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Lynn
轉載:菁kids上海
活動預告+錄取大資料分析報告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直播預告
正文
走國際教育路線的中產家庭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抱有這樣一個想法:送孩子出國留學最好能留下來,畢業後先讓TA找外國當地的工作,實在找不到了,才把回國當退路。
而我最近在跟幾位在國際學校工作的海歸聊天時,竟得知了一個完全相悖的結果。
先來聽聽真實案例吧:
A國際學校裡有一位85後海歸,他是人事專員。這位85後出身上層中產,父親從政母親做金融,還有姨父是中國top 2大學裡的教授。他高中畢業於上海四校之一,還獲得過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成績優異家境又好的他,當時真是意氣奮發、前途無量的少年。
結果誰都沒想到,這位85後一離開家人的督促就開始在英國放飛自我,最終他在最後一年沒能透過英國大學的考試,畢不了業了。當然,人家不差錢,一兩百萬就當捐獻了,家裡又捐錢又託關係,幫他在美國找了所大學,繼續供他讀了4年經濟系,終於在25歲時本科畢業了。
當時他家長很希望他能移民美國,所以就利用自己的人脈幫他安排好了工作。第一份在美國華人開的公司做資料分析,只幹了幾個月就辭了。
中間空了一段時間,爸媽又幫著找了第二份實習,是在一家香港駐美企業當秘書,幹了一年多,公司倒閉了……因為他沒有工作經驗,所以爸媽關係再硬也只能幫他找到基層崗位,於是就這樣靠著邊實習邊續簽證,硬生生地在美國撐了近兩年的時間。
你們問,為什麼他明顯就不是一個創二代的性格和能力,卻還是要硬留美國?因為當時他的家人跟大部分的中國家長想法一樣,把回國當成了退路,實在找不到美國工作了再回來嘛。可是啊可是,回中國真的是退路嗎?
事實證明,像這樣非世界前100的院校,非應屆生且斷斷續續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回國後實在很難跟中國的人事解釋。而且家族人脈廣、家境富裕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深知拼自己不如拼爸媽,自己投簡歷找到工作的機率遠比不上家裡託關係。
於是,他回國後又晃悠了大半年,終於請到他的姨父出山,幫忙在教育系統裡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A國際學校,當時他們剛剛創立,還空著一個人事專員崗。
而他的頂頭上司人事經理就是上海211本科,一畢業直接做人事的,跟他同齡。憑啥能領導他呢?因為他在美國乾的也是基層崗,何況還不是教育行業,怎麼可能回國就能升職呢?所以回國不是退路,尤其是跨行業,真的就是在近30歲的時候,重新再做一遍基層崗,反而延長了他在基層的時間,要是沒有特別優秀的話,很可能就會錯過35歲升中層這個時間節點了。
要是他當年本科在國內讀,或者英國本科正常畢業後立刻回來,直接去國際學校工作,搞不好這幾年過去早就升職了。
果然,後來這位85後就這樣一直在這家學校工作了十年,期間大家都以為這麼有背景的人,肯定會很快跳槽,甚至創業的,但他既沒有走,也不屑於跟“平頭”同事一起競爭升職——畢竟富二代怎麼好意思做出牛馬的舉動啊。最終在差不多38歲時離職了。
於是整件事就變成了,一個花了家裡大幾百萬,留英加留美長達十年,有外國大學經濟系本科文憑的留學生,總算在教育系統大拿層層託關係之下,兜兜轉轉找到了一份新開校基層人事崗的工作,聽命於一個並沒有特別背景的同齡的人事經理,並且一直在這個崗位上,拿著月薪8000的工資,一直幹到了38歲,而且他還欠了親戚一個大大的人情,需要年年感謝。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一步走錯了才讓一個出身優渥的人走到了這一步?他38歲時的模樣,是他在18歲躊躇滿志準備去英國留學時想要實現的人生嗎?

這個案例還引起了一個95後海歸女生強烈的共鳴。她目前在國際學校當招生老師,但你們知道她是什麼學歷嗎?世界top 10大學本碩,讀的文科。按我們以往的印象,最起碼也應該當個國際學校的文科老師吧。
她說起了自己的經歷,最最走錯的一步,是以移民為首要目的,長時間在外國找工作、實習。
她在畢業前就進入一家當地企業做營銷宣傳,當地老闆一直說會聘用她的,結果在實習結束後告訴她,等他們跟總部彙報後再錄用她。結果一等就是幾個月,她從滿懷希望到滿心失落,終於認清了現實。
然後開始找第二份工作,結果找啊找,又過去了幾個月,最後終於找到了另一份實習——新老闆也許諾給她正式工作,只不過現在是公司的初創期,不能給實習工資,老闆“很夠意思”地把自己的副卡給了她,允許她每天刷三筆飯錢,然後她又哼哧哼哧地工作了大半年,最後實在忍不住了,“逼問”老闆給個時間節點,結果老闆就以聘用外國人各項成本更高,初創企業實在無力承擔為由,婉拒了她。她傷心得一塌糊塗,只能回國找工作。
可更慘的是,她原本光鮮亮麗的學歷後,留下了近一年半,說不清道不明的工作經驗。中國的人事不僅懷疑她水平不行,所以才兩段實習都沒能留下,更懷疑她回國心意不誠,明明就是想移民的人,以後很可能會再次出國的,留不長。所以她回國都找了好久,最後還是在以前同學的幫助下,介紹進了一家國際學校當銷售崗。
她一直感慨,現在把留學當移民前奏,就是一場豪賭,要是沒有十足的把握能留在國外,等到留不下來才回國的話,那可能會對回國以後的就業產生很大的副作用。
原因分析:
其實類似這樣的案例並不在少數,只不過95後、00後還沒到35歲,他們中仍然有很多人還沒發現,在外國基層崗位折騰太久才回國,已經不能找到一條很好的退路了。這裡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有的孩子只是富二代,卻被寄予了創二代的希望。有些創一代的家長從小給了孩子富足的生活條件,把他們養成了富二代,卻仍然希望孩子能像創一代一樣心中有宏偉藍圖,最好能在異國他鄉生根立足,開疆拓土。
創一代的經濟條件和高品質生活傳下去了,可是自立自強的意識,持之以恆的拼勁闖勁,以及放得下的身姿,吃苦耐勞的品質,以及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能透過富足的生活傳給二代,相反得靠磨練才能獲得。
所以,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創一代的魄力和實力去完成海外移民這樣巨大又艱辛的任務呢?他們可能連回國後都還期待能靠爸媽關係給自己“保錄”一份工作……不論回不回國,他們恐怕都很難戒掉從小家裡就為他們鋪好的輕鬆之路。
第二,國際大環境已有了巨大的改變,中國崛起了。過去很多出國留學的人都把回國當成退路,是因為留學生在國內很吃香,不論有沒有外國工作經驗,只要是留過學的,回來大多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可是,現在的大環境已經不是這樣了。
現在去國外讀一個世界top 100的大學後,立刻回國,還是可以被當成應屆生對待的(某些企業更偏愛留學生,而另一些則相反)。而等留學生在國外兜兜轉轉,找了一圈工作,結果沒留下來後再回來,不僅會錯失掉很多原本有的優勢,甚至還會變成劣勢——因為同齡的國內人才早就把這個坑佔了,後來的留學生再加入,就只能當同齡人的下屬了。所以,畢業後選擇移民還是回國,真是一場分水嶺。
結語
因此,中產家長們要想好,培養方式和培養目標是不是一致。
要是想培養一個為家族移民開天闢地的創二代,就需要狠下心,給他們奮鬥的動力,以及要能承擔得起,萬一沒移成,回國之後面臨的困難。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能再把回國當成退路了。
資料透視未來:
本申請季唯一不容錯過的線下講座——2025美本RD放榜錄取資料解讀和趨勢分析!現場領取福利:
2025美本申請大資料分析報告
2025美本及多國申請工具書
報名請掃描下圖二維碼: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85%中國留學生最終回國,回的是出去的2倍!
2024留學生歸國求職報告發布:超八成選擇回國就業!附主要城市落戶福利政策
作者:Lynn,轉載:菁kids上海,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