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覃惠蘭:記憶之河StreamofMemories|封面故事

JANUARY 2025
陳沖 單排扣安哥拉羊毛大衣、海棠粉色半裙均為 Prada
覃惠蘭 雙排扣安哥拉羊毛大衣、羅紋針織運動褲均為 Prada
藍色絲綢高定禮服

Schiaparelli Haute Couture

Tribal系列鑽石耳環 Graff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陳沖說,她相信世上有文學,是出於這樣一種感受——對時間的思考與無奈。也許,藝術是對失去的一種抵禦。出於此,她寫下了第一本自傳性回憶錄《貓魚》,並非順流而下,而是透過文字提升,凝結記憶中的美。也是在這年,她得知了覃惠蘭的故事:一位七十歲女性,曾是名醫生,退休後開始走秀,直到去巴黎,登上Prada秀場。陳沖將覃惠蘭的故事買下,打算翻拍成電影——真實的人生,遠遠大於這些光鮮亮麗的照片,然而,卻又是一個自然的延續。
陳沖 短款Natté連身裙 Prada
覃惠蘭 Sablé迷你連身裙 Prada
陳沖

短款Natté連身裙

Prada

覃惠蘭 Sablé迷你連身裙 Prada
寫《貓魚》時
我感覺能完全做自己
“直奔主題真的是藝術的敵人。‘貓魚’的突然出現,賦予了文章神奇的品質。我能感受到哥哥注視到它的目光是如此強烈,並且跟隨他視這條‘貓魚’為一種象徵……每一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童年的‘貓魚’,它是 ‘一種象徵性的語言’‘本性中被遺忘或隱藏了的真相’ 。”⸺《貓魚》
《貓魚》這個書名,源自陳沖的哥哥在童年時經歷的一個奇蹟:在上海話裡,“貓魚”是指用來喂貓的小魚。哥哥排隊買來一隻貓魚,突發惻隱之心,就將它放進碗裡。可惜不久水結成冰,哥哥只好將它倒入馬桶裡。傍晚時冰化了,小魚又活了過來。這條本該喂貓的小魚,卻意外地死而復生,成為哥哥和陳沖記憶中的一抹亮色。成書之前,陳沖決定將此定為書名。貓和魚,這兩個意象不僅充滿了對立與統一的哲學意味,也彰顯著命運的神秘、無法掌控――正如她在傳記《貓魚》中所展示的那樣。
除了導演、演員,陳沖如今又拾起另一重身份:寫作者。今年7月,陳沖的第一部非虛構作品《貓魚》正式上市。這本書總計三十三萬字,跨越百年,涵蓋了陳沖一家四代人的故事。媒體評價道,她的文字近乎自省,決然真誠,同時,《貓魚》“不只是順流而下的故事,而是一種經由文字的提升”。
《時尚先生esquire》和陳沖對《貓魚》的寫作過程進行了對話。起因來自作家金宇澄的邀約,在寫下一篇有關上海平江路祖屋的散文後,她逐漸將筆觸延伸至家族故事:姥姥在動盪歲月中的漂泊生活,祖父意外的命運,母親身患重疾的經歷。同時,她也將自己的留學生活,愛情與婚姻,影視行業的闖蕩經歷一併寫入其中。
對她來說,寫作《貓魚》,是一種對失去的抵禦,一種對時間的思考。
我們也與她探討了記憶的真實性,以及時間對記憶的塑造。她認為,記憶就像一顆河流中的石頭,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外形會有所改變,但其本質依然不變。記憶的碎片,也像時間的蛛絲那樣,佈滿晶亮的水珠。
所以我不能說《貓魚》只是一部回憶錄,它其實是我的好些思考,當然有回憶,有回憶所給予我的愉悅,有回憶所給予我的疼痛。”
對陳沖而言,寫作過程是緩慢而深思熟慮的,她需要一個相對隔絕的空間來完成創作。《貓魚》不僅是陳沖個人記憶的記錄,也是她對人類共同情感的探索和表達。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藍白格棉質襯衫、深寶藍高彈力針織背心、
黑色羊毛褲子均為 edition
Tribal系列鑽石耳環、梨形及圓形鑽石手鍊均為 Graff 
Q&A
ESQUIRE:你最新出版的自傳《貓魚》,這個書名令人印象深刻。你曾談到“貓魚”是本該漏網的小魚,用來喂貓。我們希望能和你聊聊“貓魚”的故事,“一隻死而復生的貓魚,成為小時候唯一的奇蹟”。你是什麼時候決定用“貓魚”這個意象來作為書名的?還有其他的備選嗎?
陳沖:一開始在《上海文學》連載的時候,是金宇澄老師從我給他的文章裡面挑出了一句話作為標題,後來我們就決定說每一篇的題目都是從文章裡挑一句話。當決定出書時,《上海文學》建議說,要不要乾脆用同樣的題目,《輪到我的時候我該說什麼》,但是我覺得太長了。有一天正好跟老金喝茶,老金很關心我的書,把“理想國”出版社給我的紙張選擇、裝幀設計等都一一仔細檢視和分析,並提出利弊。說到書名,半秒鐘之內,他就說,貓魚。我特別喜歡。我們都覺得它寓意特別好,名字本身稍微有一些神秘,貓和魚這兩個似乎是對立的東西,又是上海話裡一個專有名詞,一個被遺忘了的名詞。寫哥哥的文章裡也提到,這是他小時候童年時代唯一的一個奇蹟,他從小就是一個比我更敏感的人。在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他就感到那條貓魚死而復生,是一個“magic”――他童年唯一的奇蹟。我跟“理想國”提出的時候他們也都很喜歡,就定下來了。
關於貓魚的故事,不僅我哥哥去菜市場買貓魚,我自己也跟阿姨排隊去買過貓魚。那時候排隊是很複雜的事情,有時候你輪上了一個,第二個就來不及買了。有的時候不一定是買貓魚,如果說得知哪一家人今天買到了魚,就會去他家要魚的下水――魚腸魚鰓這些東西,拿回來做給貓吃。
白色棉質襯衫、花灰色羊毛西裝、花灰色羊毛西褲、紅色綁帶涼鞋、耳釘均為 edition
ESQUIRE:我們希望能與你聊聊這本書的創作過程。據說是你最早和金宇澄老師分享過老房子的故事,第一篇《平江路的老房子》則是在新冠期間完成。不過,寫散文和寫書的體量不太一樣,後者需要的能量感更為強大。很好奇你寫這本書的衝動來自哪裡?你想透過文字抵達什麼地方?
陳沖:《平江路的老房子》這篇是在疫情前寫的,但是有很多其他的篇章是在我5次隔離時寫的。還有就是,“理想國”在12年前已經找過我,邀請我寫自傳,但是那時候我沒有這個衝動,沒有想寫的慾望。每過兩三年,他們就會來問我,說你有時間了嗎?你有寫作的慾望了嗎?總是隔三岔五會來關心一下。
當我開始有了微博以後,我經常有感而發,寫一些短文。後來慢慢有一些讀者就說,你要出書,也是一種鼓舞。直到貝託魯奇去世以後,我寫的悼文慢慢從微博開始傳到其他平臺了。老金看到了就跟我說,你寫得很好,建議我寫書。又等了一陣子,他去了我曾經住過的祖屋,發給我一些現在祖屋的照片。我很久沒想到那棟房子,突然被他這樣一說,我也翻出很多老照片來,發給他看,我說這才是它應該的樣子。他一直勸我回去看看,說這會勾起你的回憶。我不敢去。我覺得現實的照片已經從某種程度上干擾到我的記憶和想象了。但是這件事激發了我強烈的懷舊感,慢慢開始寫了對祖屋的回憶。
白色棉質襯衫、花灰色羊毛西裝
花灰色羊毛西褲、均為 edition
ESQUIRE :讀《平江路的老房子》,我覺得特別動容,好像你在打量記憶中的一個場景,就像你寫的“時間裡的蛛絲”。“記憶”也是《貓魚》裡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你在寫作的時候是怎樣處理記憶的?以及,你怎麼看待記憶裡的真與假?你經常寫到某張照片,然後說,發現照片裡的“事實”和你記憶中並不完全一致。
陳沖:我是一個比較形象思維的人,我覺得記憶彷彿就是這樣出現在我眼前的。最近跟人聊記憶的事情多了一點,然後才發現說,原來忘記的是大多數,記得的其實是少數。
寫《貓魚》時,在尋找過去的足跡的同時,我也是在尋找記憶本身的模樣。它意味著什麼?我怎麼就把它給記住了?別人在同一個場合記住的是另外的東西,而那些東西卻被我遺忘了。對記憶的模樣、歲月對它的提煉、對目擊者的懷疑、對記憶本身的懷疑等都是這本書的一部分。
我不可能絕對地說,記憶在我腦海裡百分之百就是這樣的。你會發現說有這樣一張照片,某一個時刻,你可能記住了這張照片,而不是說那一段記憶你都記住了。你慢慢去填充,把它填滿了。我寫的時候不想那麼武斷,總是想給予它更大的一種空間,讓它有所迴盪。任何聲音它需要回蕩,有空間才能夠迴盪,而回蕩可能又會激發出其他的東西。
從真與假這個問題來說,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就是說半個世紀前,你投到河裡的那塊石頭,它是有稜有角,半個世紀以後,它變成一個橢圓形的東西,一半在泥沙裡,上面還長了一些青苔,看上去似乎是另外一個東西了,但是實質是一樣的,它的本質是那塊石頭,是歲月永遠都在改變著你的過去,這也是有趣的地方。
我相信世上有文學,也是有這樣的一種感受,有對時間的思考,對時間的無奈。
所有這一切我覺得其實是產生文學的種子。我覺得好多藝術的形式,電影也好,文學也好,它是對失去的一種抵禦。
所以我不能說《貓魚》只是一部回憶錄,它其實是我的好些思考,當然有回憶,有回憶所給予我的愉悅,有回憶所給予我的疼痛。
ESQUIRE :我有個問題還蠻好奇的,你在思考處理這些素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把它處理成小說?因為你剛講了,其中會有一些對記憶重新的打量,有一些重新的理解。如果處理成非虛構,你會不會考慮到跟你的公共身份掛鉤,因此帶來傷害,這方面你會有顧慮嗎?
陳沖 :這倒沒有,我沒有什麼顧慮,我覺得有了足夠的距離去回望,有了審美的距離,我已經在它以外了。以及,我對自己的記憶雖然有所質問,我還是盡我百分之百的努力去還原,不過這樣的還原是帶著時間的流逝的,就像這顆卵石一樣。但是我必須讓人感受到它的真諦、它的精神,它的精神面貌是同一個。這份誠實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藍色絲綢高定禮服 Schiaparelli Haute Couture
Tribal系列鑽石耳環 Graff 
ESQUIRE :“誠實”也是很多人讀《貓魚》一個共同的感受。包括你寫到衰老,死亡,母親的離去,死亡的模樣,死亡的不堪,還有你寫到愛情裡的破碎,都是很坦誠的部分。這是你在寫作時對自我的要求?
陳沖:我以前沒有這樣奢侈的時間去回憶過,或者去表達過。其實也是在疫情期間有了這樣一個暫停鍵,有了這樣奢侈的反省,坐在屋裡什麼也不做,就反省。
當時回來經歷所有的隔離都是為了看母親。我母親很小就被全家認為是身體比較脆弱的一個人,她又有肝炎,只有一邊的肺,比較瘦。好像總是覺得母親是很脆弱的,很小就怕失去她。等她真的病入膏肓的時候,人的情緒是處在一個非常敏感的階段。5次隔離都是處在這樣的心境下,最敏感的狀態,對記憶,對疼痛,對懷念,然後還有一種恐懼,對失去的恐懼,讓我處在一種最尖銳的時刻。這也造就了我創作情感的飽滿。那些時間確實也很奢侈,你的確不用對世界上任何其他事情負責,在屋裡待著就行了。
藍白格棉質襯衫、深寶藍高彈力針織背心
黑色羊毛褲子均為 edition
Tribal系列鑽石耳環、心形及圓形鑽石手鍊均為 Graff
ESQUIRE :你的寫作習慣是怎樣的?有的寫作者是每天會固定有寫作計劃,有人是一骨碌就寫完了。
陳沖:我寫東西挺慢的,也挺容易否定自己的,經常第二天起來刪好多內容,而且思想集中的能力也不是那麼地強,所以真的是需要不去考慮其他事情。如果說什麼正在做其他的事情,抽一點空寫什麼,對我來說其實很困難。我有許許多多的感受,有許許多多的思考,但不是一個天生的寫手。所以還是在相對隔絕的空間裡去完成這本書的。
ESQUIRE :在《貓魚》中,你提到了家族的歷史,尤其其中寫到了像你姥姥等多位女性的命運。你是怎樣去搜尋、還原這些歷史故事的?
陳沖:這些我是到圖書館去慢慢增加的。在那之前我也有一些資料,很久以前參加中央電視臺的節目《客從何處來》,他們介紹了我認識圖書館員,我知道了哪裡可能有家族的歷史資料,但是沒有去找。當我母親去世,我開始找她的筆記,遺物當中還有很多線索。其實在圖書館找到的資料遠比書裡更多。但是《上海文學》的編輯說,最好保留那部分與我相關的,寫我的感受,我對他們的感覺,不能大段大段引用歷史資料,那樣寫作的話,讀者閱讀起來可能會有些困難。
ESQUIRE :書裡還有一個感受讓我印象很深。你從第一次出演電影開始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偽劣品”,這種不安和掙扎感非常強。你怎麼和自己的這部分相處?
陳沖:其實現在比較習慣這個部分了,已經都是朋友了。年輕的時候會更焦灼一些。我相信這個東西與生俱來。當然也因為我從事了一個公眾的職業,會面對更多目光,引起更多的不安全感。
你總是覺得自己好像赤裸裸的,你需要保護自己。你可能都認不出自己是誰來了,你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堅定的自己。
寫這本書反而讓我感覺能完全做自己。我本來就是一個在人前很尷尬的人,有點社交恐懼,寫作比較自由。寫作時,你就在自己的空間裡。

ESQUIRE :你有寫日記的習慣嗎?看你和姜文的對話,提到你曾經很早就在報刊上發表文章。
陳沖:我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因為小的時候很多人的日記給他們帶來了災難,你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了,然後某一天被人揭發了。但是我會寫信,我從很小憑著通訊來安慰自己,跟朋友們通訊,跟家裡人通訊,跟喜歡的人通訊。用文字來安撫自己,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或者從別人的文字當中得到安撫,得到快樂。
姜文說的那篇,當時有點莫名其妙,我出國留學之前,剛好發表了一篇非常幼稚的短篇小說。然後出國以後,有時候我會給一些報章雜誌寫美國的情況。我跟文字還是有一定的緣分。
ESQUIRE :我們看到你經常分享自己的閱讀。《貓魚》裡面你也提到了里爾克,還有契訶夫的《第六病室》。在寫《貓魚》的時候,有什麼書幫助了你或者說啟發了你,讓你更理解了語言和結構?
陳沖:可能沒有具體哪幾本書,閱讀始終是重要的積累。我小時候沒有讀很多書,小學讀到七年級,就直接去上高中,幾個月後我就去上影了。那時的閱讀非常貧乏,四大名著都讀不到。我絕大部分閱讀是在出國留學以後,當時開始讀英文原著,有一段時間是狂讀,當然一開始很慢,查字典,第一本我覺得非常難啃的書是《百年孤獨》,也是邊查字典邊讀的,它讓我感覺到文字原來有這樣大的可能性。有段時間讀了很多茨威格的書,他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很細膩,對我理解表演很有幫助。我也很驚訝茨威格的敘述節奏是很現代的,遞進非常快。
還有印象非常深的是黑塞的《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裡面的兩個主角,你可以把他倆當作兩個好朋友,也可以想成同一個人,只不過他們選擇了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走到了同一種昇華。當時我也比較年輕,我很困惑,掉進各種陷阱,走各種彎路。
讀這本書,我的觸動比較大,我忽然明白了,原來所有這些經歷以後都可以是有用的,它最後都會通到同一個地方的,通到自己的命運。
之前因為大量閱讀都是英文,普通話、上海話、英文這幾種語言混合在一起,可能就變成了《貓魚》這本書的某種語感。我很希望再次按下暫停鍵,補習一下中國的古詩詞,跟小孩一樣把喜歡的背下來,因為我看到的有限的古詩詞中,用那麼簡潔的文字表達出那麼深刻的思想、那麼富饒的畫面和感情。這些中國古典文學是我閱讀裡最缺乏的。
ESQUIRE :隨著時間的增長,你的閱讀趣味有什麼變化?
陳沖:我非常喜歡讀瑪麗蓮·羅賓遜的《基列家書》,讀完之後我才回去讀她的第一本書《管家》。有一陣子我不管出差去哪裡,箱子裡都會帶上《基列家書》。最近還在重讀 D.H. 勞倫斯的書,我最喜歡的一本叫《虹》。我總覺得今天的世界像是已經被水洗過一樣,人們似乎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可以。當我需要體驗某一種濃烈的東西,我就回去重讀勞倫斯,讀它古典和濃烈。
ESQUIRE :《基列家書》也是作者回望自己的家族,也談到宗教,談到思考,這麼說來,和《貓魚》的主題也很相像。
陳沖:我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一個人。有時候出國,許多充滿遊客的教堂對我沒有任何觸動。在我所有的尋找當中,我很少能夠找著一個真的對我來說有意義的。但在《基列家書》裡,作者呈現出一種謙遜,一個搖搖欲墜、漏風漏雨的教堂,這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力量、神秘和美麗。
ESQUIRE :《貓魚》出版之後,你有收到什麼此前沒想到過的讀者反饋嗎?
陳沖 :對我來說比較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開始跟我回憶他們的童年,很多人開始寫出一段段的話,寫童年、青年時代,寫他們家的貓魚,好像也激起了他們的寫作熱情。有些朋友已經認識很久了,看完《貓魚》後,他們第一次和我分享他們家裡的故事,姥姥是誰,祖上是誰。
還有比較開心的地方是,我只做了兩次籤售活動,發現很多讀者都是年輕的女生。我本來以為這本書的讀者會是同齡人。但是很多年輕的人,說她們讀這本書,談到了她們在思考的問題,自己的許多懷疑,不確定,彷徨,從閱讀當中,她們得到某種釋懷,知道這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不也這麼活過來了嗎?想到生命是渺小的,是宇宙中很小的星星,然而生命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巨大的,是我們唯一擁有的。
陳沖 單排扣安哥拉羊毛大衣、海棠粉色半裙均為 Prada
覃惠蘭 雙排扣安哥拉羊毛大衣、羅紋針織運動褲、Galleria 手袋均為 Prada
ESQUIRE :除了寫作,你同時也是導演和演員。你最近購買了覃惠蘭阿姨經歷的改編權,你在電影創作中有哪些核心的理念或原則?
陳沖:在網上看到覃阿姨的故事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色,很有挑戰性的角色。在跟她的接觸中,我慢慢認識到,她的人生遠遠大於這些光鮮亮麗的照片,然而又是一個自然的延續,是一條很奇特的命運。我還在尋找怎麼樣以一種比較有意思的敘事方式來呈現它。
今朝更好看
覃惠蘭,或者,你更熟悉的名字,覃阿姨。在INS上,覃阿姨是一 位穿搭博主,賬號名叫“我,覃醫生”。她偏好色彩豔麗的搭配:洋紅色、草綠色、紫色與粉色。你能看到她駕馭截然相反的風格:嫩粉色的頭飾與連衣裙,男裝皮夾克,波西米亞風格拼色大衣,紅色皮裙,中山裝。有些照片裡她嚴肅而自信,有些照片裡她輕鬆自然,有時她眼中似有少女心事,幸福而若有所思。

她在簡介裡寫:“I am 70 years old. (我今年70歲)”

覃阿姨住在上海,但她彎眉大眼,面形微凸,是典型的兩廣地區面容。在帖子裡,她有時會配些文字,講述最近的生活。8月份的帖子裡,她頭上戴著一條顏色鮮豔、紋飾複雜的頭巾,牽著一頭水牛,文字中寫道:“我出生在廣西,是壯族人,壯族是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56個民族之一。”
覃阿姨在廣西柳州附近生活了60多年,絕大多數時間裡是一名內科醫生。覃醫生成年的20世紀70年代,高考早已取消,大學全日制 教育一度停擺,廠礦企業與農場自辦“勞動大學”,教授簡單的技術。1970年,中央指示大學重新招生,由考試改為選送,原則是“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

作為一名“工農兵大學生”,她選入了廣西醫科大學,畢業後分配回鄉做醫生。走之前,覃醫生在城裡買了新衣服新襪子,想到以後就上班了,要打扮得成熟一些。還沒到家,就有老鄉迎上來,欽羨她這有技術有工作,又見過世面的姑娘。一番誇獎後,老鄉勸她,該燙個頭髮,叫鄉下人看看,你們大都市的人是怎麼漂亮的。
珍珠耳環、珍珠項鍊均為 周大福傳福系列
覃醫生是愛美的,聽了老鄉的勸告走進理髮店。師傅把鴨嘴鉗在火上燒紅,過水降溫,在她的頭髮上滾了幾圈,很快她就聞到了臭味和焦煳味。她洗過冒白煙的頭髮,燙煳的髮絲捲曲起來,用水用手都撫不平,她只好頂著一頭巨大的羊毛卷回家了。

覃醫生的父親是離休幹部,看她的樣子嚇了一跳,要求她3天內把頭髮梳直,否則就不許她進家門了。火鉗燙髮實在比藥水燙牢固太 多。她用滾燙的水洗頭,用手和梳子儘量去捋直,但也只能將羊毛卷變成大波浪而已。父親也沒辦法了,兩人互相說服:她的頭髮本來也是有些自來卷的。
新來的覃醫生只好頂著這頭麻煩的鬈髮去上班,成了鎮衛生系統裡唯一燙過頭的人。每次開會,領導都要瞪著她講一句:“我們衛生系統裡面的幹部有個別已經開始走資本主義道路了……”好在,覃醫生是個友善的人,謹言慎行,不去得罪任何人。同事們逐漸發現了這 位年輕的大學生並不像他們以為的那樣特立獨行,或有任何高傲的想法,隨著她的新頭髮長出來,不再有人攻擊她。
黑色連衣裙 MIUMIU
珍珠耳環、珍珠掛飾金色項鍊
珍珠項鍊均為 周大福傳福系列
醫生工作是很辛苦的。法律規定一週上六天班,但基層醫生值班或加班,以至於一直沒有休息的情況也常有。覃醫生熱愛自己的工作,治病救人,生活體面、穩定,心靈有尊嚴。她不愛打麻將,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她在診室、病房和藥房間穿梭,藥房的視窗後有一整面牆, 擺放著各類藥品。藥品是稀缺物資,藥丸常按顆賣,它們裝在透明廣口瓶裡,庫存一目瞭然。

那時的藥物少有膠囊,藥片是五顏六色的。鎮上極少有那麼鮮豔的地方,覃醫生的記憶裡,除了擺藥的牆面,就只有大學裡儲存化學試劑的櫃子,有那樣明麗的顏色。顏色源於特定離子的性質,顏色使試劑便於分辨。
2022年12月,覃阿姨在INS上釋出了一套穿搭照片,一隻草綠色的Prada包配一條紫色Prada絲巾。其餘衣物是快時尚品牌。
她寫,它們讓她想到四水氯化亞鐵和高錳酸鉀。
釋出這套照片的時候,覃阿姨已經來上海3個多月了。退休以後十幾年,她在原先的單位附近開了一家診所,繼續工作。以前的病人會向她約時間問診,如果沒人預約,她就在門面坐到下午再關門。覃阿姨常去逛百貨大樓,她買過許多耳飾,裝在家裡的首飾盒裡,有些款式非常誇張。但她每天仍然只穿著白大褂,沒有機會戴什麼裝飾品。
覃阿姨的兒子在上海做空間設計,花了4年站穩腳跟。他說,年紀大了,別再辛苦了,來上海退休,我能養著你。覃阿姨人生中第一次來上海,很快就感到有些無聊。
她不喜歡跳廣場舞,不會用社交網路,附近熟人又不多,在家只是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兒子回來後,陪她出去走走。9月末,入秋了, 覃醫生帶來的短袖穿不住,她想,也不會在上海待太久,不必讓丈夫從柳州寄衣服過來。她就從兒子的衣櫥裡挑衣服穿,穿舊的、閒置的男裝外套她套來保暖。
兒子想讓她生活豐富些,也想記錄和母親共度的時光,於是給她註冊了一個小紅書賬號,發他們一起逛的街。2022年,上海成為逛街之城,所有仍在這裡住的人都想去街上多走走,並且給自己的行為冠上了一個遊客感十足的名字,citywalk,“在城裡走”。新的遊客們, 住在這裡的遊客們,發許多與街景的合影,使這座城市裡最知名的建 築逐漸從1994年建成的東方明珠電視塔變成了1924年建成的武康大樓。在武康大樓附近,覃阿姨讓兒子給她和老洋房合影,發到了賬號 裡。她氣質恬淡,顯出波瀾不驚的模樣。
兒子驚奇地發現,覃阿姨穿男裝外套更顯氣質。多年的案頭勞動、對患者不容置疑的指導、遠離刺激性的嗜好使得她建立起了卓然的尊嚴。
這種尊嚴由內而外地投射著,透過諸如白大褂這類撐起輪廓的衣裝時更顯著。
覃阿姨也表現出服裝搭配方面的天賦,當然,她仍然總是穿錯,但在配色或款式的細節上,她同時表現出大膽與和諧的特質。兒子僅透過一個都市居民的常識幫她糾正一些囉唆或過時的穿法。很快他就發現母親對服裝美的認識部分超過了他。
在兒子去上班的時候,覃阿姨很快地做好家務,因為和鄰居語言不通(她講不好普通話)而沒太多事可做。她翻看了一些兒子家裡的舊時尚雜誌,也到街上去觀察上海人的打扮。她覺得上海人的衣著裡比柳州人含有更多心思,她也學著這些樣子設計自己的衣著。這讓她很愉快。
珍珠耳環 周大福傳福系列
兒子將覃阿姨的小紅書賬號改名為“一天一件兒子衣服的覃阿姨”,收穫了更多關注。
過年回柳州,覃阿姨把四季的衣服、檢測心率和血壓的儀器,以及從前買的耳飾帶回了上海。丈夫也跟她來了上海。她幫周圍同齡的鄰居免費做些簡單的身體檢查,做完後也幫丈夫做檢查。Prada的品牌方看到了覃阿姨的賬號,邀請覃阿姨母子倆參與他們組織和贊助的展覽,這是覃阿姨和兒子第一次受到類似的邀請。之後她的照片裡有了更多來自Prada和miumiu的單品。
Prada使人更多想到利落的帆布和銀光閃閃的金屬扣,而miumiu的包袋上常能見到鑲鑽,
總而言之,這兩個來自同一集團的品牌,典型印象是與中老年人的端莊風格相悖的。
但在覃阿姨的照片裡,它們和當作披風用的10年前買的粗布毯子,舊襯衫袖口剪成的襪 套同框,居然也表現得像同一年代和氣質的物件,並在滄桑中透露了活潑和頑皮。
2023年春節,覃阿姨兒子的郵箱裡收到了一封自稱是來自 Ashley Brokaw(casting director)的郵件,邀請覃阿姨去巴黎走秀。他覺得大概是詐騙訊息,向曾邀請他們參加活動的Prada中國工作人員確認過,對方也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在過去,這些年度大秀上極少有亞洲面孔,更從未有素人在這樣的舞臺上出現。按道理講,即使主辦方想要一個素人演員,也應該提前做些臺步訓練;而這條訊息發過來的時候,連辦簽證買機票的時間都很緊張了。
儘管如此,這封郵件上看不出任何詐騙或惡作劇的痕跡覃阿姨的兒子還是拜託工作人員再向總部稍加詢問。過了幾天,訊息傳來,讓他們趕緊準備去法國。
珍珠耳環、珍珠掛飾金色項鍊
珍珠項鍊均為 周大福傳福系列
手忙腳亂之中,覃阿姨兒子的簽證材料出了問題,出籤要延後一週,也就是活動結束後才能辦下來。覃阿姨的簽證順利辦了下來,但她要在語言完全不通的異國獨立完成這項工作。

邀請覃阿姨走秀的郵件來自Miuccia Prada,Prada創始人的孫女,miumiu的品牌創始人,她們倆是同齡人,Miuccia Prada今年75 歲了。覃阿姨賬號上的照片啟示了她將年度走秀的方向定為2010年代風格的復興和品牌受眾年齡的多元化。
覃阿姨趕到了巴黎,沒有兒子在身邊,她在飛機上用手機自拍了幾張照片。落地之後,品牌方派了一位翻譯來接她,但翻譯只能在有行程或是往返酒店的時候在她身邊。落地後覃阿姨休息了一天倒時差,一天花在體檢上,幾乎沒有獨自出酒店門,就準備上臺走秀了。
覃阿姨一走進後臺,就發現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她。她們的表情主要是好奇,不僅是看到了全場唯一一個亞洲人,更像是人生中第一次見到亞洲素人。覃阿姨走過去的時候,她們都表現得極為友善,說著些什麼,當發現她聽不懂的時候,就露出巨大的笑容,向她豎起兩根大拇指。
覃阿姨沒有緊張。她沿著指示的路線,昂著頭大步走上T型臺,又大步走下來。第二天就坐飛機回了上海。她的照片被作為這次秀場的封面之一,發在了Prada的INS賬號上面。
這其實是覃阿姨第二次出國。雖然之前沒有去過北京上海,但她曾經去過日本看望讀博士的大兒子。兩個兒子唸書的時候,家庭條件有限,只能供一個人出國深造,她選擇了大兒子。她心有愧疚,但 小兒子並不在意。
在國際秀場露臉之後,覃阿姨的工作更忙了,導演陳沖買下了她的故事預備拍成電影,雜誌和活動的邀約也紛至沓來。她很享受這些新生活,試衣服、拍照片,她滿懷樂趣地進行人生新嘗試。
她少女時期沒能實現的美麗夢想,到70歲時意外煥發出了青春光芒。
她對人生最愉快、最深刻的記憶之一來自退休以後在診所的經歷,那時她自費到名中醫那裡學習了骶針,回來給一個長期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病人治療,從離不開輪椅,最終到能站起來。覃醫生,就像她在INS賬號裡寫的那樣,一直是她最驕傲也最認同的身份。

她仍然記得在醫學院和藥房裡見到的那些鮮豔色彩,她大膽地運用它們,變成穿衣搭配的靈感。她相信這些美是相通的,並用一首年輕時記誦的毛澤東詩詞證明這一點。原詞是《菩薩蠻·大柏地》。1929年紅軍離開井岡山進攻贛南,受湘贛兩省軍閥圍剿,五戰五敗,直到在大柏地設伏,大破敵軍。1933年毛澤東重臨大柏地看到昔日彈孔,寫下此詞紀念。覃醫生在自己的賬號裡引用時,截取了開頭和結尾的三句: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
今朝更好看
照片裡,她穿著一套深灰點綴明黃的大衣,耳環和內搭都是極明亮的黃色,在一面鋸齒狀樸素的混凝土牆面前,露出了寧靜和神秘的微笑。
攝影:馮海
監製:陸桂雨
藝人總監:暖小團
時裝編輯:WeeJae
文字編輯:李穎迪
撰文:陳陳(陳沖)
Ubi sunt(覃惠蘭)
化妝:王奕忱(陳沖)
虞海燕(覃惠蘭)
髮型:Issac Yu
製片:陸嘿嘿、Irene @ Ketchup Studio
美術:Hyein Xi@Ketchup Studio
影片:Matt Ma
攝影助理:楊洪
服裝統籌:蘋果
時裝助理:Amo、秋秋、嶽修銀
燈光器材:Kitman Studio
美術編輯:默菲
新媒體執行:薏涵
先生推薦
賈樟柯:電影傳承中的激情與使命
封面故事

傑瑞德·萊託:全力以赴 | 封面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