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的黃昏:一箇中年美國程式設計師的裁員冷風與印度的腳步聲

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夜已深,Sam坐在他那間寬敞但略顯陳舊的書房裡。螢幕上,是那個他看了無數遍的郵件標題:“關於組織架構調整的重要通知”。郵件內容冰冷、高效,幾個段落就結束了他在這家知名科技公司長達十五年的職業生涯。
Sam今年52歲。在矽谷,或者說在美國的科技行業,這個年齡已經開始變得有些尷尬。他曾經歷過那個黃金年代,網際網路泡沫的巔峰與低谷,智慧手機的崛起,雲計算的爆炸。他的程式碼曾支撐起公司的核心業務,他的經驗是團隊中最寶貴的財富。他以為,憑著這些,他至少可以安穩地走到退休。
然而,現實像一個不留情面的編譯器,直接丟擲了一個致命錯誤。
“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聚焦核心業務”——這些冠冕堂皇的詞彙,翻譯過來就是:Sam,你被裁了。和Sam一起離開的,還有他團隊裡另外幾個“高齡”同事。走之前,HR安慰他們,公司提供了不錯的遣散方案,並且會提供職業諮詢服務。
但Sam心裡清楚,這筆錢,在如今的高通脹下,又能支撐多久?至於所謂的職業諮詢,更多是一種形式上的安慰劑。
Sam開始了他漫長而艱難的求職之路。他修改簡歷,參加線上面試技巧培訓,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瀏覽招聘網站。起初,他充滿信心,畢竟自己有豐富的經驗,深厚的技術功底。他瞄準的依然是那些大廠或者有潛力的初創公司的高階工程師職位。
然而,投出去的簡歷石沉大海,寥寥幾個面試也很快沒了下文。他開始感到不對勁。
一次,他透過獵頭拿到一個面試機會,過程進展順利,他和麵試官聊得很投機。他滿懷希望地等待結果,等來的卻是獵頭抱歉的電話。
獵頭很委婉地告訴他,公司最終選擇了另一個候選人。薩姆追問原因,獵頭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透露了一些內情:“Sam
,您的經驗和能力都沒問題。但公司在考慮成本,也在進行全球招聘。最終被錄用的那個,是一個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工程師……”
印度的班加羅爾,一個Sam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為他在新聞和行業報告中無數次看到它被稱為“印度的矽谷”,是全球軟體外包和技術服務的重要中心。陌生是因為他從未想過,這個遙遠的地方,會以如此直接的方式,影響到他在加州的生活。
Sam開始關注更多這方面的新聞。他看到越來越多的美國科技公司,包括他曾經嚮往甚至工作過的那些巨頭,正在大規模地將非核心業務、甚至是部分核心研發團隊,轉移到印度。那裡的程式設計師,同樣優秀,甚至許多人畢業於世界頂尖學府,關鍵是,他們的薪資成本,可能只有美國同等資歷程式設計師的幾分之一,甚至更低。
“為什麼要在加州花20萬美元招一個高階工程師,當我在班加羅爾只需要花5萬美元就能招到同樣優秀甚至更年輕、更有活力的?”一家公司的CFO曾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說過。這句話像一根刺,深深扎進了Sam的心裡。
這不是對印度程式設計師的歧視,Sam明白,這是一個殘酷的全球化經濟現實。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哪裡成本低,哪裡效率高,資本就會流向哪裡。曾經,美國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高地,是工程師的麥加。現在,這片土地依然重要,但它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Sam的求職之路越發艱難。他發現,許多職位描述裡,開始出現“願意與海外團隊協作”甚至“該職位未來可能轉移至海外”的字樣。他不再僅僅與美國本土的失業同行競爭,還要與大洋彼岸那些拿著更低薪資的年輕工程師們競爭。
年齡成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公司覺得你學習新技術的速度慢了,精力不如年輕人旺盛了,最重要的是,你的薪資預期太高了。而你多年的經驗和對行業的理解,在追求“快速迭代”、“顛覆創新”的企業眼裡,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被視為一種“路徑依賴”。
他嘗試降低自己的薪資預期,甚至開始看一些他以前不屑一顧的初創公司或者傳統行業的IT職位。但結果依然不樂觀。他的簡歷要麼因為“經驗過剩”(Overqualified),要麼因為“年齡太大”而石沉大海。
失業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壓力,更是精神上的打擊。Sam開始變得焦慮,晚上難以入睡。他曾引以為傲的職業身份崩塌了,多年的積累似乎一文不值。他在家庭中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曾經是頂樑柱,現在成了那個需要家人安慰和支援的人。
他看到比他年輕的同行們,或許更容易找到工作,哪怕薪資有所下降。他也看到更年輕的一代,他們或許更適應這種快速變化、全球競爭的環境,他們願意接受遠端工作,願意與世界各地的團隊協作。
Sam坐在那裡,書房的檯燈照亮了他略顯疲憊的面容。窗外是矽谷郊區寧靜的夜晚,偶爾傳來車輛駛過的聲音。那些聲音,在他聽來,有時像極了遙遠東方,那些正在加班加點編寫程式碼的印度的程式設計師們,他們敲擊鍵盤的聲響,正一步步逼近,取代著曾經屬於他和他的同齡人的位置。
他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許他不得不徹底轉行,去學習一些全新的技能,從頭開始。也許他會找到一份薪水低得多的工作,只是為了維持生計。也許,他會像一些朋友一樣,選擇提前退休,用僅剩的積蓄勉強支撐,看著曾經熟悉的行業漸行漸遠。
矽谷的黃昏已經來臨,曾經的黃金時代似乎一去不復返。對於像Sam這樣的中年美國程式設計師來說,這場寒冬,不僅僅是經濟週期的波動,更是全球化浪潮下,個人命運與產業轉移交織出的無奈輓歌。程式碼的世界依然精彩,但屬於他們的那一頁,或許正在被悄然翻過,而寫下新篇章的,可能是來自遙遠國度的年輕雙手。

推薦飛總知識星球,和大家交個朋友,在私域場合裡暢所欲言,聊聊職場發展的事情,和飛總提問交流,這麼低的價格不會一直保留,機會難得,一定不要錯過這個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