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預算遭“腰斬”,“馬”“特”小船說翻就翻

全文2209,圖片8張,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據報道,4月12日,特朗普政府正謀劃將2026年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預算大幅削減一半,從原本的73億美元直接砍到39億美元。
其中,天體物理學預算從約15億美元銳減至4.87億美元,行星科學預算也從27億美元降至19億美元,這削減力度在美國堪稱史無前例。
而此次預算削減主要針對的是望遠鏡開發等未來探索宇宙的關鍵領域。這意味著,美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正在進行和計劃中的太空任務可能就此夭折。
針對此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發出了“此舉令人擔憂”的評論,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事實上,這並非馬斯克近期首次“質疑”特朗普政府。
此前,他就關稅政策與特朗普身邊的顧問團隊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
而如今,面對特朗普削減NASA科學預算的方案,馬斯克更是怒不可遏,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的強烈不滿。
面對馬斯克這一連串“忤逆”之舉,特朗普自然不會坐視不管,迅速予以強硬回應,稱馬斯克將在未來數月內告別其現任的“政府效率部”負責人職務。
回想當初,二人並肩作戰,宛如一對默契十足的“摯友”。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他們的關係卻出現了難以彌合的裂痕,甚至一度劍拔弩張,到了幾乎要撕破臉皮的地步。

那麼,當面對預算削減這一決策時,馬斯克為何會如此反應強烈、情緒激動呢?
答案其實一目瞭然,因為這一決策直接觸碰到了他的核心利益。
此前,馬斯克不遺餘力地為特朗普的選舉活動搖旗吶喊、大肆撒錢,其野心勃勃,本欲在美國政治舞臺上翻雲覆雨、大展宏圖。
彼時,他不顧外界的種種質疑與壓力,毅然投身於沒有正式行政級別的政府效率部,以致四處樹敵、得罪了不少人。
然而,他滿心期待的政治回報與實際收穫卻大相徑庭,可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一點實質性的好處都沒撈到。
而且,特斯拉股票市值大幅縮水近7000億美金,馬斯克成為了特朗普關稅大戰損失最嚴重的受害者之一。
如今,特朗普一聲令下腰斬NASA科研經費,要知道,NASA可是馬斯克的SpaceX的最大甲方,雙方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NASA預算被砍一半,也就意味著馬斯克的訂單驟減。
作為SpaceX創始人,馬斯克心裡比誰都清楚,SpaceX與NASA的合作專案眾多,NASA很多太空探索專案都離不開SpaceX的技術支援,NASA科學預算的削減將使合作專案將被迫中斷或縮減規模,對其商業利益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因此,不難看出,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達不滿,是想試圖透過輿論壓力來影響特朗普政府的決策。
然而,特朗普卻毫不買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不需要埃隆(馬斯克)做任何事,只是碰巧喜歡他而已”。
看到這裡,馬斯克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話說回來,那特朗普為何會突然對航天科學的資金預算大動干戈呢?
其實,原因既簡單又荒誕。
太空探索太燒錢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特朗普看來,對航天科學的投入回報率極低,已經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
先回顧一下NASA的預算投入歷史
1957年,蘇聯發射了全世界第一枚人造衛星,拉開了美蘇太空競賽的序幕。從1958年成立開始,NASA的預算就像坐上了火箭,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猛漲。
僅用了幾年時間,就從1958年的8900萬美金,漲到了1964年的41.71億美金,佔比美國政府支出的約3.5%。
在阿波羅計劃期間,NASA的預算更是達到了頂峰,1965、1966年的預算為50.92億美金,約佔美國政府支出的4.41%,計算通脹後約等於2024年的508億美金。
而在贏得登月競賽後,美國太空探索失去了政治支援,NASA的預算大幅削減,從1970年的2%左右一路下降至1975年的1%。
此後,NASA的預算在政府支出中的佔比一直呈下降趨勢,到2000年只佔約0.75%,2010年後更是下降至僅有0.5%左右,並維持至今。
儘管NASA獲得的預算在政府支出佔比中一直在下降,但總量依然不容小覷。
2018年,NASA預算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2023年,更是達到歷史最高的253.8億美元;即便2024年有所下降,也仍有248.75億。
然而,在特朗普看來,這些錢花得並不值。
特朗普政府曾提出“重返月球”計劃,希望到2024年讓人類重返月球。然而,該計劃的核心——“太空發射系統”(SLS)重型火箭,因費用嚴重超標而備受爭議。
特朗普認為,SLS火箭成本高昂,因而並未選擇加大投入以確保計劃順利進行,反而考慮削減NASA的整體科學預算。

同樣,在商業航天領域獨佔鰲頭、與NASA關係緊密的SpaceX,也終究難逃被波及的命運。
特朗普政府認為,儘管SpaceX在降低發射成本、提高發射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並未因此加大對NASA科學預算的投入,以支援更多與SpaceX類似的創新專案。
在特朗普眼,太空探索只是一項“燒錢”的事業,無法為他的政治議程帶來即時的利益回報。

同時,縮減預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下美國國內財政赤字已經高築如山,債務危機如同一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
面對如此龐巨大的財政危機,美國政府究竟該如何填補這一資金缺口呢?恐怕也只能採取“拆東牆補西牆”這種權宜之計了。

況且,科技政策早淪為了美國政客實現政治野心、鞏固政治權力的冰冷工具。
每逢競選造勢、急需拉攏選民之際,特朗普政府便大肆宣揚科技創新的輝煌前景與太空探索的壯麗藍圖,將其描繪成“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必由之路。而一旦面臨財政緊縮、預算削減的壓力,科技領域中“非核心”的科研專案便首當其衝,成為犧牲品。

所以,馬斯克儼然成了一位“無奈看客”,即使他曾經和特朗普走得再近。這也印證了那句話,在絕對的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