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釀酒,是一項最典型的“經驗技藝”。
想要釀出一杯美酒,是一項變數巨大的複雜工程。原料的選擇與配比、水質與微生物含量、酒麴的種類與質量、發酵的溫度與時間、窖池的微生物環境、蒸餾的方法與溫度、儲存容器的選擇……每一個環節中的每一個微小變化,都有可能對結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用數學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對若干因素、無數可能進行排列組合,並最終找出最優解的過程。可以說,釀酒是經驗的技藝,更是經驗的美學。而想要找出最優解,除了憑藉智慧,還要依靠偶爾的頓悟、不斷地嘗試和持續的試錯,需要以成百上千年為單位,在綿長的歷史沉澱中緩慢積累經驗。好酒,幾乎從來都是歷史悠久的。
不過,經驗有時也是一把雙刃劍。許多事,如果純粹依靠經驗進行判斷,很容易在諸多環節中產生微小的偏差,讓不同批次酒體的品質發生波動。想要品質統一,就需要在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精準的標準,並用科學的方式嚴謹執行。
那麼今天,在釀酒過程中,如何才能讓那些經過千百年積累下來的經驗發揮最大的價值,從而真正實現高度的標準化呢?

四川,
中國白酒的“應許之地”

一片適合的土地,是優質酒類出品的大前提。對於白酒來說,四川,就正是這樣一片沃土。
在《華陽國志·蜀志》中,就有對蜀地“於是蜀沃野千里”的描述。此前,透過植矽體研究等植物考古方法,在三星堆遺址中便發現有稻穀、粟的痕跡。自古以來,四川的土地十分適合稻作生長,種類豐富,產量充盈。這裡出產的高粱、大米、小麥等農作物澱粉含量極高,釀出來的酒,香氣濃郁,口感醇厚。釀酒,水也是關鍵。釀酒用的水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才能釀出活酒。四川的水資源充沛,河網密佈。比如著名的川味濃香白酒劍南春,因產地位於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便取用了來自九龍山脈九龍頂的冰川雪水,水質純淨,富含礦物質,極為適合釀酒。另外,氣候也是白酒釀造不容忽視的因素。四川盆地四季分明,溫暖溼潤,年平均氣溫適中。這種氣候,是窖池及酒麴中的微生物菌群最好的舞臺,能夠在充分活躍的狀態裡,將澱粉變成糖,再變成酒。

四川氣候適宜、水網密佈、農業發達,為釀酒提供了良好基礎
可以說,四川就像中國白酒的“應許之地”。
地理條件得天獨厚,讓四川的白酒釀造歷史格外悠久。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樂曰荊,人尚赤,帝稱王。”這表明早在“蠶叢及魚鳧”的古蜀國,就已經出現了釀酒祭祀的現象。從現實的考古發現上看,在三星堆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的陶製酒器,如觚、瓶、盉、杯、壺等器型。其中,三足陶盉可架火暖酒,瓶形杯弧線貼合唇齒,杯光觥影下,印證出三星堆先民飲酒的事實。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器,其中觚、瓶、盉、杯、壺等器型都與飲酒有關
更加可貴的是,蜀地悠久的白酒釀造歷史始終傳承有序。比如今天我們熟悉的劍南春,便最早發軔於南北朝時期,因產地綿竹位於古代地理座標的劍南道,故稱“劍南燒春”。據《舊唐書·德宗本紀》記載,在盛唐時期劍南燒春被選為宮廷御酒。此後,古老的釀酒方法被傳承至今,“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已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劍南春依舊保有中國最古老的釀酒窖池之一的“天益老號”,在這座1500多年曆史的窖池周圍,還有695口明清古窖池。如今,“天益老號”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擁有1500餘年歷史的劍南春天益老號窖池
憑藉特殊的地理優勢、深厚的歷史傳承,作為四川白酒代表的劍南春,在釀造經驗與技法上已無限接近“釀酒排列組合”最優解。在劍南春的酒香背後,藏著傳承自“盛唐的風骨”。

相輔相成的
古老工藝與數字化技術

在坐擁豐富的經驗之後,對於白酒品牌來說,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將珍貴而傳統的釀造經驗,轉化為科學的釀造方法,從而發揮出其最大的價值?
對於這個問題,劍南春首先打出的解法是,用先進的現代工業生產思維,讓傳統工藝變成科學化、資料化的企業執行標準。
從2005年起,劍南春就開始著手搭建名酒研究中心、微生物研究所等高階科研平臺,隨後又與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學等權威科研機構展開深度合作,攜手在傳統工藝基礎上,梳理白酒風味物質與發酵機理的深入研究。2024年,劍南春更一舉完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中日酒麴特徵微生物關鍵基因的表達調控及中國酒麴品質提升研究》,該專案產出了2項企業標準、1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和2篇高水平論文,為行業微生物研究樹立了標杆。此外,劍南春科研團隊透過宏轉錄組和代謝組技術,解析了窖池微生物協同發酵的複雜分子機制,成功揭示了劍南春“香而不衝、綿柔順喉”獨特風味的科學成因,並將相關成果轉化為30餘項技術專利。種種舉措,讓傳統的經驗技藝,變成了現代化的理論體系。

劍南春用數字化方式重新審視傳統工藝
有了理論體系,之後就是結合實踐嚴謹生產。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作為中國頭部白酒企業,劍南春也參與到中國實體工業智慧化轉型升級的浪潮中。
在釀造環節,釀造車間的潤料、拌和、打量水等工序已實現自動化,出酒率與名酒率顯著提升。2024年建成的穀殼清蒸車間採用國內首創立式清蒸、冷卻一體機的全自動生產線,清蒸溫度與時間由計算機精準調控,解決了傳統工藝中谷殼清蒸質量波動問題,提升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而在質量方面,劍南春不僅引入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等國際先進水平的檢測裝置,能夠對酒體中的醇甜類物質等關鍵成分進行精準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與騰訊合作成功打造集質量、生產、流通、營銷為一體的產品生命週期全追溯平臺。該平臺藉助雲技術及大資料運算分析能力,可以透過二維碼對產品生命週期全流程進行資料採集追溯。

劍南春出品的每一瓶酒,都能進行產品生命週期全流程追溯
近年來,劍南春建立並深化了智慧工廠建設,將傳統產業與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深度融合。生產環節更加智慧化,企業管理更加智慧化,今天的劍南春,已經開始釀造被數字化、5G化、人工智慧化的白酒,真正成為以中國名酒基因詮釋高階品質的新標杆。

融合創新,共釀未來

愛喝酒的人,都知道劍南春是川味濃香型的代表,一直以來,劍南春都以傳承自盛唐的傳統釀造工藝引以為傲。如今,“被數字化的白酒”,會顛覆劍南春的傳統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劍南春式的融合創新並非革故鼎新,而是在傳承與延續基礎上,藉助最先進的科技與手段,不斷最佳化、不斷精進,挑戰“釀酒最優解”,讓傳統工藝繼續發揚光大。

劍南春不斷挑戰“釀酒最優解”
3月25日至27日,第11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暨第112屆成都春季糖酒會在成都正式召開。春糖會歷來是白酒品牌的“競技場”,而劍南春今年攜帶了品牌旗下全品系產品亮相,展示出品牌的雄心。本屆春糖會,將舉辦以“融合創新,共釀未來”為主題的CFDF飲食產業發展大會。“融合創新,共釀未來”這一主題,折射出中國白酒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與氣象。而劍南春在近年來所做出的探索、努力與成果,恰恰是對這一主題的最佳註解。
劍南春揚名自盛唐,那是中國歷史中上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而今天,我們憑藉智慧製造轉型和數字化升級,再次迎來了又一個盛世。作為中國名酒高階品質新標杆,劍南春是新時代氣象在白酒領域的典型代表。

如今的劍南春酒廠
長久以來,我們為何總是難以割捨川味濃香?這是因為以劍南春為代表的川系白酒始終在繼往開來。就像在“被數字化的劍南春”裡,我們不僅能喝到傳承有序的“盛唐風骨”,更能喝到銳意進取的“新時代氣象”。
策劃丨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丨李雨旋
作者丨morlee
設計排版丨譚二
圖片來源丨劍南春 視覺中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絡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