲正式下線。據悉,星睿十一號衛星是株洲市首顆本土製造的遙感衛星,生產下線後將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計劃5月升空入軌。(來源:央視新聞)
10日,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主持設計的廣西蒼容潯江大橋主樑順利合龍。後續,施工團隊將進行橋面鋪設和其他附屬工程建設,預計今年年底通車。>>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10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吉瓦時級新型儲能安全監測平臺正式亮相,這標誌著我國新型儲能產業數字化水平取得實質性突破。目前該平臺已在廣東投入使用,即時監測8座電化學儲能站的執行狀態。(來源:科技日報)
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當地時間9日報道,土耳其計劃在未來十年內開展60多項月球科研任務。該計劃的目標包括確定月球表面水的來源、研究磁層的結構、分析月球表面的溫度分佈以及評估月球和地球軌道上的輻射水平。(來源:中國新聞網)
10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第12輪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染水排海,本次排海量為7800噸。(來源:央視新聞)
近日,廣東江門一市民將冷藏了幾天的米飯做成炒飯食用後,開始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被送醫搶救後脫離危險。醫生判斷,該市民罹患的是“炒飯綜合徵”。那麼,什麼是“炒飯綜合徵”?年輕人流行的“凍門”安全嗎?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王程玥
稽核:張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