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闆放貸,一年成交2000億

封面圖 | 《半澤直樹2》劇照
最近,很多人都接到來自銀行的推銷電話,不是賣理財,而是推銷消費貸。
據媒體統計,股份行、地方銀行的推銷力度最大:招商銀行閃電貸用「利率券」吸引消費者,江蘇銀行針對新客的消費貸利率打到最低2.58%,杭州銀行的寶石貸直接把營銷賣到了微信……
毫無疑問,躺賺的銀行也有了業績壓力,正搶著給大家放貸。
在這些明面上放貸的銀行機構外,還有一些公司做著利潤豐厚的「助貸」生意,他們是銀行和貸款方的中間人,幫助銀行招攬客戶,收取手續費,收益不菲。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家助貸企業的故事,其4名創始人均為上海交大校友,曾是第一批吃到P2P紅利的人,又在P2P暴雷潮中安穩轉型,現在更把助貸生意做到了東南亞。他們正用頂尖的大腦、頂尖的技術,把最古老的貸款生意做到全世界。
作者:何己派
編輯:鄢子為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金融大佬顧少豐,助貸生意勢頭見漲。
3月18日,其創立的信也科技釋出公告,公司2024年促成的交易額,達到2062億元,同比上升6.1%。
這家上海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容小覷,去年掙了23.8億元,折算下來,每天能穩穩到手約650萬元的利潤。難得的是,其在海外也把交易量做到百億規模。
財報釋出後,公司股價一日大漲17.5%,市值升至28億美元。
挑戰亦在眼前。市場傳聞,助貸新規釋出在即,公司股價其後幾日略有回落。
「新規將帶來助貸機構與銀行的合作模式生變、合規要求提高、行業格局分化。」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21CBR》分析稱。
1.P2P頭部企業體面轉場
顧少豐,信也科技最大股東,擔任董事長,手握65.4%的投票權。
張俊、胡宏輝以及李鐵錚,是其上海交大校友。四人並肩作戰,創立「拍拍貸」,將公司帶上市。
2017年11月10日,拍拍貸在納斯達克上市。圖源:網路
拍拍貸一度風光無限,躋身P2P行業的頭部。其後,情勢大變,顧少豐團隊徹底清零P2P存量業務,體面退場。
之後,其資金來源轉向持牌金融機構,改了名字,主營助貸業務。
這乾的是中間人的活,一頭連線個人使用者、小微商戶等借款方,另一頭連線金融機構。
目標客群瞄準小鎮青年,平均年齡在25至34歲,做著騎手、工人、計程車司機等營生,年收入大約6萬至11.9萬元,對應的是高達4.3億人規模的龐大市場。
顧少豐等人擅長「觀風」,帶領公司踩準節奏,信也科技成立近20年屹立不倒。
做P2P業務時,團隊堅持以「小額、短期、分散」的原則把握風控關鍵,雖然較早涉水,卻能急流之下全身而退。
轉型做助貸,公司很早就看到資產質量惡化的風險,提前幾年推進「客群上浮」的策略,升級風控級別。
2024年,國內主要助貸平臺規模停滯,放貸量下滑,信也科技的促貸規模,逆勢增長。到了第四季度,其促成交易額達569億元,同比增長8.6%。
控風險,信也還有一招,即力推小微企業貸,不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裡。
顧少豐團隊將小微業務提升至戰略級別,這塊的交易額從2020年的37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580億元,約佔國內業務的三成,在幾家上市助貸機構裡,規模居前。
業績好,「紅包」給得足。2024年,信也科技累計向股東回報1.6億美元(按2024年平均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11.39億元)。
「我們很高興,能連續七年宣派股息,公司持續透過資本回報計劃為股東創造價值。」顧少豐表示。
2.揮師海外,重倉東南亞
年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大關之際,創始成員,早已陸續「卸甲」。
張俊、胡宏輝,幾年前已分別辭去聯席CEO、總裁職務,僅擔任董事會成員,退居幕後。
四位創始人,剩兩人堅守,創業時唯一全職投入、出資和佔股最多的顧少豐,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創新官,以及現任CEO李鐵錚。
兩年前,老將章峰辭去CEO一職,由李鐵錚接任。他今年41歲,是創始人中年紀最小的。
顧少豐、李鐵錚帶隊,於2024年初,強化業務佈局,最佳化調整各業務團隊及職能部門,並加快揮師海外。
自2018年開啟國際化程序後,信也科技佈局印尼、菲律賓等地區。
2024年10月,巴基斯坦業務平臺上線,公司海外佈局再落一子。
海外新興市場,人口基數大、結構年輕,金融覆蓋率低,市場空間充足。信也積極佈局,請來精兵強將。
其「重倉」印尼市場,2023年5月,原螞蟻集團國際業務CRO(首席風險官)顧鳴迴歸信也科技,出任印尼業務CEO,直接向李鐵錚彙報。
2024年9月,孫曉東獲任國際業務負責人,統管除印尼以外所有海外業務,他曾任網商銀行、螞蟻國際首席風險官。
現階段,海外業務增長迅猛,已成公司第二增長曲線。2024年,國際業務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帶來收入達到25億元,佔營收比重接近兩成。
「2024年,信也科技在推動中國市場穩步增長的同時,加速拓展國際市場,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3月18日,李鐵錚表示。
高管層的目標,是到2030年,國際業務的收入佔比,要達到一半。
3.大考在即,大玩家有望受益
顧少豐等人的國內生意,迎來大考。
年初,有訊息稱,《關於加強商業銀行網際網路助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即將實施。
據徵求意見稿的基調,銀行對助貸機構要實行「名單式管理」,實施總行級准入審批,每半年進行一次質檢。
「新規」還提出,商業銀行按每筆貸款實收利息一定比例支付助貸服務費用時,應在貸款結清後支付,且付費比例控制在30%以內。
「助貸機構需要加強合規管理,確保業務操作的合規性,否則可能面臨監管處罰或業務受限的風險。」
柏文喜向《21CBR》記者分析稱,助貸機構需要密切關注監管形勢與業務趨勢,提前做好合規準備及業務模式評估。
他表示,新規實施後,銀行可能會清退一些中小合作機構。
中小平臺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頭部機構憑藉品牌、技術和資源優勢,仍能保持一定的營收增長。」柏文喜說。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向《21CBR》表示,新規實施後,「能合規並給予使用者較好體驗的助貸平臺,將成為主力」。
信也科技這樣的資深玩家,有望受益。
這幾年,行業競爭激烈,獲客投流的難度和成本逐年走高,顧少豐團隊也有業績煩惱。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的90天及以上貸款逾期率為2.5%,環比下降15個基點,但同比提升83個基點。
「整體來看,助貸行業的不良貸款比例處於上升區間。助貸機構在風險管理和資產質量控制方面,會面臨更大的壓力。」柏文喜表示。
一起聊聊:
  • 你聽說過助貸機構嗎?
  • 你怎麼看銀行降低消費貸利率的行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