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山姆的人,被開除「中產籍」?

沒想到,今年最擁擠的賽道竟然是超市。
Costco(開市客)盤踞西南,
胖東來北上引流,
然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還得是山姆。
據最新財報顯示,
中國的山姆會員人數已經突破500萬,
創下歷史新高。
明明是一家在美國主打實惠大碗的倉儲超市,
來到中國後卻貼上了“菁英”標籤。
最低260元/年的會員費買一個“菁英”頭銜,
要不怎麼說逛超市是治癒焦慮的良方呢。
有趣的是,這群“菁英”
把山姆逛成了合理發瘋的“精神病院”。
他們來這裡過戲癮,當巨嬰,滿足特殊癖好,
把這裡當影棚,排解無人陪伴的孤獨。
山姆之大,不光能裝下6000種商品,
還能容下一眾“多少有點精神病”的現代人。
不信,
以下10種“山姆行為藝術家”,
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
🕵🏻‍♂️ 左顧右盼,目光鎖定,確認暗號,組團行動,山姆門口每天都在上演著“臥底接頭”的戲碼。
🕵🏻‍♂️ 這都是因為最低也要260元/年的山姆會員卡,沒有它,進店和買單一樣也做不了。
🕵🏻‍♂️ 想逛山姆又不想付這筆錢的人,在網上催生出了“山姆帶進結賬一條龍”服務:2人帶入10元/次,4人帶入拍單2份。
🕵🏻‍♂️ 雖然是“地下組織”,卻也兼顧“人文關懷”——一起進店後各自散開,自行購物,結賬前收銀臺再度碰面。
🕵🏻‍♂️ 正所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 來山姆不試吃,豈不是白來了?
🍣 據網路流傳的“山姆試吃攻略”顯示,工作日午後是殺進山姆的最佳時間。
🍣 從冷盤撈汁小生蠔開始,牛排、酸菜魚、羊肚菌炒肉,還有餐後甜品瑞士捲,再來兩個陽光玫瑰葡萄作為收尾。
🍣 不買東西只試吃是“菁英會員”們的常規操作,“轉圈排隊”重複領取的他們誓要把山姆吃成自助餐。
🍣 據不完全統計,逛一趟山姆最多可以試吃21次哦(只要臉皮夠厚)。
💸 有人靠“帶進”服務省下會員費,也有人透過研究每一款產品的價籤總結省錢攻略。毫不誇張地說,看懂山姆價籤,立省幾百幾千。
💸 從顏色到字母,山姆有自己的“摩爾斯密碼”。
💸 價籤顏色:
白色,正常價格 / 黃色,特價促銷 / 綠色,有機商品。
💸 二維碼下方首字母:
A,常規商品 / S,季節性商品 / C,清倉促銷 / O,高性價比商品 / MM,山姆特供。
💸 要麼說逛山姆的人均經濟學家,就這調研的勁頭用在哪兒都能幹成大事!
🐘 誰家超市挑高9米,推車大到一隻胳膊都夠不著邊。
🐘 隨手一拿就是一人高的薯片、足球大的棒棒糖和兩隻手抱不住的泡麵桶。
🐘 山姆是城市裡的“巨人國”,滿足無數巨物愛好者們的爽點。
🐘 明明是一樣的產品,對普通尺寸毫無興趣,超大包裝就激情下單。
🚹 山姆現在最紅的產品,不是瑞士捲,不是麻薯,不是烤雞,而是一瓶網傳“喝完就能生兒子”的礦泉水。
🚹 這瓶連續脫銷的“生仔水”(其實就是弱鹼性礦泉水),詐出了多少平時號稱“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父母。
🚹 這是還活在上個世紀嗎?
🚹 誰也別諷刺老一輩為“弱鹼性”保健品一擲千金,看吧,年輕人照樣買單。
🚹 山姆無奈回應:就是普通礦泉水,生仔一說沒有科學依據。
👶🏻 在山姆,購物車裡裝的不一定是“寶貝”,也有可能是重達60kg的成年巨嬰。
👶🏻 想不通為什麼有人看見推車就退化成嬰兒。
👶🏻 也顧不上15kg的載重標識了,一個翻身坐上車,和薯片、巧克力、三文魚擺在一起。
👶🏻 上趕著物化自己。
💐 有人說,獨居人士逛山姆就像太監逛青樓——看見啥都想買,但有心無力。
💐 殊不知有些享受孤獨的人,早已把山姆逛成了公園。
💐 同樣200多塊錢的年卡,同樣的“20分鐘效應”。
💐 趕在每週五鮮花上新時溜達一圈,“又是享受生活的一天呢!”
🥩 逛山姆的強迫症一般分為兩種:
🥩 一種是“野生金牌收納”,掏著顧客的錢,幹著理貨員的活兒。
🥩 凡經過必整整齊齊,摞著放的產品商標還得統一方向。
🥩 另一種是專門分享“山姆囤貨分裝”的博主們,一盒牛排分七份,一袋蝦肉裝5盒。
🥩 哪怕是獨立包裝的魚肉,也得兩塊一組再套一層袋子。
🥩 盒子裝盒子,袋子套袋子,強迫症要的就是一個舒適。
📸 小紅書博主們已多次驗證,山姆超市就是絕佳的拍照背景板。
📸 260元作為會員費有點貴,可是用作拍攝場地使用費就划算多了。不限次不限時,一年四季都能拍。
📸 怎麼拍出生活感?花花綠綠的蔬果區,隨便一個pose就很出片。麻薯和法棍管夠的烘焙區,更是力壓冰櫃區成為“山姆必拍地Top1”。
📸 一句話,只要臉皮夠厚,你就能在山姆預製一整年的朋友圈。
🇭🇰 最近大灣區流行港人北上,反向代購。
🇭🇰 深圳的山姆則是消費降級的港人們的必去之地,甚至開通了往返旅行團。
🇭🇰 點解(為什麼)要去山姆shopping?
🇭🇰 “香港食個飯都$180,係山姆可以買好幾樣嘢,好抵啊(實惠)”。
都說山姆260元/年的會員費
是“中產的入場券”,
殊不知走進來才發現,
這裡充斥著“窮鬼三件套”、“薅羊毛攻略”,
和烏泱烏泱排隊等待0元試吃的人群。
哪有什麼中產不中產、菁英不菁英的,
都是需要親自逛超市的人,
就別分什麼三六九等了。
買著方便,價效比高,拿出去還不丟面子,
不是很好嗎?
這年頭,沒有永恆的中產,
只有永恆的實惠。
策劃:楊柳、J、圍巾方
設計:曲枚
版式:J
36氪旗下生活方式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