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朋友們,之前說過在亞麻如果因為面試表現不好,視情況嚴重程度而定,有可能被冷凍兩年。如今亞麻冷凍期再出新情況!!!
吐槽之前防止有些朋友不瞭解,科普一下👇
冷凍期是公司為了防止求職者“盲投”設立的一種規則,意味著求職者一旦在面試環節(OA、電面、onsite)失敗了就會被公司規定時間內遮蔽,也就是說求職者無法在這個冷凍期內再次申請同一公司或者同一個組的職位。
01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冷凍期都是跟著組走,被冷凍後下次換個組投遞也沒有太大影響,但最近……
有網友說自己去年11月面的亞麻某個組,如今再投其他組收到的都是拒信,懷疑Amazon冷凍期是整個公司。

底下立馬有人實錘:亞麻6個月-1年冷凍期,範圍就是全公司!

也就是說現在進入亞麻冷凍期後,再想投遞換組也不好使了?想解除只能像網友說的那樣換方向?
網上訊息不可盡信,為此我們特意詢問了Amazon內部導師,得到的回覆是:確有其事!

老師還證實了:那些說在Amazon換組還能再投的,大部分是面試表現較好,雖沒被錄取但並沒有真正進入到凍結程式的人。

如果聽信網路訊息,以為換組就能繞過冷凍期,苦苦等待面試,從而耽誤其他投遞機會,那就太可惜了……

02
壞訊息總是一起到來!起因是有網友發現:在Google投了3個職位,全是簡歷被拒,更奇怪的是每個職位上面都是冷凍期90天。

按理說冷凍期只存在於OA、電面、onsite,擴充套件到簡歷冷凍期還真是頭回聽說!
不止是谷歌,Amazon、Uber、Meta等公司也疑似傳出了簡歷輪冷凍期的訊息!
Amazon👇

Uber👇

Meta👇

— 簡歷冷凍期到底怎麼回事?—
其實就是
👇
✅谷歌的“簡歷冷凍期”(90天)實際只針對同崗位同title,並且30天只能投3個崗位,投遞其他崗位沒有影響。

✅大部分公司的簡歷冷凍期,是你的簡歷在pool裡沒被撈起來,你再投簡歷會自動和之前的合併。給大家一種被系統拒了的感覺,可能直到這個職位招滿關閉pool,才能從“簡歷冷凍期”裡出來。

看來有冷凍期的公司真的不能隨意投遞!一旦被發現有任何不符合崗位的特質,在簡歷關就給你pass!
大廠篩人屢出奇招,除了上述這些公司,還有哪些公司有冷凍期?這些公司都考什麼,該怎麼準備?我們已經幫大家整理好啦!👇

03
很能理解大家在如今的求職環境下,著急找工的心情,可盲目海投損失的不止是一個崗位、一個機會,甚至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該公司拉黑,得不償失!
低年級和NG同學也要注意!雖然社招和校招的冷凍期是分開的,但一般大廠的recruiter是可以在內部網站上看到之前面試的feedback,如果被發現有面試表現不佳記錄很大機率會影響最終結果。

對於那些有冷凍期的公司,重視每一次機會,提高投遞質量,避免冷凍期才是王道!
①
面對簡歷關
第一時間確認自己的簡歷是否達到可投遞(不進冷凍期)標準。
一封能讓HR青睞有加的簡歷專案,技術棧和業務方向需要最大程度match目標崗位。
如何能讓簡歷match目標崗位?我們特意準備了簡歷上岸要點福利等你來領!

當然如果看完還是不知道如何修改或者懶得修改,就那就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單項簡歷精修服務】👆
②
面對OA/Onsite
刷題時除了刷題量還要兼顧解題速度和最優解,目前大廠的刷題標準是20min內medium/hard level題目,解出optimal solution,Run Test Case的次數≤3次 。
BQ訓練也要重視,當面對激烈競爭時,BQ才是拉開差距的關鍵。畢竟能達到20分鐘內接出最優解的人比比皆是,BQ也是公司考察候選人的關鍵指標。
這就需要來一次模擬面試!
在OA輪透過提取對應公司的
高頻面經,
結合當前面試趨勢,
帶學員系統性學習刷題方法以及刷題技巧,讓學員迅速提升刷題能力,
並形成自己的
解題思路,
舉一反三。
Onsite輪次進行1V1突擊輔導,導師在Mock中將會以大廠行業標準進行考察,提前熟悉面試套路,進行反饋點評,再根據面試官背景,崗位JD要求,HR的hints 針對性講解相關崗位要點,還會押到原題!

如果咱就是非常不幸的進入冷凍期,可以試試這樣做,儘量縮短等待時間、提升下次成功率:
Tip
①與HR積極溝通,確認被拒的原因(雖然大機率不會告訴你真正原因,試試總比不試強)。
②詢問冷凍時長,以及保持聯絡,表示自己希望公司有空缺職位可以再來嘗試面試。若是OA面掛之後,可以試著更換資訊進行投遞~
③在linkedln上多和內部員工建立聯絡,瞭解不同組的特點,讓其幫忙內推,可以繞過冷凍期。(視公司/組的情況而定)

直通矽谷ALLinONE計劃
1300+ 在職面試官導師資源
覆蓋各大廠/各細分方向/各應用場景
掃清求職障礙,全面提升能力
順利拿下心儀大廠OFFER!

* 本文原創於直通矽谷【https://www.zhitongguigu.com】,歡迎尊重版權的轉載。一般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或結尾正確註明以下資訊:
作者:直通矽谷 公眾號:直通矽谷訂閱號
直通矽谷,讓科技求職更簡單。
封面:pexels
文中素材、截圖來源於新聞媒體或論壇,版權歸釋出人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