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零食年入16.16億:又一個隱秘生意曝光

 作者丨欣欣
“你沒事吧?沒事就吃溜溜梅!”這句魔性廣告詞曾讓無數人記住了溜溜梅的酸爽,也讓它成為國產零食界的“頂流”。
如今,這家靠一顆青梅撬動16億營收的公司——溜溜果園集團,正帶著它的“酸生意”衝刺港股IPO。
2024年,溜溜果園營收突破16.16億元,淨利潤1.48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16%。以45.7%市場份額,坐穩天然果凍市場份頭把交椅。
– 01 

帶50元北漂到年銷16億的逆襲

溜溜果園創始人楊帆,1969年出生於安徽蕪湖無為。
1988年,他19歲,揣著50元踏上北漂之路。
在從事推銷員工作的過程中,他察覺到了商機。1991年,創辦了北京中安康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膨化食品。
1997年他回鄉創辦食品廠卻遭遇糕餅行業紅海廝殺。轉機出現在2006年,他發現旗下溜溜梅雖未被主推,卻意外走紅。
於是,他停掉其他生產線,專注“賭梅”。2013 年,更以千萬重金力邀楊冪代言,並於各大衛視黃金時段強勢投放廣告。要知道,當時得溜溜梅年營收僅有5000多萬。
沒想到,這看似瘋狂的操作,真就成了神來之筆!
溜溜梅迅速爆火,知名度一路飆升。很快,溜溜梅就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營收達10億級別的青梅垂直品類企業,一年能賣掉20億顆青梅。
溜溜梅採用“321戰略”,每年推出三款新品,其中必有一款能成為爆品。雪梅暢銷20年、梅凍三年銷售額暴漲10倍。
不僅如此,溜溜梅還為每顆梅子打造“身份證”,從黃山山脈10萬畝種植基地,到投資6000萬建設的荷蘭級水處理中心,透過全產業鏈把控。
2022年至2024年,溜溜果園的收入分別為11.74億元、13.22億元、16.1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843.2萬元、9923.1萬元、1.48億元。
溜溜果園產品分為梅乾零食、西梅產品、梅凍及其他。梅乾零食為營收主力,2024年全年收入9.74億元,在總收入中佔比60.3%;梅凍2024年收入為4.1億元,佔總收入比例25.4%;西梅產品2024年收入為2.24億元,佔總收入比例13.8%。
尤其是梅凍產品,不僅營收增長迅速,還具備高毛利的特點。同行還在打價格戰時,溜溜梅已靠著45.7%的天然果凍市佔率殺入高階賽道,更用“梅凍電解質冰沙”這類腦洞新品,把零食做成了功能性食品的平替。
2024年,梅凍產品的毛利率達到47.8%,同期梅乾零食和西梅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2.1%和32.4%。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零售額計算,梅凍在天然果凍行業排名第一,2024年市場份額達45.7%。
– 02 

健康商業啟示錄

近年來,溜溜果園所處的健康零食賽道熱度持續攀升,低糖、低脂、高纖維成為了進入這個賽道的“入場券”。
相關資料顯示,2023年健康零食市場規模突破1.2萬億,像梅凍、益生菌堅果等品類的增速超過20%。
在三四線城市,健康零食市場尤為火熱。這裡既有消費升級的潛力,又沒有被高價進口零食完全佔領。
溜溜果園就採用“渠道下沉+高性價比”的策略,用5元一包的梅乾吸引小鎮青年消費,還將“吃梅解壓”的宣傳放置在超市最佳賣貨區。
不過,在健康零食備受追捧的光環背後,也隱藏著不少危機。
一方面,“偽健康”產品氾濫。比如,某品牌果蔬幹宣稱低卡,實際含油量卻和油炸薯片不相上下;一些風味乳飲料打著補鈣的旗號,含糖量卻超過了每日推薦值。
另一方面,行業“內卷化”日益嚴重。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全品類巨頭紛紛佈局各細分產品線,憑藉渠道優勢擠壓細分市場空間;零食很忙、趙一鳴等量販品牌則透過低價策略搶佔市場份額。
未來健康零食的核心機遇在於“功能性”的深度開發。
消費者不再滿足於簡單的低糖低脂,而是追求零食能帶來額外健康價值。
比如補充蛋白質、增強免疫力或者改善腸道健康。像益生菌巧克力、新增膠原蛋白的能量棒,還有針對老年人群體的補鈣零食等,這類產品正逐漸成為市場的新寵。
資料顯示,全球超過56%的消費者每天都會食用健康零食,其中功能性產品的增速最快,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7.1%。
這一趨勢的背後,是年輕一代對“吃出健康”的追求,以及老齡化社會對營養補充的迫切需求。
“天然”“無新增”已從加分項變成入場券。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成分表,甚至願意為有機認證、無防腐劑的產品多掏腰包。
像海藻脆片、植物基酸奶等以天然原料製作的零食,以及採用可持續包裝的品牌,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在亞洲市場,這種趨勢尤為明顯,健康零食的滲透率從17%迅速提升至24%。歐美品牌則透過“清潔標籤”策略,比如不新增人工色素,來搶佔高階市場。
技術革新也在不斷推動健康零食行業的發展,逐漸打破健康與口感之間的矛盾。
例如,凍幹技術可以在保留果蔬營養的同時,提升產品的酥脆口感;酶解工藝能夠在降低糖分的情況下,不影響產品的甜味。
自動化生產線和智慧物流的應用,讓小眾健康零食,如昆蟲蛋白棒,實現了規模化生產,成本降低了30%以上。
未來,3D列印零食、分子料理技術可能讓健康零食突破形態限制,比如定製維生素含量的曲奇,直接把“營養師裝進口袋”。
另外,電商和直播的興起,悄然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場景。
資料顯示,預計到2025年,線上健康零食的銷售佔比將突破40%。尤其是短影片平臺的“種草效應”,能讓地方特色產品,如東南亞榴蓮脆,一夜之間走紅。
同時,國內品牌借勢出海,用“中式養生”概念切入國際市場,比如新增枸杞的黑芝麻餅在歐美健身圈走紅。而國際巨頭則透過收購本土品牌搶佔細分市場。
這場博弈中,誰能把供應鏈透明化做到極致,誰就能在信任經濟中勝出。誰能用文化牌講好健康故事,誰就能贏得全球胃。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文還參考了澎湃新聞、上海證券報等內容,一併致謝。圖片源自官網。
鉛筆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產品——媒體VIP會員,核心亮點是:以一頓午餐的價錢,聘鉛筆道為你的年度媒體顧問,1年6次專屬顧問時間,做你媒體圈的貼身朋友。詳情可以檢視連結

歡|迎|聯|系
想獲得調研,請聯絡:pencil-news
想商務合作,請聯絡:renguozhou2019
想加入創業社群,請聯絡:Pencil-news
想進行市場合作,請聯絡:Pencil-news
文章轉載,請聯絡:Pencil-news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喜歡的話,記得分享、點贊和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