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回被欠4年的百萬工資,卻被公司一次性代繳個稅32.7萬元,男子起訴,法院判了!

來源|江陰市人民法院
近日,江蘇江陰一起特殊的個稅糾紛案引發關注。
蔡先生被公司拖欠4年工資績效,好不容易勝訴拿回了錢,卻被一次性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32.7萬元。蔡某認為稅務部門將多年收入合併計稅導致應納稅額畸高,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案情回顧
“這明明是4年的錢,憑啥按1年收入計稅?”法庭上,蔡先生對自己的遭遇表示不解。蔡先生原為W公司銷售總監,因與該公司勞動合同糾紛於2019年訴至法院。
法院依照相關法律規定,判決如下:
W公司應支付蔡先生賠償金66000元、2019年1月和2月的未發工資8639.74元(稅後),以及四年的年終績效考核工資87600元、提成869121.05元(稅前)。
“我司作為扣繳義務人,再向蔡先生支付工資薪金時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符合相關法律規定”,2020年5月,該公司將拖欠蔡先生四年的工資薪金所得一次性支付,並一次性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327692.37元。
“我要求退還多繳納的稅款”,蔡先生認為W公司在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時,錯將四年所得計算為一年所得進行了納稅申報,造成應納稅額畸高,遂向稅務分局請求依法退還多繳的稅款及相應利息。
稅務分局答覆
蔡先生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所屬年度對應金額的事實,既無事實證據證明,也無法律依據,故公司為蔡先生在其單位產生的薪金、報酬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且未產生多繳稅款。
蔡先生對此答覆不服,向稅務局提起行政複議,稅務局作出維持的行政複議決定。蔡先生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因W公司的原因導致蔡先生的多年度個人所得被一次性支付,若仍機械按支付時點計稅,將加重勞動者負擔,有違稅收公平。
蔡先生提出退還多繳稅款申請後,稅務分局對蔡先生的應納稅金額未盡到查實義務,僅憑W公司代扣代繳的時點符合法律規定便認為蔡先生的應納稅金額也符合法律規定,屬於認定事實不清,依據不足。
蔡先生要求撤銷稅務分局所作案涉答覆及稅務局所作案涉複議決定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援。最終稅務分局重新核算,退還蔡先生稅款47483.85元。
本案是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過程中,引發的納稅人與稅務機關之間就應納稅金額產生的糾紛。在因用人單位的原因拖欠支付個人所得,職工透過訴訟方式取得收入,導致納稅人多年度收入被一次性支付並計稅時,該如何彙算清繳,法律法規並未予以明確。
透過本案的審理,明確了稅務機關應切實履行稅收徵管查實義務,根據相關材料核實納稅人的應稅所得本應所屬的計稅月份或年度,再將其實際個人所得歸入應屬的納稅年度,最終計算出納稅人本應承擔的實際納稅金額。
這既符合《個人所得稅法》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為基數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原則,也符合《稅收徵管法實施細則》對納稅期限等規定,同時納稅人承擔的個人所得稅稅率也更為合理。
法官提醒

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個人所得稅關乎國家財政與社會發展,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稅收法規。


對納稅人來說,要注意留存工資發放記錄、勞動合同、判決書等證明收入歸屬期的證據;每年登入“個人所得稅”APP核查收入及時申報明細;對補發工資,可在年度彙算時備註說明,申請按歸屬期拆分計稅。
作為用人單位,不得以“拖延支付”變相增加勞動者稅負;補發工資時代扣個稅需備註所屬期間,避免全額併入當月收入;若因特殊原因集中支付,應協助員工向稅務機關提交情況說明。
納稅人若在納稅過程中遇到疑問或認為稅務機關的計算有誤,應及時透過合法途徑尋求幫助,如諮詢專業稅務人員或向稅務機關提出異議,必要時可透過法律途徑解決。依法維權不僅有助於保障自身權益,也有助於維護稅收制度的公平與公正。
目前,個人所得稅也退稅在即
小編整理了一些熱點問題
*本文不代表鳳凰網財經觀點,轉載已獲授權。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