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完成大型併購的時候通常會受到媒體的關注,然而收購後是否成功,雖然鮮有人問津,也許才是真正應該關注的命題。今天我們來看海爾收購通用電器的案例(以下僅供啟發探討,不構成投資建議):
2016年6月,海爾集團以55.8億美元完成對通用電氣(GE)家電業務的收購,創下中國家電行業最大海外併購紀錄。此舉使海爾獲得GE家電百年品牌、北美14%市場份額及全球研發網路。
我們先來看財務資料上的結果:
1.海爾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直接收入與利潤對比分析(2015 vs. 2023)
一、收入維度:從區域突破到全球增長
-
收購前(2015年)
- 海爾整體收入
:897億元人民幣 - 海外收入
:186億元(佔比20.7%),其中北美市場僅1.1%份額,收入約10億元。 - 通用家電錶現
:2015年營收4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億元),但受GE集團戰略調整影響,處於虧損狀態。 -
收購後(2023年)
- 直接收入
:北美市場收入從收購前GE家電的46.6億美元(2015年)增至2023年的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12%。 - 協同收入
:透過採購協同、技術整合及渠道複用,累計實現近百億元協同收益(上交所披露資料)。 - 海爾整體收入
:2742.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3%) - 海外收入
:1356.78億元(佔比51.9%),其中北美市場貢獻795億元(佔海外收入58.6%)。 - 通用家電貢獻:
- 直接收入
:北美市場收入從收購前GE家電的46.6億美元(2015年)增至2023年的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12%。 - 協同收入
:透過採購協同、技術整合及渠道複用,累計實現近百億元協同收益(上交所披露資料)。
二、利潤維度:扭虧為盈與效率提升
-
收購前(2015年)
- 海爾淨利潤
:43.9億元人民幣 - 通用家電虧損
:因管理僵化、產品老化,年虧損約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 -
收購後(2023年)
- 扭虧為盈
:2017年實現盈利,2023年貢獻利潤約50億元人民幣(佔海爾總利潤29.4%)。 - 利潤率提升
:北美業務淨利率從收購前的5%提升至8%(2023年),主要得益於成本最佳化(採購成本降低2%)和高階產品佔比提升(如智慧烤箱、洗烘一體機)。 - 海爾淨利潤
:170.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 - 通用家電利潤:
- 扭虧為盈
:2017年實現盈利,2023年貢獻利潤約50億元人民幣(佔海爾總利潤29.4%)。 - 利潤率提升
:北美業務淨利率從收購前的5%提升至8%(2023年),主要得益於成本最佳化(採購成本降低2%)和高階產品佔比提升(如智慧烤箱、洗烘一體機)。
三、關鍵資料對比表
指標 | 2015年(收購前) | 2023年(收購後) | 增長倍數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論:從財務上來看,這筆投資應該是非常划算的,當年56億美元(大概300多億人民幣的收購,如今每年海外業務就可以貢獻50億人民幣的利潤)。
2.戰略價值:海爾財務以外的收益
-
北美市場破局
- 渠道與品牌躍升
:GE家電擁有美國第二大家電市場份額(2015年市佔率19.8%),尤其在廚電領域以25%市佔率居首。透過GE的9大生產基地和4大研發中心,海爾快速填補北美高階市場渠道短板,2023年北美收入佔比達55%(795億元),成為其最大海外市場。 - 品牌矩陣升級
:GE家電的高階定位(如Profile系列智慧廚電)與海爾原有中端產品形成互補,推動海爾在美國高階家電市場份額從8%提升至16.4% -
技術協同與創新加速
- 專利與研發整合
:GE家電的1000餘項專利(涵蓋智慧溫控、節能技術)與海爾全球研發網路(中、日、德等9大中心)結合,技術迭代效率提升30%。例如,GE的智慧烤箱技術被整合至卡薩帝高階線,推動其中國高階廚電市佔率從8%升至15% 。 - 反向技術輸出
:海爾將中國市場的智慧化經驗(如U+智慧家庭平臺)反向輸入GE家電,開發出“智慧廚房能源管理”場景方案,2024年北美智慧家電收入增長40% -
供應鏈與成本最佳化
- 採購協同
:雙方共用供應商資源後,原材料採購成本降低2%(年節約超10億元),墨西哥工廠的產能佈局進一步壓縮對美出口關稅成本
回過頭來看,當時這筆投資還是非常成功的,雖然收購當年壓力很大,無論從收購溢價還是與海爾當年的經營規模相比,而如今海爾收購的這個業務既能掙錢,從財務上的回報可觀,而且也實現了迅速進軍海外市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