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做對的事情)。所有所謂“有關投資”的說法,實際上都是在討論“如何看懂未來現金流的問題”(如何把事情做對),比如生意模式、護城河、能力圈等等。
2、看懂一家公司的意思就是,認同其未來自由現金流折現遠大於當時的市值。
3、要學會看懂什麼是好生意,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做個生意,別的辦法都要比這個慢而且不紮實。
4、舉個所謂看懂的例子,比如蘋果。我在2011年買蘋果的時候,蘋果大概3000億市值(當時股價310/7=44),手裡有1000億淨現金,那時候利潤大概不到200億。以我對蘋果的理解,我認為蘋果未來5年左右盈利大機率會漲很多,所以我就猜個500億(去年595億)。所以當時想的東西非常簡單,用2000億左右市值買個目前賺接近200億/年,未來5年左右會賺到500億/年或以上的公司(而且還會往後繼續很好)。如果有這個結論,買蘋果不過是個簡單算術題,你只要根據你自己的機會成本就可以決定了。
得到這個結論非常不容易,對我來說至少20年功夫。能得到這個結論,就叫懂了。不懂則千萬千萬別碰。我有個球友320/7=46買了一些,結果一個回撥,310/7就賣了(現在蘋果加上分紅可能早就超過200了),還跟我講為什麼要賣的道理,從此我不再跟他說投資了。
5、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護城河”是用來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企業文化是“護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很強企業文化的企業會有很寬的“護城河”。
“理性”地面對市場每天的波動,仔細地檢查每一個自己的投資理由及其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6、小資金的人對企業的理解一般也容易弱些,不容易看懂偉大、優秀、以及普通企業的區別,所以多數人都是容易從菸蒂開始的。只有很少的人最後會真正悟到投資的道理,並同時具備看懂偉大企業的能力。
7、從看企業的角度,其實沒人可以看到一個好企業的“永遠”,但看到一個不好的生意的“永遠”要容易的多。另外,對一個好企業而言,如果你看不到企業的20年,但如果能毛估估看懂5年,覺得5年內就能賺回投資並且企業還會繼續很好的話,這就是一個不錯的投資了。我買蘋果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種情況,對不對到時候就知道了。
8、長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堅持只投好的商業模式,好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大機率上是會有比較好的回報的,而且這種投資方法讓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簡言之,投資人每次做投資決定時,如果想的是10年、20年的事情,最後的結果很難不好,不然就難說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10年、20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麼10個、8個機會就非常非常好了。
9、一般來說,商業模式經常要看的東西不外是:護城河是否長期堅固(產品的差異化的持續性,包括企業文化),長期的毛利率是否合理(產品的可替代性),長期的淨現金流(長期而言其實就是淨利潤)是否滿意。
10、我投資和做企業是一樣的,是不是買一家公司的股票,我首先看它是否健康長久,這是看得見的。如果這個企業急功近利,那我就敬而遠之,不管它短期內看起來有多紅火。
11、我看公司主要看兩個東西:生意模式和企業文化。這兩樣東西中任意一樣我不喜歡,我就不會再繼續看下去,所以沒有懂不懂的問題,我不需要懂我沒興趣的公司。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歡(當然至少要懂了),企業文化也很好,那就老老實實等好點的價錢。持有一個自己懂且喜歡的公司,最大的特徵就是可以完全漠視市場的變化,可以拿著睡好覺。
12、我會把有好的企業文化作為想買的前提之一。如果覺得不信任這家公司,就連報表都不會看的。
13、企業文化作為過濾器非常有威力,為我避免了很多錯誤。怎麼選對的公司是“能力問題”,不選錯的公司是“是非問題”。
14、瞭解每個公司的辦法可能都不太一樣,我一般用排除法,發現不喜歡的東西就離開了,最後能留下的目標很少,沒辦法瞭解的公司就不碰了。
15、我採用的大概叫“守株待兔法”,沒有太系統的辦法,也不每天去找,碰上一個是一個,反正賺錢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標(巴菲特講,一年一個主意就夠了)。
16、好公司出來時,你會知道的。2、3年找到一個就好。
17、願意化繁為簡的人很少,大家往往覺得那樣顯得沒水平,就像買茅臺一樣,沒啥意思。
18、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我的理解是對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股票短期的價格波動。對一個偉大公司而言,有時候一點點價格差別,10年後看都不是事,但因為差那點價格而錯過一個好公司就可能是大事了。
19、我對“估值”的定義基本上就是對企業的瞭解,只有當我覺得很瞭解一個企業的時候,我才能對企業有一個大概的“估值”,這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絕不是很多人以為的不知道哪裡有一個神秘的公式,每當要估值時就用公式算一下就可以了。這個很長的時間大概不是用小時或天來計算的,大概用很多年作為單位比較合適。
20、我並不懂通常意義上的“估值”,就是所謂股價應該是多少的那種估值。我一般只是想象,如果某個公司是個非上市企業,我用目前的市值去擁有這家公司和我其他的機會比較,哪個在未來10年或20年得到的可能回報更高(這裡的回報其實是指公司的盈利,而不是股價的漲幅)。所以,我能看懂的公司非常少,虧錢的機會也非常少,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不錯的。我並不在乎別人這一時期賺了多少錢,我只考慮自己的機會成本。
21、“寧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這就是我說的“毛估估”的意思。很多人的估值就有點“精確的錯誤”的意思。
掃碼進群

我個人微信


看好大健康方向,我們團隊在幾年前就成立了單獨的團隊在做大健康這個事情,感興趣的我們一起長跑,可以關注這裡:營養品情報,最新趨勢資料案例都在,還有大量的對接資源。我因看見大健康產業重構的時代到來而心潮澎湃。
也在研究出海,對海外市場感興趣的朋友推薦大家關注下出海產業筆記,我後面的很多實地考察的感受經驗可能也會分享到這裡……
廣播找人:
做中國產業的觀察者參與者見證者
深扎產業深耕自己,2025我們一起遠行

(上面是我們HR負責人的微信掃碼直接聊)
實名推薦
2024更多時間在大健康這邊,可能是自己年紀到了,很關注很看好大健康抗衰變美變年輕的產業發展,掃碼關注我們一起
推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