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目前有30個商業航天總裝總測火箭工廠
14個已投產,11個在建,5個處於規劃階段

中國目前有30個商業航天總裝總測火箭工廠,其中14個已投產,11個在建,5個處於規劃階段。這些工廠分佈在全國多個省市,安徽、江蘇、山東等地數量較多,但存在發射場配套能力滯後、產業鏈配套不均衡等問題。已投產的火箭工廠年產能達216發,一次性近地軌道運力合計1050噸,但與衛星發射需求相比,產能缺口顯著。現役火箭以液體火箭為主,但可回收技術及大運力火箭佔比仍有待提升。總體來看,中國火箭工廠需強化區域協同、完善產業鏈配套、加速產能釋放並前瞻性擴產,同時聚焦可回收、大運力、環保推進劑等技術方向突破,以滿足新興領域需求。
這樣多的火箭工廠平均每年的產能有多少?有多少產能可以得到市場的認可?進入滿負荷至少是接近滿負荷執行?哪怕是在美國這個商業航天活動最繁榮的國家,也只有馬斯克的火箭工廠在接近滿負荷執行。所以中國有這麼多的火箭工廠,這種局面是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的,最終能夠生存下來的必然是少數。
新聞連結:
李德仁院士:從孤立衛星到對地觀測大腦成為行業必然趨勢
用通導遙算智慧感測網技術來研究全球的時空智

李德仁院士在2025全球時空智慧大會上發表演講指出,從孤立衛星到對地觀測大腦是行業必然趨勢。他強調要基於GNSS及其增強系統,發展PNT與遙感通訊衛星結合的技術,實現“天上算”與“地面算”結合,並透過通訊衛星和5G傳到使用者端,推動大眾化、市場化、國際化應用。李院士透露,“東方慧眼”星座計劃2030年完成252顆衛星在軌,包括高分辨、雷達及高光譜衛星等,整合多種先進技術,解決地球觀測問題。該星座由李院士任首席科學家,王密教授任設計總師,陸海空間(煙臺)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與運營,旨在透過多種措施提高衛星觀測效率、時效性和準確度,拓展產業應用範圍,實現“五看”目標。
遙感資訊融合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這項工作的推進,還不是很讓人滿意。要想盡快實現對地觀測大腦,需要投資界更加重視資料處理和開發應用上的新興企業,我們在空間段的投資熱度可以降一降了。
新聞連結:
低軌道衛星的壽命是有限的
我國大型衛星星座建設進入快車道
多星並舉、萬箭齊發

我國大型衛星星座建設加速推進,未來10年預計有超13萬噸衛星入軌,形成低軌衛星叢集。在建星座涵蓋通訊、遙感、導航、物聯網等多領域,如“星網”“G60”通訊星座,構建低軌寬頻網際網路;“星時代”“靈鵲星座”等遙感星座,服務多場景;“微釐空間”提升導航精度;“行雲星座”和“物聯網星座”助力萬物互聯。按每公斤3萬元發射成本,10年發射費約3900億元,帶動20萬億元產業規模。我國正構建全球覆蓋、多元服務的衛星星座體系,邁向“天地一體化”新時代。
————————-
揭秘“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大批墜落”
所有巨型低軌衛星星座必將面臨的問題之一

SpaceX的“星鏈”計劃自2019年啟動以來,已發射超8800顆衛星,但面臨衛星墜落問題。2025年1月,120顆衛星意外脫離軌道並燒燬,引發關注。可能原因包括太陽活動、軟體故障、設計缺陷或太空碎片碰撞。這一事件對SpaceX造成財務衝擊、引發可靠性擔憂以及增加太空碎片風險。儘管如此,SpaceX仍在快速擴張星座,2025年5月單月發射406顆衛星。星鏈計劃未來將面臨快速發射、批次報廢和快速迭代的時期,其成功關鍵在於星艦火箭專案能否如期實現。這一事件也給全球航天產業敲響警鐘,低軌衛星星座的設計需同時考慮資金投入和太空環境挑戰。
新聞連結:
低軌道衛星的壽命是有限的。今天大量發射。未來5年必然要面對大量重返銷燬的話題,就將涉及到空間安全、臨近空間安全和大氣層內安全、地面安全等多種複雜的問題。據說星鏈的墜落還帶來了大氣汙染問題。所以在大規模發射星座之前,對於衛星銷燬機制,需要有充足的預案。免得被人打官司告上門來措手不及。
錯失一位有抱負的局長,不只是NASA的遺憾
為NASA制定了超過100頁的宏偉藍圖

賈裡德·艾薩克曼曾無限接近NASA局長職位,卻因政治原因被否決。他為NASA制定了超過100頁的宏偉藍圖,包括精簡官僚機構、加速阿耳忒彌斯二號任務進度、扭轉國際空間站使用率削減決定、推動龍飛船認證為可搭載七名宇航員等。他計劃推動核電推進技術,認為這是人類可持續探索太陽系的關鍵,還打算將自己的薪水捐給太空營作為獎學金。艾薩克曼的提名被撤銷,是因為一些被馬斯克激怒的關鍵官員展開報復,而他與馬斯克同樣熱衷於將人類觸角延伸至火星。錯失這樣一位有抱負的局長,是NASA的遺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隱痛。
艾薩克曼被踢出候選人名單之後,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掌門人可能又要空缺很長的一段時間了,這不僅僅是馬斯克與特朗普兩個人的矛盾問題,正是因為美國的國家航天政策處在彷徨之中。國策未定,當然就不知道該讓誰來執行。
新聞連結:
SpaceX星艦計劃遭遇挫折:第十飛備戰中突發爆炸
星艦基地亮相神秘元件,SpaceX備戰星艦第十飛
IFT-10的發射日期尚未確定,社群預測集中在7月

SpaceX的星艦基地正在緊張備戰星艦第十次試飛(IFT-10)。目前,飛船S36已完成單引擎試射,超重型助推器B16整裝待命,首枚Block 3超重型助推器建造接近尾聲,一件神秘元件首次亮相。IFT-10的發射日期尚未確定,社群預測集中在7月,但具體日期存在分歧。技術準備方面,硬體已進入衝刺階段,S36和B16的測試進展順利,但第二代飛船的6臺全引擎點火仍存在風險。第三代星艦(Block 3)的超重型助推器B18接近完工,標誌著設計的重大升級,其尾部的神秘部件可能是新型著陸燃料箱。首艘第三代星艦飛船S39正在建造中,需等待S36飛行資料驗證熱防護系統性能。星艦工廠和超級灣專案也在同步推進,發射臺B建設如火如荼,為Block 3鋪路。猛禽引擎測試頻繁,為Block 3推力最佳化提供資料。IFT-10是星艦計劃的重要里程碑,每一次試飛都在推動航天技術的新高度。
————————-
SpaceX星艦在靜態點火測試中劇烈爆炸
飛船頭部突然爆炸,形成巨大火球

2025年6月19日,SpaceX的星艦(Starship)飛船在靜態點火測試中發生劇烈爆炸。此次測試的星艦二級飛船代號為S36,爆炸發生在其發動機例行檢查期間。影片顯示,飛船頭部突然爆炸,形成巨大火球,試驗檯被火焰和煙霧吞沒。SpaceX宣告稱,爆炸未造成人員傷亡,附近社群也未受影響,但試驗檯和其他地面設施損失尚不清楚。此次爆炸的星艦S36原計劃與一級火箭B16組合,執行6月29日的第10次試驗飛行。此前,星艦組合體在第9次試驗飛行中,二級飛船已連續第三次遭遇快速意外解體。儘管如此,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曾表示,未來3次發射的節奏將更快,大約每3到4週一次。
新聞連結:
看來鋼鐵俠這次真是遇到了快速迭代不能輕易解決的問題。雖然在航天活動早期,火箭屢射屢敗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像星艦這樣的超重型火箭,連續發射10次投入商業運營,代價確實太大了一點。馬斯克會不會改變研發思路,我們拭目以待。
>End
>>>
本文系“太空與網路”編輯及獨家點評,轉載及引用部分觀點請在文首註明出處、公眾號ID及作者。感謝支援有態度的媒體!
未按照規範轉載及引用者,我們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