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些高鐵站,開始慢慢魔幻

又到了每年一度的春運返鄉季,此刻大家是不是正坐在回家的高鐵上呀

越來越多的縣城,也都在擁有自己的高鐵站

而最近我正好坐高鐵去了某個縣城,結果發現如今的縣城高鐵站
怎麼好像越修越偏遠
先不說這個四線小城市裡,居然臥虎藏龍坐擁2座高鐵站,更沒想到的是,當我從虹橋火車站經過3個小時奔波後
肉眼可見的越臨近高鐵站反倒越荒蕪
感覺自己是真的要進村了
於是我乾脆在附近走了幾圈,沒想到圍繞在高鐵站周圍基礎建設、人流、乃至周邊房價
遠比這個站點本身還要魔幻得多
01
你一定想不到,高鐵站及周邊會變這樣

其實當初買票前,我對這個車站還是寄予厚望的

怎麼說
記得在出發前一天大清早,該高鐵站所有班次坐票都被搶完了,最後我好不容易搶到1月31號的票,還得是站著去的
且在時間上,以到上海為例
該站點都是復興號這樣的高鐵動車,不到3小時就能到達,而對比更靠近當地市區的另一個高鐵站
反倒都是普快、綠皮火車,時間將延長到7-8小時,說是翻倍都不止
包括班次全天也能有大概20班
換句話說,縣城大部分最好的高鐵資源都在給到這個站點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
就是這樣一個本應該利用率極高的高鐵站
居然能距離市區超出30公里
到市區再打車還得要1個多小時
當然也有另一種方式
那就是步行到附近的客運樞紐換乘公交,不過是多坐區區約20個站罷了
看得我瞬間後脊發涼,感覺自己彷彿要從一座城市又奔向另一座城市
但是這還沒完
要知道即使距離遠,但這時候春運早早就開始了
且站點本身是在2011年,也就是13年前就已經建成並通車,這個時間段的高鐵站怎麼也該人流滿滿
果然
雖然比不上大型高鐵站的規模,但在不大的候車室裡整體流量還不錯
隨處可見都是提著大行李箱準備出行的人群

但我都還沒走出幾步,就有點撐不住了

不遠處的2號候車室也就零星四五個旅客

包括站外,我特意在門口的廣場站了幾分鐘,除了每次高鐵到站時會帶來一小波流量

其餘更多的時候
都是這般冷冷清清的樣子
而只要你一齣高鐵站,就會遇見四面八方好幾個計程車、私家車師傅湧向你
“去不去市區,我這還可以再拼一個人”
且當地大爺告訴我,整個站點也就春運時人能多點,但大部分也都是折轉去往市區
那麼,換個角度講,能有更多市民來這裡換乘

周邊的消費豈不是也能帶動起來?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也不會想到能在高鐵站旁看到如此巨大的割裂感
筆直四車道的寬闊大道上,路燈也格外精緻,但除了偶爾通行的車輛,幾乎空無一人
街道旁、馬路上
是那種綠燈了都只有你一人的空曠感
這還是在春節期間,更早去過這裡的朋友告訴我,兩邊道路都能被當地居民們拿來曬小麥和玉米棒子
甚至這樣的空置也在滲透進周邊的商業、酒店等眾多業態
緊鄰高鐵站的兩個大體量廣場,除了沿街的一層還有店鋪在開張,老闆大都也就是本地居民

走近看

不少商鋪都貼著旺鋪出租的告示,要麼就直接成了雜物間

更誇張的是內部一整個商業體

也基本處於空置狀態
我隨便沿街找了家酒店,詢問了前臺小姐姐這裡的入住情況
據她所說春節期間120多間房,如今能有70、80剩餘
大部分時間想要訂房都是有空房間的

如此看來,除了人數有限當地人口的支撐,即使是開通13年後的今天,很多乘客仍然只是把這個站點當作一箇中轉站般的存在

並非消費、甚至更久停留的地方

而這一切,也正在深深影響著這個偏遠縣城高鐵站附近的房價

02
高鐵站旁最好的商品房,價格也腰斬
就是我沿著高鐵站走了幾圈,發現站點周邊其實存在著大量明顯的房地產開發的痕跡
熟悉地產的朋友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
每一個高鐵站附近,都有一座綠地
這次也同樣如此,才出高鐵站我就看見了綠地的售樓中心,且當地中介小哥告訴我,如今高鐵站附近綠地的新房基本已經售完
早些的2019年都得靠搶

圖片來源:當地綠地官方公眾號

當年綠地某樓盤九開九罄,累計銷售突破1000萬套,國慶7天更是累計來訪客戶超萬人,銷售額1.86個億

並且那時候的房價可都還不便宜

中介小哥告訴我憑藉高鐵站的輻射影響力,即使是在這個偏遠的四線小縣城,房價都能去到6000-7000元/平
我在走訪的時候
也確實看見不少正處於修建、等待交付的新樓盤,給人一種要展開拳腳好好幹的氣勢
但是如今5年過去了
如果我們稍微把視野放大一點,你會發現
其實圍繞在高鐵站四周,還是成片未開發的綠草地、農田
而即使是房地產的開發,也大多是點狀式集中在高鐵站附近,於是當你漫步街頭
你會發現非常魔幻的畫面出現了
荒廢長滿青草的農田背後
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大樓宇
你甚至可以踩著泥巴路走進社群內部
就連商品房下面的底商
一側還能勉強維持商鋪的形式,另一側直接就是菜地

魔幻現實主義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但更誇張的,還是周邊房價的下跌
這邊的頭部樓盤綠地x暉為例,就是這樣有頭有臉的樓盤帶我看房中介小姐姐自家的房子就買在這裡
2018年首開的時候6200元/平
如今最低的能賣到3000元/平,相當於直接腰斬
一套100平的精裝房,大概40多萬就能拿下
而之所以房價下跌得如此兇猛,在我看來有這兩個原因
第一,是開發的相對停滯
我們說一個地方能有源源不斷的人氣,房價能持續上漲
不僅需要房屋自身質量過硬,也一定離不開周邊配套的發展
而除了我們前面看到大量商鋪的空置,據說這附已經1年沒有開發商再次拿地,且即使是還在開發的專案

也大都是散點式的

建築與建築之間,建築與商業體之間,還間隔著大片農田

第二,是購買力的飽和

要知道該縣城作為傳統農業大區,歷史上就是人口流出地區,如今雖說淨流出的趨勢有所放緩

資料整理自:第六、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人口淨流出是指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值
但每年超100萬人的人口淨流出數量,也在不斷削弱當地的購買力

那你說在外面打工回老家買房不好麼

然而事實是,仍然存在供大於求的情況
這次我看房的房東就是如此,自己家拆遷有2套房,女兒單位還分了套房,根本住不過來
甚至我還專門去周邊的拆遷小區看了看
就這容積率,真的是密密麻麻望不到頭
我仔細數了下,高層大概在32層左右,來往的居民也大多是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們
動遷的居民都集中在這,一部分年輕人又外出打工,沒有新鮮血液的進入,也難怪高鐵站附近購買力跟不上

所以我們看到

除了整個高鐵站依託於高鐵動車還能保持流量之外,其餘地區街道是冷清的、商業大片空置、以及高階商品房房價也在腰斬
這才是圍繞在這個高鐵站周圍區域,最真實的畫面
03
而這樣偏遠的縣城高鐵站,不止這一個
說出來各位可能不信
在更多沒被我們注意到的縣城,還有大量偏遠高鐵站的命運,還要更令人唏噓

資料整理自媒體公開報告

它們有的自建成後就未啟用
比如南昆高鐵上的陽宗站、南京的江浦站和紫金山東站
還有的即使後期投入短暫使用,又緊急關閉
比如瀋陽西站,2018年12月短暫投用,到2019年7月就停用了
而之所以會這樣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地人流量難以支撐
大家還記得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海口儋州海頭站麼
該高鐵站總投資逾4159萬元,海頭站房建築面積1989平方米,站前廣場面積約370畝
如此昂貴的投資額,如此面積的佔地,卻自2015年西環高鐵開通以來就從未運營過
然而相關部門給出的回覆是:
海頭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開通運營後鐵路部門虧損嚴重
換句話說縣城的人流量根本支撐不了高鐵站,於是前期再多投入也都付之東流
雖然直至2023年12月15日,這座沉睡了8年的海頭站才開始車票發售,但後期能否長期運營,還得打個問號
此外,盲目大興修建也會給當地財政帶來巨大壓力
那麼怎麼才算是好的高鐵站呢
如果大家真的有去了解過那些真正人流密集、利用率高效的高鐵站

你會發現

表格來源:The Influence of Site Sele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s on Travel Efficiency》
它們即使是位於城郊,也大都控制在距離市中心10多公里的範圍內
包括近幾年全國的鐵路投資額度
其實也在趨於平穩,甚至還有點微降的趨勢
都說明本身對於修建高鐵站這件事上,還是非常剋制
04
我們說曾經的高鐵站、高鐵新城
一直都是和一座城市未來發展深度繫結的
其背後帶來巨大的人流量、交通的便捷度,包括對當地GDP的拉動,甚至可以說是一座城市對外開啟的視窗也不為過
但如今伴隨一些縣城高鐵站越修越偏遠
或是因為當地人流難以支撐,或是因為地方財力不足
這些本該引以為傲的基建,乃至其周邊區域的發展,卻也在慢慢走向落寞與荒涼
事實上,一個地方的經濟也不能完全依賴鐵路交通,而高鐵修建也應該迴歸更好出行、使用的初衷
以上為正文,來自Mo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