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正在扭曲美國經濟

今天《華爾街日報》發文分析:為了躲避特朗普即將加徵的高額關稅,全球企業紛紛提前向美國發貨,導致短期內美國進口激增、貿易赤字擴大,不僅擾亂全球貿易節奏,短時間內還加大了美國的貿易逆差。發上來僅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為避開特朗普新關稅,全球企業掀起“搶運潮”,美國經濟正在被扭曲
面對特朗普即將落地的高額關稅,全球製造商和美國進口商正加緊發貨,爭取趕在徵稅生效前將商品運入美國。這場“搶運潮”正在擾亂全球貿易節奏,不僅推高美國進口、拉大貿易逆差,也讓特朗普想要“縮小赤字”的計劃陷入尷尬。
今年第一季度,美國進口年化增長超過40%,直接拉低國內生產總值(GDP)0.3%。酒類、護膚品、電信裝置等多個行業的跨國公司早在4月“解放日”關稅啟動前就加快對美出貨。而如今,一項新的臨時寬限政策又加劇了這場提前發貨競賽。
根據特朗普4月9日宣佈的措施,除中國外的各貿易伙伴將在90天內暫時免於新一輪關稅。但7月9日之後,亞洲出口商品可能面臨超過40%的稅率,來自歐盟的商品也將被徵收20%。這意味著,各國企業又面臨一道新的“生死線”。
比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聖誕飾品商人羅傑·隆德原本每年7月底才從德國進口貨櫃,但今年為了避免關稅翻倍,他將發貨時間提前到了6月初。“計劃趕不上變化,我現在都還不確定能不能趕在稅率變更前抵港,”他無奈地說。

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的聖誕之家,正在努力趕在7月的最後期限前完成備貨,以避免對聖誕主題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照片:珍·波波維奇
各行各業都在搶時間:傢俱廠趕工,酒商緊急裝瓶,一些廠商甚至還在琢磨到底是以“出港時間”還是“到港時間”作為關稅計算點。如果是後者,他們只剩一個月可操作。
在越南胡志明市郊區的一家傢俱廠裡,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製美國訂單。幾年前,為了繞開對中國產品的依賴,該廠專門增加了面向美方的廚房櫥櫃生產線。如今,在這90天視窗期裡,他們迎來了25%的訂單激增。
美國進口商正急於將產品從越南運出。一個集裝箱正在海防港裝載。照片:ATHIT PERAWONGMETHA/路透社
這股搶運潮推高了美國的商品貿易逆差,僅3月就達到創紀錄的1620億美元,反而加大了美國的貿易逆差。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完全是特朗普政府不願看到的局面”。
但歐洲與亞洲的生產商,卻意外迎來出口旺季。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超預期,臺灣地區經濟年化增速高達9.7%。歐洲製造業信心飆升,貨車運輸量、海運費也都在上升,反映訂單旺盛、發貨緊張。
不過,這樣的“繁榮”註定是短暫的。世界貿易組織預計,全球貿易量將在2025年下降0.2%。中國出口訂單已明顯下滑,因為其商品被排除在臨時寬限名單之外,反而被加徵145%的高關稅。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正在緊急與70多個國家展開談判,試圖達成“臨時協議”,讓一部分國家豁免高稅率。但眼下,多數企業並不願冒險等待,寧可趕早不趕晚。
例如,愛爾蘭酒商 IrishAmerican 本月初從英國利物浦發出1.4萬瓶威士忌,希望在關稅變化前及時送達美國市場。公司負責人表示,美方需求超預期,因此必須提前補貨。
而在舊金山,進口商 Hotaling & Co. 也正在盤算是否提前囤貨,以規避愛爾蘭與日本威士忌的價格上調風險。公司CEO坦言:“我們現在的計劃每天都在變。”
不過,有些行業則沒那麼容易應對——比如啤酒。喜力啤酒公司表示,雖然他們已經加緊發貨,但“啤酒會過期”,囤貨能力極其有限。
從當前情況看,特朗普的關稅戰略在短期內加劇了美國進口、擾亂了貿易資料,同時推動出口國短暫“搶單”,但真正的代價尚未顯現。等到“視窗期”結束,企業將面對的是關稅衝擊後的現實低谷。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