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流感,應該先打肺炎疫苗

預防流感造成的生命風險,首選的手段是打肺炎疫苗,其次才是打流感疫苗。
我的這個說法可能有點反直覺。有的讀者難以理解。幾乎每次都會引人來抬槓。
如果換一個更容易被接受的說法:
預防流感及其可能導致的重症肺炎風險,首先應接種流感疫苗,對於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額外接種肺炎疫苗,才可以降低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導致的嚴重後果。
但這樣說,會使得一部分人忽視肺炎疫苗的重要性。所以,我還是堅持認為,肺炎疫苗是首選預防流感的手段,安全收益和經濟收益都更好,其次才是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打,而且還有脫靶的可能性。肺炎疫苗打一次,可以保護 5 年乃至更長時間。
時至今日,肺炎疫苗可能還是不被足夠重視的一個疫苗,因為不是強制性疫苗,所以不少家長並沒有給孩子打,或者是打了,也沒打對。而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知道打這個疫苗重要性的就更少了。或是聽說過,但是也沒去接種。
不打疫苗,就要付出代價。不但要承受更高的醫療負擔,還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並非危言聳聽。
但現在的肺炎疫苗,主要是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有人說,肺炎鏈球菌,這不是細菌嗎?流感也好,新冠病毒感染也好,這不是病毒嗎?一個是病毒,一個是細菌,這有啥關係?
這確實是個反直覺的問題。
過去很少針對這一點做宣傳,所以重視程度不夠。
人體是肺炎鏈球菌的普遍攜帶者,主要是在鼻咽部,這玩意兒平時搞不出多大的么蛾子,但是當人體感染了病毒,比如甲流 H1N1 或是新冠病毒,病毒在體內快速複製,會削弱呼吸道防禦功能,造成免疫系統的抑制和過度反應。這時候,肺炎鏈球菌就會趁虛而入,搞起了破壞。
肺炎鏈球菌可不只是會引起肺炎,還會引起鼻竇炎、急性中耳炎、腦膜炎等一系列疾病。
所以,這就是我之所強調打肺炎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之一。
肺炎疫苗可以同時防肺炎鏈球菌、流感、新冠感染所帶來的風險,更具有普適性。
這其實是針對疫苗的「第一性原理」的理解運用。
肺炎,是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當然,也是 65 歲以上老年人的主要風險。
對於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更準確的叫免疫力失衡)人群,要提高重視程度,並且實際行動起來。
最後,肺炎疫苗這個名字也有點誤導性,這個疫苗應該分兩種,對成年人的如果改成叫「鏈球菌疫苗」,接受度可能就高很多。
有些有肺部慢性疾病的人,一聽到肺炎疫苗就不敢打。打這個疫苗,相當於在身體內提前築起保護性的堤壩,預防突發的洪水沖垮大堤(肺部)。通俗一點說,疫苗並不是直接作用於肺部。所以,越是肺部有問題的人,越應該打這個疫苗。否則,肺部一感染,就特別危險。
細菌性感染,要上抗生素,如果已經有了耐藥性,找不到合適的抗生素,不堪設想。
打疫苗也是為了更好的避免抗生素濫用。
關心自己家人,仔細看一下這篇內容,耐心跟他們講解一下。不要再被各種反疫苗的謠言誤導。
本文內容改編自我之前釋出在墨問筆記的一則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