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朱媛媛突然去世:原來她早就病了

作者:劉娜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01
昨天,51歲女演員朱媛媛去世的噩耗,震驚網際網路。  

很多人看見訃告後才知道:
原來,她早就病了。
我看了很多關於她的報道後,有些想法也不吐不快——
第一,要看見,每個女子都有她自己的人生故事。
朱媛媛去世後,我看不少年輕的自媒同行寫:
“她是著名演員辛柏青的妻子,雖然她沒有丈夫出名……”
喂,朱媛媛和陳道明、徐帆演《一地雞毛》時,包括她憑藉《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家有九鳳》獲獎時,辛柏青還沒有走進大眾視野。
但凡有點年歲或做點功課,就知道對演戲更有靈性和寬度的朱媛媛,比辛柏青成名更早。
就連辛柏青自己都說: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事業上,朱媛媛都是他的老師。
她能一眼看出他演戲的問題,也能一語解開他事業上的困惑,更能一心讚賞他取得的成就。
後來她漸漸淡出演藝圈,甘願“當家庭主婦”,是為了家庭和母職。
孩子大一些後,她再次出山,《送你一朵小紅花》《姐姐》都是從她中年肉身上長出的角色與靈魂。
只是,任何行業的殘忍都在於:
一個在黃金期捨棄事業去顧家的女子,中年重返職場時,屬於她的牌桌和機會,都變得稀少且涼薄。
這是系統性問題,給全體女性造成的共同困境。
我們要敢於承認且看見。
朱媛媛和辛柏青是生死之交的愛人,這一點毋庸置疑。

只是。
面對一個生命短暫、靈魂遼闊的女子,我們不該也不必先拿出“丈夫”這面鏡子,才能看到她。
每個女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我們要能先看見她是她自己,而後再說她是誰的女兒、妻子、母親或員工。
願今後,我們說起任何一個女子時,都是先看見她的姓名和故事,再說她的夫名和定語。
02
第二美好的愛情,抵不過強大的命運。
昨日朱媛媛去世震驚眾人後,她和辛柏青的愛情故事,成為祭奠她的文字的主題。
我寫情感多年,願說滾燙情話,也願直面慘淡人生。
我曾在《新週刊》580期看過辛柏青親口講述他和朱媛媛的情感生活。
並不完全是甜蜜的彩虹泡泡,更多的是婚姻深處的彼此妥協。
朱媛媛的性格亦如她的長相,靈動又活潑,大氣且勇敢。
而辛柏青的性格也亦如他的長相,散淡且佛系,質樸也陰鬱。
他們從相愛到結婚的漫長歲月裡,對彼此感情都沒有過異心,但也有過不少細碎尖銳的矛盾。
比如朱媛媛成名早,每天忙得腳不連地,當時退守在家的辛柏青沉迷於打遊戲;
比如朱媛媛愛乾淨愛整潔,辛柏青不修邊幅亂扔東西;
比如朱媛媛退守家庭後,輔佐辛柏青事業爆紅,她支援他走向巔峰;
也在“我就是一個家庭主婦”的自嘲中,看似滿不在乎實則自我憐惜地承受女性“家庭和事業無法兼顧”的隱痛……
這些真實的細節,才是超越“一味讚美”和“一味羨慕”的情感真相,也是所有婚姻中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沙礫與塵土。
相比那些童話般的純淨和唯美,我更願意觸控這些沙礫和塵土。
它們才是生活的實相,才是婚姻的血肉,才是圍城的紋路。
它們的存在,恰恰從另一個維度彌補了我們關於命運的思考:
為什麼她擁有這麼幸福的家庭,卻依然早早走完了一生?
因為包括基因、壽命、心路、健康和運氣在內的命運,是個龐大的混沌的系統。
愛情,是佔比極小的一個分支而已。
僅僅站在外人視角或三維世界,我們無法抵達命運最究竟的核心。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一系列因果疊加的連環套。
甚至不僅侷限於今生今世的因果,還可能囊括累生累世的因果。
對於命運,不可傲慢審判,只能徹底臣服。
包括臣服“好人不長命”,臣服“最好的人總是先離開”。
03
第三,這世上,就沒有完滿的人生。
521日,“朱媛媛去世”的訊息刷屏時,恰恰是24節氣中的小滿。
這彷彿是一種隱喻:
人生沒有圓滿,只有小滿。
朱媛媛有熱愛事業,有靈魂伴侶,有幸福家庭,但她早逝於中年。
蔡磊有聰明大腦,有億萬財富,有強大資源,但他患有全世界罕見且幾乎不可治癒的漸凍症;
貝多芬失聰,霍金被困在輪椅上,夢露終生都在與精神疾病作鬥爭,梵高死後作品才照亮藝術史的星空……
這些一切的一切,都在反覆向我們講述天道秘密:
這世上,就沒有圓滿人生。
每個人的命運都有裂口,每個人的心口都有暗傷。
夫妻恩愛的人,早早弄丟了健康;
身體健康的人,卻沒有什麼錢;
財富等身的人,揹負巨大壓力;
整天一身輕的人,又沒有什麼出息;
家世好的人,對人性認知不足;
對人性認識深刻的人,又容易被恐懼反噬……
上蒼從來不會把所有好牌——美貌、智慧、運氣、家世、財富、健康——齊齊放到一個人手中。
它只會給你一樣或幾樣,然後再奪走你一樣或幾樣。
明白這一點兒後,你就會對身邊所有人心懷悲憫——我們都是有殘缺的人,要彼此疼惜。
也會對自己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恩——“我”當下已有的,其實是拿其他失去的東西和上蒼交換的。當知足,當惜福。
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04
第四,那個“不響”的人,往往揹負更多。
朱媛媛去世後,我看到這樣三個細節:
第一,51日她還在為新劇做宣傳。
第二,她外甥女說,親戚們也是在辛柏青發了訃告後,才知道她去世的訊息;
第三,黃曉明說沒法相信這個噩耗,他們不久前還一起合作,媛媛姐沒有透露過一點兒她生病的事兒……
不響。
她5年前就患上兇險的癌症,只是一直不響。
她不願以病患博同情,也不想因病患讓別人遷就照顧她。
哪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還在以專業和敬業,傳遞著自己對工作的信念感。
她如此不響,如此令人心疼。
我甚至想:
總是不響和突然生病,或許也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恰恰是她遇到什麼事兒都不響,總是把笑容留給他人、重負自己揹著;
總是先“大我”後“小我”,她才在盛年猝然離去。
她那美麗、大氣、明媚的笑容後,其實藏著很多疼與忍。
如果可以,請對我們身邊那些總是不響的人,多些看見與幫助。
他們的沉默、低調、質樸、善解人意甚至明媚笑容背後,亦有孤獨、隱忍、犧牲、過度承擔和持戒莊重。
05
第五,做一個好人,就是好人最大的幸福。
朱媛媛去世後,娛樂圈裡的全明星,一一發文哀悼,說盡哀思與敬重。
每個人都在用他們的方式,講述朱媛媛留給他們的溫度和質感。
北大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專家劉海鷹主任說:
朱媛媛多次為“海鷹基金會”義務主持晚會,還默默捐贈幾十萬。
一個很好的人,未必長壽,但她的善終裡,閃耀著善美的意義。
著名的“上帝不獎勵好孩子”理論這樣說:
好孩子,不會因為自律而得到額外的獎勵。
相反,總是哭鬧作妖的壞孩子,更容易得到好吃的蘋果。
但,好孩子會得到超越“水果和零食”的更大禮物,那就是他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人。
成為一個很好的人,可能不會額外得到外相的有形的物質獎勵,比如名利和金錢、身價和地位。
但成為一個很好的人,會得到無形且強大的財富——
內心的美好與富足,還有“這樣做才是對”的自我認同和自我歡喜。
你為什麼要做一個好人呢?
因為做一個好人,就是好人的最大幸福;
因為做一個好人,就是好人的最大歡喜。
好人未必長命百歲,但好人素來永垂不朽。
這是愛笑的美好的朱媛媛,留給我們的最後禮物:
眾生皆苦,善念具足。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

你也“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