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在原先熟悉的領域都掙不到錢,那去新的領域大機率也是個韭菜,不同的是,更高階的韭菜,更加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如果你在大環境好的時候都沒掙到錢,現在大環境不好跟你有什麼關係?真的是有些道理的。有朋友一定說,大環境好的時候,我可以跟著混,划水,現在不好混了。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是你活該,人生短暫有什麼好混的呢?最後都是混的自己。
上次跟朋友吃飯聊天,他說:“大環境不好,其實跟我們沒關係,一個是我們掌控不了,一個是我們知道的資訊都是有限的,在那裡說來說去,沒啥意思。我們要做的是儘量把小環境弄好,你公司的產品怎麼樣?組織力如何,人效是不是還能提升?這些核心基本功如果你都弄好了,那恭喜你,未來一定有你一席之地。”這個朋友所在公司年營收過百億的。
上週四中午跟一個上市公司董事長吃飯,本來約了11:30見面,結果他前面一個會沒有結束,大概11:50過來,我們在會議室一邊吃飯一邊聊天,然後大概到12:15的時候,他說還有個電話會議大概10分鐘。我繼續吃飯,一會他結束了叫我去他辦公室喝咖啡繼續聊,13:30的時候,他開始後面的產品會議。我問他這麼忙嗎?他說:確實安排的比較滿,現在大環境不好,公司也面對很大的挑戰,總要動起來,勤奮一點,也許還是不行,但是不努力是肯定不行。更加努力保證不死,留在牌桌上,其他的再調整我現在只抓兩個事情:1、有現金流的事情,2、有利潤的事情,其他的儘量收縮,尤其是看明白不行的事情,不要心存僥倖,快速砍掉。
我平時跟朋友們聊天比較多,我也在一線走市場,這個時候儘量不要去找new money。就像開頭說的,如果熟悉的業務都做不好,不熟悉的義務你只能是高階韭菜。你覺得哪個行業好是因為你對這個行業不瞭解。再好的行業也都很卷。核心是需求嚴重不足,不是行業的問題,哪怕有階段性機會,也會很短的時間就會消失,更不是一個你不專業的人的機會。不要有中彩票的心態,現在要精打細算研究機率的時候,不行就是不行,僥倖心理要不得。
老王是做營養品的朋友,他嬰幼兒的產品已經做的不錯了,還在高速成長中,但是也感受到了市場壓力。他跟我說:成人營養品的商標等都註冊完成,最近一直在想要不要開始做。這個要認真思考,一旦開始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尤其是他的精力,這個不是開玩笑的,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只是嘗試著做做,那還不如不做,不開始。他現在也是糾結中,大環境告訴他謹慎開闢新的戰場,內心又有點按耐不住。
我給他的建議是,暫時不要動,最少走完2024年看看2025年的情況。至於他後面怎麼做,那是他自己的決定了。
我另外一個朋友,小李同學年少有為,在一個細分品類已經做到第一,然後開拓了其他幾個品類也做到細分品類的第一或者前三,能力一再被驗證。前段時間我跟他吃飯,他說他已經研究了童裝童鞋這個賽道很長時間,而且童鞋已經上線銷售了,還不錯。他現在糾結的點,要不要開始做童裝,那是個更大的賽道,當然挑戰也更大。大環境告訴他謹慎開闢新戰場,內心又有點按耐不住。童鞋投入還沒有那麼多,童裝要啟動的話,前期最少也要準備5000萬才能上牌桌玩玩。
我給他的建議是,暫時不要動,最少走完2024年看看2025年的情況。至於他後面怎麼做,那是他自己的決定了。我估計他可能還會做。
為什麼是等等看?我個人認為2025年會更差,你們有沒有感受到2024年下半年更是需求嚴重不足,市場掉頭向下?有人跟我說上半年四月份就開始了,那只是開始,現在更加向下。
在走市場跟很多朋友聊天的反饋來看,到目前為止最樂觀的朋友說2027年才能觸底慢慢好起來,其他朋友最少是2030年,或者有些朋友乾脆說,上一個時代已經結束了,我們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很多東西的邏輯都變化了。
有些東西以前做是可以的,不代表現在做依然是可以的,反之亦然。這段時間我在不斷的梳理團隊內部的事情,你會發現以前這樣做是因為行情好,現在還在慣性上繼續做是不是對的呢?我的觀點可能偏否定的,就需要調整。事情往往是這樣的,有價值但是不大,大環境好的時候可能還行,現在不好了,就要及時調整。
“old money”都沒做好,這個時候更不要去找new money了。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新的事情沒做好,但是把關鍵的現金流消耗掉了,那就很被動了。核心是聚焦聚焦再聚焦,這個事情建議大家公司內部好好梳理下,抓緊去做。
推薦看看:
繼續推薦星辰大海三兄弟的內容,很本質思考,我們一起成長:
張一鳴底層邏輯思考集錦:
黃崢底層邏輯思考集錦:
王興碎碎念大全,實名推薦:
實名推薦
2024更多時間在大健康這邊,可能是自己年紀到了,很關注很看好大健康抗衰變美變年輕的產業發展,掃碼關注我們一起
掃碼進群
共同成長
■
感恩
相逢與成長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
三杯以後
不悔
我的微信: yangbuhui100
跨領域好奇心 熱愛生活體驗者
深度關注出生率大健康和變美變年輕的事情

我個人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