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是我們必須要準備迎接的新時代。最近這幾篇關於AI的文章,討論了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總論、AI畫“黃圖”的問題、AI導致失業的問題。本文要著重分析未來關於生產關係層面的問題:AI的發展是否會導致狹義的「資產階級法權」走向終結?。
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討論話題。從AI繪圖技術誕生之初,就從未擺脫過有關“侵權”的巨大爭議——因為這一技術可以完美復刻畫手的風格、作品,學習完畢後可以非常便捷的批次產出,把自己的“老師”擠失業了。所以社交網路上對於AI技術也野蠻擴張,也是爭爭吵吵莫衷一是。

去年,畫手、寫手聚集的同人文化網站LOFTER推出了AI繪畫、AI創作同人文的功能,引起了廣泛爭議。本身LOFTER起家就是靠這些千千萬萬活躍的創作者們,然而AI技術在版權使用方面非常曖昧,本身就招致了大家的不滿,結果你一個吃這碗飯的人,最先開始砸鍋了。
這就可以看出資本的冷血——什麼有利可圖就去追求什麼,有300%的利潤就可以上絞刑架,道德和良心算什麼?更有趣的是,LOFTER網站還針對性的遮蔽了作者們關於反對AI的宣告,實屬踢寡婦門、挖絕戶墳的行為了。

現在更出現了一個非常擔憂的狀況,有人借AI之名,開始進行“網暴”。就有很多掌握了初步AI繪畫技術的小鬼,專門去社交網站上看哪位畫手反對了AI,然後就把他的圖扒回去自己訓練。最後拿著一堆秒出的新圖去嘲諷作者:看我比你畫得好,看我比你畫得快,你要失業了廢物……這種狐假虎威的嘴臉讓人非常不齒。
美國還有一件非常噁心的事,一些使用AI繪畫的“技術人員”,在嘗試為AI作品註冊版權。最近美國版權局剛剛駁回了一起為AI形象申請版權的案例,理由大體有三點:
第一,創作者申請版權形象的時候沒有聲稱這是AI繪圖;第二,創作者只是對AI作品進行了一些微調,不符合“最低限度的創作”;第三,作者所聲稱的“關鍵詞調教”,並不符合版權保護的條件——因為同一組關鍵詞,AI會生成很多版本的不同繪畫,何談“受保護的原創性”呢?
我就覺得這件事情很不地道,本身訓練AI的時候就未經授權使用了海量的他人原創圖片,你現在要對AI生成的圖片構築版權壁壘了?現在這個作者要跟美國版權局打官司了,而著名AI繪畫網站Midjourney親自下場為她請了律師——

我強烈懷疑這就是Midjourney策劃的一場輿論風暴,就是要把AI技術置於廣泛的曝光、爭議、討論之中。而且看他們選擇申請版權的內容,黑人、女性,政治正確buff拉滿,完美匹配美國的輿論場,絕對是一次深思熟慮的行為。
在自己版權問題還沒鬧明白的時候,就想構築版權壁壘,縱使AI技術代表著未來,代表著人類偉大的實踐,但是Midjourney下場攪版權的渾水,毫無疑問是在開歷史的倒車。下面我將詳細論述,為什麼這是一次“開歷史倒車”的行為。
我認為,對於一個面向未來的技術,我們先行的法律已經不夠用了,所以才會有這樣大的“吵架”空間。毫無疑問,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傳統的法律和倫理觀都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滿足生產力發展的新需求。在全新技術的未來(經濟基礎),我們一定會有一個全新的倫理觀、道德觀、科學技術觀來規範(上層建築)。我認為這裡就可以引入馬克思主義中關於“資產階級法權”的討論,有助於幫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個問題。
最早馬克思提出“資產階級法權”的概念,是在著名的《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即便在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中,也會保留“事實上不平等的、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定權利”。用最通俗的語言講,有人強壯有人瘦弱,那他們的收入肯定也不一樣;對於收入一樣的人,有人單身 ,有人要養三個孩子,同樣的收入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不平等”的。

這是馬克思從哲學的高度在探討平等、公平與正義的實踐,認為只有在共產主義物質極其豐富的時候,才能真正人人平等——“在共產主義社會高階階段上,在迫使人們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後;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湧流之後,——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在後人們對於這一概念的衍伸討論中,對“資產階級法權”的概念進行了廣義的和狹義的概念區分。廣義的概念是指:資本主義法律承認並保護人天然具有的某種優勢,比如智商,體力,人種,家庭出身,出生地域,等等。狹義的概念是指:資本主義法律保護的,可以用來進行資本增殖的所有權概念。
在馬克思本人看來,公有制下的“按勞分配”,因為每個人個體素質有差異,依然屬於“資產階級法權”。而這個設想在我們的實踐中太過於遙遠了,所以大家討論來討論去,發現還是要解決眼前最迫切的問題才有用,那麼當前社會最大的不平等是什麼呢?
是有人有資本,有人沒有資本。有人可以透過金融資產的孳息,可以透過一線城市的房租,就能完全脫離勞動生產;有人辛辛苦苦打工,最後發現不過是給銀行交利息、給房東交房租、讓老闆實現資本增殖……這些利息、房租、增殖,也在字面意義上的語境中被稱作“資產階級法權”(狹義的)。

同理,專利、版權、智慧財產權,也是屬於同類內容。所以本文的“資產階級法權”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取了狹義中的狹義。因為本文中所探討的AI時代的版權問題,並不能簡單的等同於“智慧財產權”,我個人認為用“資產階級法權”更恰當一些。雖然這還並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術定義,但我相信未來這個問題還會被廣泛討論,“資產階級法權”在這一語境下的運用,會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
我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下“按勞分配”“智慧財產權”和狹義的“資產階級法權”的區別:
一個畫手為遊戲、電影、動漫繪圖,並獲得了相應的報酬,這是“按勞分配”和尊重“智慧財產權”;
迪士尼推出了米老鼠形象,在早過了版權保護期後,還不斷透過修改法律延長產權,並在全世界作為版權流氓四處出警,這是“資產階級法權”。

科研人員辛辛苦苦研製出了一款新藥,獲得了可觀的收入和高額的年終獎,這是這是“按勞分配”和尊重“智慧財產權”;
醫藥公司透過專利壟斷了新藥的生產,並制定超高價格發患者的“人命財”,並與醫藥代表、醫院醫生、政府官僚結成穩定的利益聯盟,這是“資產階級法權”。

專家學者們釋出了自己專業領域的研究成果,並獲取了稿費或版稅,這是“按勞分配”和尊重“智慧財產權”;
知網拿著專家學者們釋出的論文,收取高額下載費用,並且挾壟斷地位而自重,在對高校和圖書館的收費中漫天要價,個人使用者更是難以承擔起普通的下載費用,這是“資產階級法權”。

APP的開發者們為使用APP收費,這是“按勞分配”;蘋果公司或其他手機品牌,對於每個下載產品或產品內付費內容,都收取高額的“過路費”,一律雁過拔毛,這是“資產階級法權”。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了。當然,現實社會是複雜的,沒有那麼非黑即白一刀切,就比如說科研人員發明了新藥,醫藥公司用股份對他獎勵,或者每銷售一份藥品他都有相應的提成。那麼就要辯證地看待他的收入了:既有勞動所得,也有資產階級法權所得。
但是既要一分為二,也要抓主要矛盾。在資本面前,科研人員永遠是處於弱勢地位。資本家會說:我給你發工資,你用我的實驗室,你用我的裝置,所以勞動產出的主要受益方就是我的。這種觀點其實也是“資產階級法權”觀點的一個具體體現。
所以在《我不是藥神》這一電影的討論中,有些還被迷惑的群眾,認為自己支援醫藥公司是在為科學家們發聲,認為高藥價是科研人員的應有權益。結果科研人員紛紛現身說法,表示大頭都是被公司掙走了,“搞科研的不如搞商務的”“我們實驗室的人天天都想轉商務”,要不然為什麼叫“科研民工”呢?


限制“資產階級法權”,打擊壟斷資本和其代理人們的強勢地位,甚至可以更好的保障創作者、科研人員、專利發明人的權益,更好地踐行“按勞分配”。畫手、作者、設計師等行業也是同理。
但是,我又要說但是了,最近文章裡都是各種的“反轉”。一個很悲哀、很殘酷但無比真實的事實是:在AI技術衝擊到大資本之前,勢必會摧毀幾乎所有的小手工業生產。
這就是我在上一篇《“銀髮紅利”,延遲退休,AI時代,與“羊吃人”》文章中,用“羊吃人”運動來類比AI時代——從事基層體力和腦力工作的勞動者是首當其衝受到AI技術衝擊的,然後才是生產力的進步、生產關係的重組、道德法律倫理觀與時俱進……

毫無疑問,誰都不願意當那個犧牲者,然而大範圍的犧牲是不可不免的,時代車輪的滾滾向前註定會碾死很多花花草草。具體以AI繪畫這一領域來看,小畫手們所最看重的版權問題、風格問題,基本是無解的階段。為什麼太難太無解,我簡單總結了幾點——
第一,繪畫風格、特色,並不受版權保護。這個大家很好理解,就像遊戲玩法不受版權保護一樣,這種事情一旦限制得死了,就會大大扼殺創新和商業活力。經典即時戰略遊戲星際和魔獸爭霸,都是建立在沙丘開創的基本玩法之上的;魔獸的編輯器誕生了dota,而火遍全世界的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又是“類dota”遊戲。這些都是為遊戲迷們所津津樂道的故事。
固然,一個畫手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其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個人風格,但是個人風格的形成也是在學習、融合前人風格的基礎上,所以就算最嚴格的“版權流氓”或者最權威的藝術大師,也不會在風格型別層面上去給他人設限制。
單純從技術角度上講,也很困難。文字、音樂、繪畫的抄襲,有著嚴格的界定程式。而AI繪畫的生成邏輯,跟我們人類一筆一筆去畫的邏輯是不一樣的。人類抄襲可以看圖層,可以看筆刷,但是AI繪畫的基本原理不是這樣的——

第二,“學習過程”也很難界定為抄襲。有人說你用我的畫訓練人工智慧,這就侵犯了我的版權。首先法律上並沒有規定訓練圖集就是侵權,其次從倫理學上講,我們學習繪畫,都是從“臨摹”這一步開始的。人類學習畫畫技能,在學生時代不知道臨摹了多少張畫作;人工智慧為了“學習”,同樣也是“喂”各種圖畫。
除非你說機器不具有“人權”,所以它“吃”人類的繪畫就是侵權——這要能說服立法者估計可以,但我覺得大多數人也並不覺得“學習就是侵權”的邏輯能站得住腳,畢竟AI是一項面向未來的技術,決策者們不太可能因為這種小事就不讓AI發展了。
而且現在還有一項新技術,就是可以偽裝自己的訓練圖集,讓AI的訓練過程無法回溯、無法查證。所以就算有了這種法律,也毫無用武之地。

第三,資本在面向未來、野蠻生長的過程中,必然不會在意小畫手們的權益。雖然“學習風格”這種事情並不侵權,但是AI發展過程中壟斷資本做的噁心事情還不少。最典型的就是透過學習日本D站的海量圖片,建立起了二次元繪畫模型。
因為日本D站本身就是一個盜版網站,盜取了各種知名畫手的作品,在業內已經臭名昭著了。這個網站最牛逼的地方,在於它為了滿足各種老色批們的需求,為每一張(盜版)圖片都進行了詳細的標籤說明,總有一款XP適合你。而眾所周知,AI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打標”,現在這個“標”已經是現成的了,難怪他們會選擇這樣一個盜版網站進行訓練。
而你novel AI不徵求作者同意,又為了節約成本,去一個盜版網站“喂圖”學習,然後補足了自己二次元繪畫的短板,從法律上沒辦法制裁你,從輿論上批判一下總可以吧?

然而輿論和道德的批判是軟弱無力的,我們縱觀歷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血淋淋程度,那是真正意義上的白骨累累人頭滿地啊。去一個盜版網站訓練軟體啥的,簡直算得上是資本原始積累中的“道德模範了”。印第安人估計會感慨:現在畫手們太幸福了,生活在一個文明的時代,他們只是畫被盜去訓練機器了,連頭皮都不用被剝的哎!
本文開頭也是個很好的例子,一個靠畫手、同人文化起家的軟體,一旦看到AI繪畫、寫同人文有利可圖,馬上就把曾經的“糟糠之妻”踢到一邊了。還是那句話,資本增殖是第一要義,其餘的“毀滅你與你何干”。
當資本主義發現保護智慧財產權,有利於其獲取壟斷資本,那就會保護智慧財產權;當資本主義發現侵犯所有人的智慧財產權(比如資料隱私),可以在人工智慧、大資料領域獲取更高的利潤,那他們馬上就會把所謂的“智慧財產權不可侵犯”之類的神聖信條拋之腦後了。

第四,“禁止AI”的宣告僅僅是一項行為藝術。有一個網站叫做laion5b,是現在最火的AI繪畫引擎stable diffusion投資的資料網站,這個5b的意思是50億(billion)組訓練AI的資料。現在因為畫手們質疑AI的聲音太大,laion網站開始推出一項新政:你這個畫手只要來我這裡登記,我的AI引擎就不用你的話來訓練了。
這其實是非常搞笑的、哄小孩子玩的把戲,你已經訓練了五十億的資料了,AI繪畫已經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模型了,甚至它可以自己喂自己產出的圖了,這時候你假惺惺的說我不需要了,有啥意義呢?
還有一些畫手透過在手指、腳趾上做文章,來避免AI的“抄襲”。因為曾幾何時AI畫手指是個難點(現在已經大大改善了),AI不能理解人有五個手指這種邏輯,它是靠海量的圖片學習的,這些圖片可能只露了三個、四個手指(大致是這邏輯,背後的原理還更復雜)。所以不願意被AI盜圖的繪畫者們,就故意把自己的手指弄得“異於常人”。

然而正如上文所述,這隻能是一種“行為藝術”,表達自己對於AI技術的抵制。現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一年之前AI還畫不了人像呢,被稱之為“屍塊”,現在已經能與照片以假亂真了。所以畫手指這個技術也早晚會被攻克。
然而畫手們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想到了非常強有力的反擊手段——以毒攻毒,用魔法打敗魔法。
在歐美的一些畫手最先覺悟:既然不能指望壟斷資本垂憐,那就挑動壟斷資本內鬥;既然打不過“AI小鬼”,那就變成“AI小鬼”。他們用AI技術大量產出了多年來受到嚴格版權保護的米老鼠、皮卡丘、蝙蝠俠等形象——


你迪士尼不是號稱版權流氓麼,你任天堂不是號稱東半球最強法務部麼,你鵝廠不是號稱南山必勝客麼。那你們互相傷害去吧,我鬥不過谷歌和微軟,你們迪士尼任天堂和谷歌微軟去養蠱吧,看看究竟是人類的未來厲害,還是老牌版權流氓厲害。
“禍水東引”到迪士尼和任天堂這些版權流氓,毫無疑問是一個正確的鬥爭策略。再下一步就是反思整體的“資本主義法權”制度了:為什麼版權流氓可以這樣肆無忌憚?為什麼做研發的不如做商務的?為什麼知網可以賺得盆滿缽滿,老教授卻沒有拿到一分錢稿費?
這些根本原因,跟畫手們受到AI的“剝削”如出一轍:資本主義社會是以資本為核心的,資本的力量遠大於個人,所以“資產階級法權”遠大於“人權”。

我說一下個人的觀點:AI技術發展固然是未來的潮流,但是現在畢竟不是“羊吃人”那個血淋淋的時代,壟斷資本也要稍微吃相好看一些。這個問題最恰當的辦法就是,透過立法規範:規定AI產出的一切作品不受版權保護,壟斷資本不能透過AI技術下的“資產階級法權”去盈利。
這裡需要明確一下什麼是AI技術下的“資產階級法權”。我使用AI技術,需要在雲伺服器,需要費電,有器械的損耗,這些基本的費用對使用者收費是合理的,可以在嚴格的法律規範之下收費。這可以類比為文章開頭中所描述的“按勞分配”。
但是肯定會有這樣的趨勢:這些AI公司不滿足於基本的服務利潤,例如像迪士尼的米老鼠、任天堂的皮卡丘,透過版權流氓的手段四處出警,獲取壟斷利潤,AI公司要想賺這種“絕戶錢”就別怪我罵得難聽了。
原因很簡單,你AI訓練的時候用了海量的資料,可曾經過了創作者的同意?當你已經訓練完五十億的資料了,形成一個很完善可以自己喂自己的模型了,再假惺惺跟創作者說“歡迎來我們這登記”,是不是於情於理都說不太過去?

更進一步地,這些AI公司在發展之初,有意的利用了所有網民的勞動成果。我們在上外網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輸入這種驗證碼的現象:什麼是腳踏車、什麼是吸塵器之類的選擇。這其實就是再給圖片“打標”,在幫助壟斷巨頭訓練AI技術。
AI技術最大的成本有兩個:裝置成本就是巨大的算力基礎——晶片和電力;人力成本就是AI技術的“打標”,這是AI理解人類語言、透過關鍵詞進行創作的基礎。OpenAI前一陣還曝光過一個醜聞,就是僱傭了大量肯亞勞工,在血汗工廠中給AI“打標”。因為這項技術簡單,但需要海量的人力,所以廉價的非洲血汗工廠成為了壟斷資本選擇的物件。
那麼結論就不言而喻了:你用我的資料是免費的,沒有經過我的同意;你用廣大網民的免費勞動力,也是沒花一分錢,比肯亞的血汗工廠還省錢——那麼你有什麼臉獲取“資產階級法權”的收益呢?

上文已經說了,基本的人力成本、電力消耗、裝置損耗我們是認的,但是像迪士尼、知網、醫藥公司一樣獲取“資產階級法權”壟斷收益我們是不認的。
AI技術必須開源,AI產出的內容必須不受版權保護,AI使用在除去基本成本外必須免費。
這就是我在《AI時代,人類的首要任務是什麼?》這篇文章中所設想的未來願景:資料公有制。它從道義上也很好理解:壟斷巨頭使用我們資料的時候都是免費的,都是沒經過我們同意的,那麼他們憑什麼用免費的資料去獲取壟斷收益?我們承認你整理費用的勞動成本,但是否認你獲取“資產階級法權”的壟斷收益。
資料就是生產資料的一部分,資料公有制可以看作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第一站。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未來,在生產力一次又一次革命的程序中越來越近了。

馬克思認為,為什麼資本主義註定消亡呢?因為私有制不能滿足社會化大生產的需求。很明顯,壟斷資本的AI技術,也是攫取了全人類的資料,蒐集了全體創作者的勞動成果,只有這種規模的社會化大生產,才能支撐得起面向未來的AI技術。
也就是說壟斷資本在面向未來的過程中,不得不為自己挖掘了一個墳墓,這就是《共產黨宣言》中的預言:資本主義必將產生消滅資本主義的異己力量。
所以在上一篇文章講解“羊吃人”運動之後,有很多讀者都有悲觀的情緒。這也很正常,畢竟勞動者在任何一場變革中都是處於弱勢地位、處於最先被宰割的境地。本文就是要告訴大家不要悲觀,威脅我們的武器也可以作為絞死資本主義的絞索,我們不是要恐懼新技術,而是要使它為自己所用,創造屬於無產者的新世界。

諸君,打起精神來,我們必須要直面未來。
相關閱讀:大浪淘沙十週年,最火文章大合集

第二本新書正式連載完畢:《資本囚籠》全目錄

關鍵詞
資本主義
概念
這就是
人類
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