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不敢拆的包裹!(往事回首)

上期寫了“我踢了李政道先生一腳”,主要講了我接待李政道先生的一段逸事。今天這個故事講講丁肇中先生。
還是要話說1987年底,我從學校被借調到某部委外事司工作,負責中國與國際的教育合作。其中有李政道先生的CUSPEA專案,楊振寧的Caspia專案、王寬誠的教育基金專案、還有就是丁肇中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專案,這些都屬於選派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工作。
丁肇中(英語:Samuel C. C. Ting),祖籍山東日照,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美籍華裔實驗物理學家,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發現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並把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1980年代,丁肇中先生主持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工作。這段時間丁肇中先生經常到中國訪問。每次來肯定要在教育和科技領域進行學術交流和指導。據外事司辦公室韓主任介紹,“丁(肇中)先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物,他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很有威嚴感,他手下基本是白人,但是他訓起這些手下毫不留情,就像訓孫子一樣。
丁先生每次到北京住進酒店馬上要自費開通一條至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熱線,也就是24小時他酒店房間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一直保持暢通的聯絡”。1980年代,要從中國打往外國的電話首先要在長途臺進行申請,然後等待,接通之後趕緊喊話(聲音很小),撿要緊的抓緊說,因為花費很貴。所以聽到丁肇中先生酒店房間有條24小時熱線時我不禁咋舌,“這得花多少錢呀?!”

丁肇中先生有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專案,每年從中國選拔5名優秀學生前往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學習。我負責這個專案後,挑選學生參加考試的事情就落在了我身上。首先要決定考生的來源,領導說從委屬38所高校中選幾個有物理系的學校(去除師範大學,因為師範大學的物理系是培養師資,不是培養研究人才),於是選擇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幾所大學。根據丁肇中先生的要求,總計20名學生參加考試,從中最後選拔5名。
發出通知之後,不久各個學校就把學生名單和檔案報了上來。我這時的任務是選擇一個學校作為考場,領導說就選北京大學吧。我聯絡北大之後,北大派了一名老師和我對接。考場確定之後接下來就是等待丁先生的考卷。領導說考卷都是丁先生自己親自擬定的,考完封卷送丁先生批卷和確定最後的5名錄取者。
這天接到了辦公室的通知,丁先生考卷到了,讓我到海關去領取,於是我就去了北京海關。到了之後遞交了申領單,海關工作人員說還是第一次遇到考卷報關。當把考卷交給我時,我問海關人員要不要開包檢查一下?海關人員說“考卷哪能開啟呀,開了洩密怎麼辦?這不是讓我犯錯誤嘛。趕快拿走” 於是我拿了考卷抱緊緊地,趕快回去交給了辦公室,然後放進保險櫃。這就是海關不敢開的一個包裹。
後面的故事就是20名考生考試之前都到了北京,考試那天早晨,我從辦公室保險櫃中取出了考卷,然後趕到了北大考場。考試開始,我和北大的老師一起打開了包裹,從中拿出了試卷分發給了各位考生。考試一個小時,時間一到準時收卷。此時我看到每個考生都露出沮喪的表情,我就問大家考題難嗎?考生們紛紛說不是難,而是不知所云,無從下筆呀。我說大家都是這樣的感覺嗎?大家異口同聲說,“是的”。我說那就好了,反正這次選拔是矮子裡面拔將軍,反正最後要選5個人,大家趕快散去吧。
我把考卷收齊之後就趕回辦公室,又放回了保險櫃。辦公室主任說過幾天丁先生就到北京,屆時你給送過去。但是,沒過幾天我就接到了調令去別的地方工作,於是這20名考生結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也失去了與丁先生的見面機會,實在是一個遺憾。

最後,祝丁先生健康長壽!


本文編輯:Jennie
往期內容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