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棕熊“入室搶劫”?山水在行動

01最後一晚的回憶
我依舊時常回憶起在尕河村,向村民交付最後一批防熊圍欄的那個夜晚:當時大約晚上九點,天空開始飄起小雨,依然聯絡不上村支書桑書記(夏牧場沒有訊號)的我絕望得幾近麻木。突然遠方的山谷變得明亮,引擎的轟鳴聲蓋過了雨聲,是桑書記帶著阿吾們的車隊趕來了。之後的事情異乎尋常的順利,桑書記向我解釋到,失約是因為村裡開村民大會,討論夏季放牧的草場劃分到很晚。隨後,村民們各自分工組成了流水線,從貨車上將刀片防熊圍欄依次卸下,在村幹部的配合下我很順利地將所有的圍欄對號按量發放到了村民手中。
村民卸圍欄,拍攝:餘澤申
直到最後一位村民載著圍欄駕車離去,偌大的尕河村恢復寧靜,我突然有些想哭,或許是因為我主導的第一個社群專案告一段落,還算圓滿,更可能的是,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因為我看到了尕河村民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參與,因為認可所以願意在深夜趕來領取圍欄,去嘗試防熊的可能性。轉瞬我又把自己逗笑,才發現村裡今晚就我一個人,熊來了怎麼辦啊?
因為下雨,在車裡完成圍欄的登記發放
02“熊出沒”
牧區的人獸衝突分為有蹄類野生動物與家畜競爭草場和野生動物肇事兩類。牧民對前者大多持有寬容態度,這與藏區看重野生動物生命的信仰緊密相關。後者包含了野生動物捕食家畜和野生動物傷人兩部分,根據我們的訪談結果,狼是捕食家畜的主力,其次是猞猁、雪豹和棕熊,而在野生動物傷人方面,棕熊則是最讓牧民畏懼的野生動物
這裡的棕熊是西藏亞種藏棕熊,成年個體體長可達1.8-2.1米,肩寬約1米,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因其雜食習性和巨大的體型,成為高原生態系統中最頂級的存在,也曾經是盜獵者的主要目標。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護政策的推進,其種群數量有所恢復,但過量的人類生活垃圾又為其提供了易得的食物來源。
比起挖旱獺、在荒原上游蕩著覓食,藏棕熊從人類這裡獲取食物幾乎不需要什麼成本,人類的活動場所就像它們的定點食堂:餓了就來翻一翻垃圾,或是“敲開”一戶人家的門,用食用油和(huò)上一盆糌粑慢慢享用,吃的開心了下次再來,吃的不開心就把傢俱統統砸爛。不僅僅是藏棕熊造成的財產損失問題,頻繁發生的熊傷人事件也導致了人熊衝突的不斷升級。捕食畜牲尚且好計算損失數量,可以透過牛羊保險來賠付,人熊衝突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破壞傢俱、吃牧民家裡儲存的物資)難以定量和賠償,是目前人獸衝突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棕熊造訪青海某城鎮垃圾場
高原地區的人熊衝突,是山水一直關注的問題,自2014年在青海省哈秀鄉哇龍村第一個防熊專案落地以來,迄今已有十年。從最初的水泥圍牆、刺絲圍欄,到防熊食物儲存箱、高架臺、電圍欄、刀片圍欄、各式門窗加固等防熊措施,再到現今試行的防熊AI即時預警系統,我們與各個防熊試點社群緊密協作,因地制宜地選擇防熊措施,希望促成人與熊的“和解”,推進社群參與的可持續生物多樣性保護。
山水防熊專案彙總(截止2023.8),圖源:朱大鵬
03嘗試在蘇里鄉尕河村做防熊
蘇里鄉位於祁連山國家公園天峻片區,疏勒河流經此處,疏勒南山、托勒南山等多條山脈貫穿其中。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間,山水的同事們在蘇里鄉下轄5個村中開展人獸衝突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0份,也因此瞭解到了尕河村長期存在的人熊衝突問題。2023年,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援下,山水開始在尕河村做防熊專案試點,希望能摸索出最適合當地的防熊方法,這個專案得到了中國綠化基金會以及一汽豐田的公益支援。而我成為了專案的主要負責人。
人熊衝突情況資訊補充  5.22-5.26
為了更深入瞭解村子的人獸衝突現狀,我和同事白瑪抵達尕河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各戶村民,進行社群調研。
與村委會商討人熊衝突解決對策
我們首先拜訪了尕河村村委會,瞭解到尕河村現有牧戶62人(戶籍統計),實際在地放牧戶數為57戶,在四天時間裡,我們走訪了能找到的21戶牧民,瞭解到目前的人熊衝突情況:
1)棕熊對牧戶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在逐年增大。2011年之前,熊扒房子的情況並不多見,近十年來,熊扒房子的頻率和造成的損失不斷增加。
2)近年來,棕熊冬眠時間縮短。牧民在冬窩子(遊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區)的時間為當年10月份至次年6月份,棕熊一般在4月份開始出現,但近年來棕熊在3月份甚至更早就能遇見,嚴重威脅到牧民的人身安全。
3)棕熊近年來捕殺家畜的次數和數量增多,且在捕殺後,不斷往返至牧戶家附近,增加了人身危險。
4)據村委會粗略統計,尕河村每年因棕熊扒房子約造成3萬-5萬損失。
5)村中有四戶人家在2022年自行做了防熊門窗刀片網加固,並且有成功防熊的案例。
村民自己安裝的防熊刀片網門窗加固
1.牧戶被拍碎的玻璃,只能用塑膠膜暫時擋風 2.夏季搬牧場後冬窩子被熊拍壞的防盜窗 3.被熊破壞的羊圈鐵門 4.被熊拍壞的碗櫃

防熊方案確定  5.27-5.31

基於走訪結果,我們選擇了刀片網門窗加固和刀片網圍欄兩種防熊設施並加以改進,供村民選擇:

刀片網門窗加固:大部分牧戶都居住在國家補助建設的磚瓦房中(國建房),可以使用膨脹螺絲很好地安裝刀片網門窗加固,並且由於國建房是統一制式,在尺寸的定製上沒有差異。我們在設計時還選擇了更密的刀片網,在框架中增加方管加固整個結構。
牧戶才旦家安裝刀片網門窗加固後
刀片網圍欄:這個方案是我們的一種妥協,但這也是社群工作需要的——尊重社群的意見並達成最合理的模式。按照我們之前的防熊經驗,所有的圍欄在防熊上的效果都不太好,因為圍欄難以固定,棕熊一推就倒,就算透過水泥澆築固定,在馬躍鄉也有熊從圍欄下方挖過去的案例。
但是最終我們同意了村委會發放圍欄的提議,一方面是考慮到了尕河當地牧戶轉場頻率較高,選擇圍欄雖然可能會降低防熊效果,但可以增加了實用性,同時我們商量決定將普通的網圍欄進行改裝,將原有的網面替換為了刀片網,並且網面在圍欄上方有超出部分,降低了野生動物從圍欄上翻越的可能性,高度也由原來的1.5米加高到了1.8米。另一方面,我們在圍欄上下兩端設計焊接了四個帶孔洞的鐵片,可以用來固定。對於有條件釘釘子的磚混結構建築,例如羊棚,可以使用空氣螺絲將其固定在門窗上,起到防熊門窗加固的效果。
刀片網圍欄樣品
恰逢村中集體煨桑,與村民商討最終的防熊選擇
在補貼分配上我們和村委的意見一致,決定將補貼基金平均分配給57戶牧戶,同時留出部分基金用於村公共設施的防熊建設。最關鍵的在於,超出補貼的部分由牧戶自行承擔。所有的防熊設施都不是完全無償提供,而是由我們和牧戶共同出資完成的一般由牧戶自行承擔30%的金額)。
簽訂協議  6.1-6.3
在與尕河村村委會就防熊方案上達成共識之後,我們按照既定方案撰寫了“山水-蘇里鄉防熊基金”捐贈協議,與蘇里鄉人民政府進行簽訂。因為專案實際執行方為尕河村村委會,應鄉政府要求,尕河村向蘇里鄉政府提交了“天峻縣蘇里鄉緩解人獸衝突-防熊措施基金使用承諾書”,向鄉政府承諾將會按照捐贈協議上的各項條款嚴格執行此次防熊專案。
尕河村桑書記簽署“天峻縣蘇里鄉緩解人獸衝突-防熊措施基金使用承諾書”
統計牧戶防熊選擇與定製防熊設施 6.1-6.5
在確定防熊選擇後,由村委統計各牧戶的防熊選擇。同時,我們與桑書記共同前往天峻縣城找到了尕河村民之前購買過圍欄的圍欄經銷商,確定了刀片網門窗加固和刀片網圍欄的設計、用料和最終價格。由桑書記代表尕河村與圍欄供應商簽訂了購買協議,且確定了在6月10日前交付並上門安裝刀片網門窗加固,7月10日前將刀片網圍欄運送至尕河村交付,所有防熊設施在牧戶7月15日搬至夏季牧場前全部投入使用。
與供應商討論防熊門窗及圍欄設計;我們與村書記實地確定防熊設施所用材料;桑書記與圍欄商簽署購買合同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安裝刀片網門窗加固  6.15-6.20
因為天峻縣連日降雨,刀片網圍欄的交付推遲了4天。我們於6月14日抵達天峻縣城,15日與運輸安裝刀片網門窗加固的承包商一同前往尕河,與他一同保質保量地將刀片網門窗加固安裝到位。

左為牧戶才旦提前將門窗拉回家,右為洛巴家刀片網門窗加固安裝現場

其中最難安的一戶是葉科家,沒有網也未通電,通往他家的路也因為冰面融化難以通行,我們只能冒險涉水開車載著發電機前往,抵達後又發現其門上方有一根橫樑導致定做的刀片網門偏大,只能現場將其改小再進行安裝。
周科家安裝前後對比
我們在安裝了刀片網門窗加固的七戶中,選擇了去年被熊扒房子較為嚴重的洛巴、才旦和葉科三戶,在其門前佈設了紅外相機,用於監測刀片網門窗加固的防熊效果。
佈設紅外相機監測防熊效果
在安裝期間,恰逢尕河村召開村民大會,會上桑書記向村民宣講並傳閱了“天峻縣蘇里鄉緩解人獸衝突-防熊措施基金”尕河防熊補貼設施使用承諾書,並且強調了我們發放的防熊設施不可用於任何盈利途徑,山水和村委會也會持續監督各戶防熊設施的使用情況,同時也歡迎各位牧戶反饋防熊設施的使用情況並提出建議。
參與村民大會後與尕河村村民合影留念
發放刀片網防熊圍欄  7.10-7.13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在雨中村民們用自己的車燈照明,協作著從卡車上卸下圍欄,桑書記協助我組織村民在圍欄發放表上一一簽字確認,村委會仔細核對發放表並將圍欄有序發放。
左為尕河正、副書記在仔細核對圍欄發放戶及發放數量
右為村民正在將圍欄搬上車
結果回訪 2023.12
所有防熊設施在2023年7月13日全部安裝及發放,隨後尕河村牧戶全部搬至夏季牧場, 11月下旬牧戶全部搬回冬牧場後,白瑪在12月前往尕河村對防熊設施效果進行了回訪。
刀片網門窗加固方面,我們回訪了8戶補貼戶中的4戶,均表示刀片網門窗加固很管用,今年冬窩子的房屋沒有進熊。其中,桑書記家在剛裝上刀片網門窗加固後就遭受了棕熊的“光顧”,但僅房屋外部的保溫層被破壞,熊未進入房屋。同時,我們佈設的3臺紅外相機均拍攝到了熊嘗試進入房屋未遂的畫面。透過實地檢查,這一季度過後房屋的刀片網門窗加固儲存完好。這說明,透過刀片網加固門窗能夠很好地阻止棕熊進入房屋。
左桑書記家被破壞保溫層但刀片網門窗加固完好的房屋
右為白瑪回訪時與村米一起檢視我們佈設的監測相機
熊嘗試進入房屋“未遂”紅外影像,剪輯:餘澤申
刀片網圍欄方面,因為搬季路程較遠路況較差,部分牧戶存在未開始使用刀片網圍欄的情況,也有牧戶已經自行安裝了刀片網圍欄,圍住自家房屋或臨時的羊圈牛圈。已使用的牧戶向我們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每戶只發放了6片圍欄,用來圍房屋不太夠;二是圍欄存在被推倒的情況,防不住熊。
關於圍欄的安裝和固定,我們和村民進行了討論,大家認為可以嘗試透過額外的物理加固來增加防熊效果。同時回到冬牧場後,大部分牧戶開始使用國建的磚瓦結構羊圈,鑑於之前存在熊或其他動物進入羊圈的情況,我們再次提醒牧戶可以嘗試使用刀片網圍欄對羊圈的門窗部位進行加固防護。
山水員工白瑪和當地牧戶交流刀片網圍欄安裝的心得
04感慨與反思
其實我一直認為這個專案並不是一個完全成功的防熊專案: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在尕河村並沒有足夠的精力對社群結構、議事規則以及文化進行更為充分的瞭解;而尊重村委會對防熊設施的選擇權力,增加了後期村委會和社群牧民之間達成共識的難度;與此同時,與社群不同的對接人的聯絡,也讓我們體會到社群專案背後不可規避的溝通成本。
想起我和白瑪躺在尕河管護站輾轉難眠,在賓館的浴室裡嚎啕大哭,一天往返尕河村和天峻縣兩次看到的六月飛雪和星星,再到發放完最後一個圍欄後的如釋重負。所幸最後的結果並不差,我們能看到村民在使用著防熊設施,也成功地將熊拒之門外。
這一段自我認可和否定不斷交替的經歷,在記憶裡並非不堪回首的受難而是可貴的經驗。在祁連山的尕河村我第一次體驗到了野外工作的艱苦和危險,也第一次主導了一個社群保護專案的落地,這兩者給我帶了巨大的成長。不知道我還能否再回到那個沒有訊號和自來水、躺在遼闊荒原被星空親吻的小村莊,與村民們親切的說一聲:“戴莫,阿吾zòng(藏語你好的音譯),我回來了!”。
往返途中,與同事白瑪留影於六月的雪中

-END-

撰文/餘澤申
編輯、排版/趙博雅
*本文來自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引用。
如有需要請後臺留言或聯絡[email protected]
作者介紹
餘澤申
餘澤申,自然名芥末,藏文名噶瑪洛桑雲旦。守護荒野戰守護志願者,前山水雪豹團隊顧問,負責過社群保護和紅外資料管理相關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