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價效比的年輕人,半年只買五樣東西

毫無疑問,傳統的消費習慣正在經歷深刻的瓦解。
*
人們開始對看似高階的“大牌”祛魅
並對品牌附加的溢價變得空前敏感
跳過層層加價的品牌渠道,追逐工廠源頭,尋找“同廠同源”的平替好物成為一種消費策略,網路上關於各種“平替”的推薦更是鋪天蓋地。
同時,海淘、代購、二手交易等購物渠道與購物方式也持續多樣化。年輕人們各顯神通,試圖用更經濟的方式購買產品。
外部環境帶來的複雜性更是不可忽略。
全球經濟承壓,疊加特定背景下的關稅波動,許多進口商品的成本與定價都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不僅增加了普通消費者對於進口商品漲價的焦慮,也讓原本清晰的價格體系變得模糊。在消費者對尋求國產替代品的期待下,市場中也湧現了大量優秀的國貨品牌。
當我們面對海量的選擇、波動的價格、以及無孔不入的營銷推廣時,我們作出消費選擇、進行試錯的成本變得異常高昂。
我們該如何穿越迷霧,找到那些真正被時間、被生活驗證過的“好物”?
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加速“買”,而是放慢“選”。不是追逐潮流,而是尋找經典的力量。
在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提出的“第四消費時代”裡,人們的消費心態正在悄悄轉變:不再盲目追新,不再為炫耀買單,開始更看重實際價值、使用體驗與長期陪伴感。
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刷到越來越多這樣的帖子,“衣櫃只需5條褲子”“50樣物品過一生”,似乎買少一點買好一點的“長期主義”成為一種共識。
那些能融入日常生活,能經受住時間考驗,能充分發揮其使用價值的好物,或許才是我們真正渴望擁有的。
這樣的“好物”就像嘈雜世界裡的“錨”,幫助我們在社媒上颳起一陣又一陣大風時抵禦盲從,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有品質的生活底色。
傳統的“種草”模式,更像是一種單向度的資訊灌輸:少數聲音告訴你什麼是好的。當你照單全收後,才後知後覺:原來它並不適合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一種更“去中心化”、更透明、更具生命力的方式,來發現並甄選出“真正”的好物?
*
答案其實藏在
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裡:
你的廚房裡那個用了五年的榨汁機,
他書桌上那支永遠摔不斷水的筆,
她化妝包裡被她用到“鐵皮”的眼影盤……
這些藏在日常角落裡的“長期主義好物”,便是最寶貴的財富。
所以這一次,36氪旗下年輕化內容IP“潮生TIDE”和“後浪研究所”,決定聯合發起一場全網共創的特別活動:“百萬之選 BEST100”。我們將向全網超百萬的讀者使用者發起徵集,尋找最值得消費者信賴的100個經典好物。
我們相信,當來自真實生活的經驗匯聚起來,其參考價值或將超過市面上不少商業榜單。畢竟,這是一張由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自己繪製出的“好物地圖”。
不同於傳統的徵集投稿,這一次,我們打算玩得更有“活人味”:我們搭建了一個“會呼吸”的共享表格,這也是一個充滿生命力、能夠“即時生長”的消費智慧庫。
這張表格可以幫助你打破演算法構築起來的資訊繭房,帶你去觸及更廣闊、更多元的消費經驗。在這裡,每一個參與者的聲音都能被聽見,每一個被推薦的好物都能接受來自社群的“檢驗”。
表格透明、真實,且將隨著每一個人的加入而不斷豐滿、不斷最佳化。
點選下面的小程式,或者掃描文中海報的二維碼,它將帶你進入這張“好物地圖”。
為方便大家填寫內容與查詢資訊,我們劃分出了護膚、美妝、身體護理、服裝、鞋履、包袋飾品、運動戶外、雜貨、數碼家電、寵物10大品類。
🕰️5月7日至21日11:00-17:00,
🔑表格是開放且即時更新的。
你可以自由瀏覽他人已經提名的好物並參與互動。表格裡的物品哪些是你正在尋找的?哪些是你聞所未聞的寶藏?又有哪些好物是你想安利的?哪些“歹物”是你想發出來給大家避雷的?
在這個“種草”和“拔草”並行的大型工程裡,我們歡迎你隨時講兩句。
*
你的每一次填寫,
都不僅僅是分享一個物品。
你是在為無數個可能和你一樣
正在尋找真正“好物”的人,
提供一份寶貴的真實參考。
當這場全網共創活動進行到一定階段,編輯部將基於表格中的文字資料和我們的行業洞察,分析、篩選、提煉出兩份可供你進行消費參考的榜單:
1️⃣“BEST 100”主榜單(於5月28日推出): 這份榜單是這場全民共創的精華凝結,是最具代表性的“100個長期主義好物”集合,旨在為你提供一份經過真實使用者驗證的、值得信賴的消費指南。
2️⃣“百萬之選”個性榜單(於5月28日之後推出) 我們會基於表格中的豐富資料,從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場景、不同的預算等多元角度生成一系列個性化榜單,幫助你找到好物答案。
兩份榜單,都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商品列表。這是無數個真實生活故事的濃縮,也是集體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更是我們這個社群對“如何聰明地消費”這個問題的一次集體回答。
在此,我們誠摯地邀請你成為這張“好物地圖”的第一批繪製者。
🟦點選“閱讀原文”或掃描海報中的二維碼,進入我們的共享表格:
提名耐用、實用的"釘子戶好物"
-分享被你列入“人生回購清單”的經典單品
-揭秘價效比拉滿的隱藏款“平替”
-吐槽那些包裝比產品還貴的“美麗廢物”
-曝光那些推廣比研發更費心思的“營銷大戶”
你用30秒寫下的分享,可能就是另一個人苦苦尋找已久的答案。
期待在表格裡看到你的好物分享!
策劃:楊柳、宋曉雯、
倪寧、高怡丹
視覺設計:曲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