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高瞻遠矚”害了中國經濟

文丨鄧新華
太多人非常努力地“獨立思考”,但實際結果卻是扎堆成烏合之眾。
從人們給孩子起名字就看得出來。
比如2024年,四川省新生男孩名使用最多的前十分別是:浩宇、星辰、瑞澤、奕辰、浩然、璟澤、沐辰、宇辰、亦辰、錦程。
新生女孩名使用最多的前十分別是汐玥、沐瑤、欣怡、詩涵、汐瑤、沐妍、雨桐、亦可、欣悅、佳怡。
在江蘇淮安,2024年新生男孩名使用最多的前十分別是:瑞澤、璟澤、沐辰、星辰、璟言、星澤、浩然、珺澤、銘澤、奕辰。新生男孩名使用最多的前十分別是:沐瑤、沐妍、汐玥、一諾、欣怡、亦可、伊一、藝可、可欣、樂伊。
你看,四川和江蘇,一個在西,一個在東,但起名的偏好大致一樣。
你還能從裡面發現什麼?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
這些父母其實非常努力地想給自己孩子的名字起個獨特的名字。比如,男孩的名字“璟澤”,“璟”是非常少用的字。女孩的名字“汐玥”,兩個字都是很少用的。
基本上,排前10位的名字,大部分都不是常用字。可見,這些父母真的努力想避免孩子和別人同名了。
但結果卻是:這些父母以為“獨特”的名字,卻成了扎堆的、爛大街的名字。
看到這個現象,我在想,我以前以為,我爺爺那一輩給孩子起名“雪梅”、“秀英”什麼的,是隨意起的,這應該是我錯了。很可能他們當時也是想給孩子起個獨特的名字的。
講這些,和經濟學有什麼關係?
你看,這些父母本意是想起個不落俗套的名字的,所以他們必然也是搜腸刮肚地思考過的。
然而,在他們搜腸刮肚地思考時,他們平時在電視上、短影片上看到的某些“少見又挺有意義”的字,就會跳到他們腦子裡去,讓他們以為,用這些字起名字會不落俗套。
“璟澤,多麼少見而不落俗套的名字啊!”他們在心裡對自己說。
但由於他們看的電視、短影片差不多,結果,他們費盡心思起的名字,恰恰落入了俗套。
假如他們隨意給孩子起個名字,反倒不會那麼俗套。
經濟學方面,類似現象非常、非常地常見。
為什麼很多謬見特別流行?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謬見顯得特別地高瞻遠矚、不同流俗,而且,特別像是他們“獨立思考”的結果。
例如,前幾年流行的“一鯨落,萬物生”,不但有大局觀,還引入了生態學的思維,多麼高瞻遠矚、見解深刻!
福利主義。“保證普通人有尊嚴的生活”,是不是特別進步的感覺?“福利是富人向窮人贖買社會的穩定”,是不是特別現實、務實的感覺?
反對土地體制市場化。“幾千年的歷史反覆表明,土地兼併引發農民起義、治亂迴圈”,是不是特別宏大、悠遠的感覺?
“產能過剩”。“中國人喜歡內卷,治理內卷式競爭是當務之急”,是不是有一種直擊“底層邏輯”的深刻感?
……

相信這些謬見的人,他們其實也是努力“高瞻遠矚”、追求“不同流俗”的,就像他們給孩子起名字時一樣。
只不過,他們自以為在“獨立思考”,但其實不知不覺地,主流經濟學界的片鱗只爪閃過他們的腦海,主宰了他們的思維。
所以,最終他們的觀念成了流行的謬見洪流中的一部分。
假如他們不追求那種“高瞻遠矚”的感覺,而只講生活的常識,反倒不會有那麼多謬見。
你如果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系統的邏輯分析,跟他們講,“這些都是謬見啊!”
他們堅決不會相信你的。
“這些明明是我獨立思考、思維昇華所得到的觀點,怎麼可能是謬見?你沒看到這些觀點是多麼地深刻、多麼地高瞻遠矚?你只會講理想化的市場經濟,太幼稚,太膚淺,太不懂現實!你這腦子啊,真的沒救了!”
今天鄭重推薦張老師的新品“張是之經濟圈”,簡單來說,這個下單是“買一得三”:
一個是我的經濟學的教學影片;
二是圈子裡其他內容資源和社群討論;
三是我們智谷趨勢的趨勢研判。
定價499,現在上新優惠只需要365。
下單後停留三秒鐘,會彈出一個微信二維碼,加上我們客服微信,拉你進群。
張老師本人微信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