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分06秒42!
終點線上的計時器驟然定格,沸騰的歡呼聲席捲全場。撞線後的菲斯·基普耶貢(Faith Kipyegon)再也撐不住了,一下躺在跑道上,胸口劇烈起伏。
一旁的丈夫快步上前,將她扶起身來,兩人緊緊相擁。隨後,她順勢拽住被遞上來的一面肯亞國旗,走向那十多位與她一起完成征程的配速員,和他們逐個擊掌、擁抱。這是屬於他們共同的榮耀。

exhausted……當鏡頭對準她、主持人詢問此刻感受時,她大喘著氣吐出這個詞。但很快,她輕輕聳了聳肩,臉上綻放出明媚的笑容,“但我感覺非常好,我已經拼盡全力了。我來這裡,就是為了成為第一個一英里跑進4分鐘的女性,而一切證明了,這並非遙不可及,只是時間問題……我也不會放棄,會朝著這個目標繼續努力。”
歡呼聲再次如潮水般湧起,比剛才的更加響亮。
儘管沒能叩開“4分鐘”的大門,實現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合1609.34米)的壯舉,但這次嘗試依然會被歷史銘記。這一成績,也已將她兩年前在摩納哥創造的4分07秒64的世界紀錄甩在身後,她仍是這個星球上跑得最快的中長跑女將。
在普通人的世界裡,4分鐘倏忽而過,喝一口水?發一條訊息?輕得不留一點痕跡。但菲斯用這短短4分鐘,向全世界證明展示了夢想之重:所謂極限,就是用來突破的,只要勇於追求夢想,就沒有不可能。
正如發起這項“破4計劃”的耐克所說:
關鍵不在於女效能否突破4分鐘,而是何時。(It's not a matter of if a woman will break 4, it's when.)
菲斯說,“我相信這一天終將到來,如果不是我,也會有其他人。”

與夢想成真相距的那6秒多,或許就是人類與極限之間尚未被填平的溝壑,這恐怕仍是一道“密不透風的牆” ,但菲斯已從牆上敲下了第一塊鬆動的磚。當一位母親帶著產後的傷痕繼續奔跑,當千萬個“她”在螢幕前為一句“We have Faith”熱淚盈眶,當更多年輕運動員從“這念頭也太瘋狂了”變成“我也想試試”,開啟屬於她們自己的征程……這道牆的坍塌,早已不是時間問題——因為勇氣的傳遞,本就是最動人的破紀錄。
這將是一場人類體育史上最偉大的“未完待續”。

從迎戰到備戰: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1954年,英國運動員羅傑·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以3分59秒4,首次刺破“一英里4分鐘”這個長期被斷言為人類永遠無法逾越的極限。此後的70多年間,有近2000名男性運動員追隨他的腳步衝破這道線,但女性運動員的名字,始終缺席於這份名單。以冷冰冰的歷史資料推算,女性等待這一天的到來,或許要到2030年,甚至更遙遠的2065年。
然而,在2025年的初夏,一位勇敢的女性,決意提前叩開這道命運的閘門:她就是奧運會史無前例的1500米三連冠得主、三項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孕育了新生命後帶著產後的傷痕——也是榮耀,重返賽道的肯亞田徑名將:菲斯·基普耶貢。

菲斯·基普耶貢
一如她的名字菲斯(Faith),她向全世界展現了“信念”的力量。
即便早已戰果累累,她仍決意挑戰自我、突破極限,“我曾三奪奧運金牌。我曾問鼎世界冠軍。我問自己,我還能取得怎樣的成績?去拿更多的獎牌嗎?那為何不打破常規,勇敢逐夢?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為了實現夢想,她開始了為期8個多月的嚴格訓練,每日清晨6點,就開始在肯亞的烈日和紅土地上奮力奔跑。

菲斯和團隊在肯亞訓練
當然,她絕非孤身一人:
相伴多年的教練,制定了一如既往的科學計劃,一再鼓勵她儘管去跑、保持耐心就好;一批頂尖運動員與她並肩奔跑,跟隨團隊的節奏,讓她更加安心、心無旁騖;還有如兄長一般、同樣衝擊過人類極限的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不斷與她交流,給她不僅專業上的指導,更有精神上的支援。2017年,基普喬格首次向“馬拉松跑進2小時”的極限衝擊,但以23秒之差抱憾失敗,2年後,經驗與科技的疊加,細節上的臻於完美,讓他最終以1小時59分40秒,完成了這一人類運動史上最偉大的挑戰之一。

基普喬格(左)與菲斯(右)
而說到精神上的支援,作為一名媽媽運動員,女兒艾琳(Alyn)更是她無窮的力量源泉。母親的身份讓菲斯意識到,她需要成為一個人的榜樣——由此她也相信,自己能成為一群人的榜樣。天真的女兒會在她拿亞軍時追問為什麼輸了,在她出遠門比賽時會讓她“帶金牌和巧克力回家”,雖然懵懂,也會懂事地不因媽媽在訓練時一週只能陪自己一天而哭鬧。

菲斯和女兒艾琳
還有她的肯亞同胞們,喊著“Harambee”這一肯亞國家格言——意思是“我們一同前行”,為她加油;以及來自全球各地的粉絲,在社交媒體上紛紛用“We have Faith”刷屏,這是她的名字,更是千萬人託舉的信念。
支援她長達15年之久的耐克,看見她的這份雄心與勇氣,也用最尖端的前沿科技助力了她的追夢之旅:戰袍和戰靴的開發精確地採集了她的身體和訓練資料,為她量身定製,輕薄如第二層皮膚,採用了最新的面料科技,釘鞋叩擊地面,帶來飛翔一般的速度體驗,讓她感覺自己“像個女超人”。

耐克為菲斯量身定製的競速服
壓力如影隨形時,她會在祈禱中獲得內心的平靜,在喜歡的旋律裡撫平心跳,在看滑稽電影時用哈哈大笑暫時卸下重負,或者拉上女兒一起,在自家農場裡採摘牛油果。但真正在每日清晨喚醒她,讓壓力通通讓位的,是多年前那個每天赤腳跑16公里上學的鄉村小女孩,是追隨她腳步的年輕女孩、跑者們,是 “讓女兒看見媽媽如何追逐夢想” 的執念。她不忘來時路,更希望激勵下一代。

當發令槍響起,
她究竟突破了什麼?

這一天終於到來。巴黎時間6月26日的晚上8點,她站上了巴黎夏洛蒂體育場(Stade Charléty)的跑道——這也是去年她獲得舉世矚目的奧運三連冠的地方。
當天,現場一片紫色的海洋:從中央舞臺到看臺的人潮,從賽道標識到她戰袍的紋路……這是菲斯最喜歡的顏色。藍與紅混合而成的紫色,是她熱愛的祖國肯亞的天空與土地的交織,也是愛與力量的共生。

現場是一片紫色的海洋
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Alice Walker)在上世紀80年代初出版的名作《紫色》(The Color Purple)中,展現了一名黑人女性覺醒和反抗的歷程,鼓勵女性實現自我價值和追求自由平等,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黑人女性。在小說中,紫色是被壓抑的生命力,也是愛的見證,它最終以最絢爛的方式破土而出——40年後,菲斯同樣如一道紫色的閃電,在一個遍佈紫色的賽場中,向世人展現了夢想的重量。
對她來說,這不僅僅關乎突破她個人或是人類的極限,更重要的,是對下一代、尤其是女性的激勵。

菲斯向支持者揮手致意
“男效能做到的事情,女性也能做到。你可以心懷夢想,並實現目標。”菲斯想對自己那7歲的女兒、以及更多年輕女孩說,“極限就是用來突破的。 這就是女性該走的路——突破極限,勇敢追逐遠大夢想。”
終點線前,手握衝線帶的正是基普喬格。當兩代追夢者在終點線上相擁,這同樣是一場跨越性別的傳承。他曾說,“生活就是關於追逐夢想。設定夢想,然後為之努力,這讓你每天有動力去前行、去堅持。那才是真正的奔跑。”

基普喬格在終點線迎接菲斯
結束後的釋出會上,有人回顧菲斯的分段資料,從穩健的第一第二圈,到發力的第三圈,再到最後的放手一搏,“感謝你沒有選擇保守,感謝你拼盡全力,於是我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發生。”這也是在場所有人的心聲。
她回應道,“昨天確實非常艱難,壓力很大——因為我面對的,是一件非凡的事情。但我沒想過留有餘地,我當時只想到的是,我究竟能跑多快?我的身體裡,還有多少能量可以釋放?”

菲斯嬌小的身軀裡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跑步,讓她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在中國,即便挑戰開始已是北京時間的凌晨2點,在耐克組織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線下觀賽活動,依然人頭攢動,大家緊盯螢幕,屏息靜待這歷史性的一刻。
“‘破4’無關能否實現,而在於當人們為共同目標齊聚一堂時,見證並親手締造奇蹟的時刻。這是一次挑戰人類極限的嘗試——無論結果如何。”有人說。

線下觀賽活動
螢幕的另一端,25萬網友熬著夜緊盯直播,留言區的熱評滾燙:
女性力量,毋庸置疑。
無論結果如何,這都讓人非常感動。
極限,註定要被突破。
任何熱愛跑步的人,都會明白今天這一刻意味著什麼。
……
從五月到六月挑戰開始前,耐克已在全國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在內的12座城市,組織31場“一英里挑戰賽”,來自全國各地的900多名跑者用腳步接力,為這場將改寫歷史的挑戰加油助威。
“太燃了!”當天,中國馬拉松運動員殷曉雨,也在終點線附近的看臺上觀賽。她曾和菲斯一樣,是一名專業的女子中長跑田徑運動員,因傷退役後開啟了馬拉松的征程。她也曾挑戰自我,立下“100個半程馬拉松的冠軍”的目標,並在跑馬8年後如願實現。
對菲斯,她連連說了好幾個“勇敢”,“她太勇敢了,去做那些被認為‘不可能’的事。很多時候,只要勇敢邁出第一步,‘不可能’就會變為‘可能’。哪怕失敗也沒關係,只要你拼盡全力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在她眼中,菲斯早已站在巔峰,卻仍不肯停下挑戰的腳步,這份 “敢想敢拼”,也恰是當下許多人缺失的光。而跑步,彷彿有一種魔力,總能讓人在汗水中拾回能量,在腳步裡撞見更多可能。

殷曉雨在現場觀賽
實現“半馬百冠”的挑戰後,殷曉雨在對成績的追求上鬆弛了一些,但她的生活,早已離不開跑步,“我可以三天不跑,但一週不跑忍不了。”如今,她會在賽道上做一些直播,能“開開心心地比賽”,聽聽音樂,不再只為奪冠目標緊繃;她也做起了自媒體和直播,分享跑步知識、種草運動好物。但競技的火苗從未熄滅,突破保持了六年的半馬PB(Personal Best,個人最佳成績):74分28秒,是她和自己未來兩年的約定。
而賽道之外,也正有更多普通女性,在用奔跑改變著自己的生活軌跡。每個人熱愛跑步的理由或許不盡相同,但毋庸置疑,跑步給了她們無窮的能量。
殷曉雨在跑馬過程中結交了很多女性跑友,也有不少熱愛跑步的女粉絲。她分享道,有人愛那份“整裝待發”的自信:梳起喜歡的髮型、穿上亮麗的運動服和跑鞋,一句“我要去跑步了!”,就是對生活最鮮活的宣告;還有人借跑步偷得片刻自由,舒緩壓力,“跑步的時間只屬於自己,整個身心輕鬆愉快,快慢根本無所謂。”
而運動,也總能讓同頻的人相遇,然後煥發出更大的能量。2025年4月,耐克專為女性打造的After Dark Tour全球夜跑系列賽登陸上海,近3500名女性跑者的颯爽身姿,掠過外灘與黃浦濱江,成為“魔都”夜色裡最亮的光。這場融合了夜生活、社群與時尚的奔跑,讓她們在彰顯自我的同時,也在彼此的支援裡,汲取集體創造的能量。


耐克專為女性打造的After Dark Tour全球夜跑系列上海站
對於跑步所能帶來的強烈歸屬感和社群感,耐克跑鞋線產品經理、前耐克跑步俱樂部教練阿什莉・坎貝爾(Ashley Campbell)也深有感受。“女性太懂情感連線的珍貴,而跑步真的有一種力量,把大家緊緊匯聚到一起。”她本人,也在跑步中收穫了導師的指引,密友的陪伴,甚至與丈夫的相遇。

阿什莉・坎貝爾
“跑步從來不是一件易事,它天生帶著挑戰性。” 即便從高中就馳騁賽場,阿什莉仍深知這份不易。但正是這份挑戰,以及逐夢路上長出的自信與成長,讓越來越多女性邁開腳步——不管是獨自奔跑,還是並肩前行,不管是日常鍛鍊,還是衝擊比賽,她們都在跑出更好的自己。而這種成長,早已跳出跑道,悄悄融進了她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
I messed up tonight, I lost another fight
我搞砸了今晚,又遭遇失敗
I still mess up but I'll just start again
仍身陷混亂,但會重新出發
I keep falling down, I keep on hitting the ground
不斷跌倒,不斷觸地
I always get up now to see what's next
但始終會重新起身,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
這是菲斯最喜歡的歌——夏奇拉的《嘗試一切》(Try Everything)的開頭,這幾句歌詞,也正是她結束挑戰後的心情寫照。
她說,“我已經用盡全力,但下一次,我還會這麼跑——看看自己究竟能達到哪裡。”正是這種“拼盡當下,不問終點”的信念,推動著她一次次在賽道上超越自我,突破極限。就在“破4”挑戰一週後的北京時間7月6日凌晨,菲斯在世界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女子1500米比賽中跑出了3分48秒68,打破了自己3分49秒04的世界紀錄。
從赤腳奔跑在鄉間土路上的小女孩,到帶著腹部妊娠紋、經過艱苦訓練重回巔峰的媽媽運動員,再到不斷奪金、破紀錄的賽道王者……菲斯用腳步在競技場和生活裡同時寫下答案:所謂極限,從來不是用來駐足的終點,而是下一次重新出發時,腳下炙熱的起點。

這個答案,也正被無數奮力奔跑的當代女性讀懂:那些職場與家庭間的奔忙,那些與年齡和偏見較勁的堅持,那些在跌倒後起身的瞬間,都是對 “下一次出發” 最好的註解——只要保有再出發的勇氣,人生中就沒有不可能。
策劃丨三聯.CREATIVE
作者丨Gemma
編輯&排版丨沈藝超
圖片來源丨耐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絡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