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真沒打算給85花留活路

本文授權自:柳飄飄了嗎
ID:DSliupiaopiao
沒有什麼比合影更適合用來觀察內娛女星格局的變化。

2021年,《嘉人》雜誌釋出了一張在當時頗為轟動的大合影——

李冰冰坐鎮C位,宣誓著大花集團對娛樂圈的絕對統治;張雨綺、孫儷並85花幾位核心成員分佈其兩側,代表影、視、綜的中堅力量。
而今年的版本,局勢卻完全洗牌。
大花集體歸隱,順位繼承第一號的天仙坐到了C位。楊冪、劉詩詩仍然緊靠中心,加上90花top line的楊紫,三年間,新一代幾乎要取代大花的生態位。
但我在其中看到的更大的變數,其實是幾位新面孔——
惠英紅,姚晨,宋佳,辛芷蕾。

這些來自不同世代、卻向來都以“青衣”路線在內娛(被動)低調耕耘的實力女演員,在近幾年實現了巨大的突破,將影響力帶到了作品之外。

宋佳與姚晨同時還代表了殷桃、馬伊琍、海清等同輩的榮耀,她們與大花活躍於同一時代,卻多少年被遺忘在燈光外,一直默默發力,才熬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新世界。
而辛芷蕾所代表的,則是與85花分庭抗禮的85青衣陣列。
她們如今也正沿著前輩鋪設的道路,一步步朝著更中心的位置逼近。
我很有信心,內娛正處於一個分水嶺——
一個屬於85青衣的時代即將到來。
流水帶不走沉金

“花旦”和“青衣”都引用自戲曲,可如今在內娛的用法已遠不如原語境那麼明晰。

外貌?戲路?實力?領域?流量?商業價值?
用這些框架來區分,基本都沒辦法明確劃分。
在我看來,內娛的“花旦”,大體指代的是那些在作品之外還能有星光與紅氣的女演員。
而所謂“星光”“紅氣”,說白了也就是有讓大眾窺探、八卦的娛樂價值。
哪怕湯唯這種看起來最人淡如菊的,也有“拉鍊門”這種精彩往事。
至於“青衣”呢,它基本就是個筐,那些歸不進“花”的都可以一股腦塞這裡。她們是被挑剩下的,是有能力做演員卻沒運氣當明星的一群人。
客觀來講,大花們的“讓賢”,為青衣的崛起提供了可乘之機。
因為85花及新生代流量花在紅氣上固然不輸大花,實力卻完全沒有可比性。而與其等待流量花遙遙無期的成長,把關注分給已然羽翼豐滿的青衣們,對我們顯然是更划算的方案。

宋佳就是最突出的例子。

她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是金雞影后和n料視後,電影、劇集、話劇、音樂各領域都幹得漂亮。但幾乎到今年,她才剛剛達到她應得的咖位,在內娛版圖分得一席之地
今年她還有《好東西》《山花爛漫時》兩部大作在手,明年頒獎季若能再贏得幾座獎盃乃至迎來滿貫,再再再飛昇也是指日可待。
娛樂圈是一條河流,再頑固的泥沙終究會被沖走,而真正的金子,反而會隨著時間逐漸露出本色。
與宋佳一樣歷經多年冷遇才冒出頭來的,有張小斐。

張小斐大學時是楊冪的同學乃至室友,但二人卻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軌跡。

多年以不受重視的喜劇女演員身份闖蕩,雖跟隨賈玲混成春晚常客,也漸漸有了些名聲,卻總是不被正視。

直到那部叫《你好,李煥英》的電影橫空出世。

張小斐精彩的地方是,她的發跡與賈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可她愈發證明,賈玲只是給了她機會,而不是給了她成功本身。

《你好,李煥英》中細膩自然如春風的表演,至今讓人一眼鼻酸。

到《熱辣滾燙》中搖身一變,刻薄勢利的市井氣息都要溢位螢幕,尤其是那些生動的肢體語言,要知道同輩的女演員有些甚至還沒搞懂怎麼用臉演戲,遑論身體。

再到現在正播的《好運家》。

此劇真可謂集內娛家庭戲雞飛狗跳傳統之大成,全靠張小斐的詮釋才扛住。

不論聲色俱厲的爭吵。

還是越放大越耐品的微表情處理。

張小斐一直在證明,她的影后並非靠的資源、時運,她也完全有能力離開賈玲獨自行走。

當然啦,能離開未必就非得離開,神仙搭檔幹嘛非要拆夥?

明年張小斐繼續出演賈玲第三部執導電影《轉念花開》,並有大導滕華濤的女主劇《檢察官與少年》,資源少而精。

此外坊間盛傳她將擔任周星馳新片女主,真假未知。

總之,咱媽未來可期!

而另外一個耕耘多年,後憑一部作品躥升的85後“新秀”,是高葉。

前十幾年籍籍無名,去年變成國民大嫂,今年就是謀女郎了。

被迫低調的人,一經露臉,就會開始長期露臉。

從金鷹獎到百花獎,今年高葉的眼淚有點不大夠用。

統一話術是:我緩一緩。

相比張小斐的穩定心態,看得出高葉是真的反差,表面有多冷酷御姐,內裡就有多手足無措。

尤其,多少有點餓狠了的人突然走進自助餐廳的狀態——

明年待播的劇,已經積累到了六部之多,且題材重合率略高。
現在我對高葉的期盼是,能儘快調整好心態,適應自己的新位置。好餅是吃不完的,保持飢餓感更有利於走得長遠,坐十幾年冷板凳積蓄的能量不需要這麼快用出來。
如果是真金,那就無需懼怕細水長流的淘洗。
一朝選在君王側

一個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是,無論成色如何、質量高低,宮鬥劇似乎永遠是最捧女星的題材。

當年《步步驚心》《宮》開啟了85花的時代,而85青衣的中堅力量亦有不少是從後宮中脫穎而出。

打頭陣的自然是《甄嬛傳》選送的後宮二拽——
蔣欣與熱依扎。
兩位新疆出來的少數民族姑娘,都自骨子裡冒出一股野生氣息,讓人覺得新鮮又危險。

熱依扎的事業是坎坷的。

個人特質過濃,性格脾氣過強,這都是混娛樂圈的大忌。

如果再加上對藝術有追求、有信仰,那基本十之八九,是要變成大眾多年後偶然想起的一枚遺珠的。

好在,命運也是眷顧她的。
《山海情》一個讓她露盡鋒芒的水花,足以讓人重新審視過去對她的誤解和偏見。
原來,她只是想要好好地去當一個演員。
這篇文章提名她的原因是,整個2024都不見人影的她明年終於又有新作了,而且是兩部。

對熱依扎的業務能力我自然有信心,她這種拍戲的節奏也絕對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角色,但劇作本身的質素卻是不可控的,希望她能在有限的資源裡挑到尖貨。

期望熱依扎亦如她理解水花的方式——
一路笑著走向希望。
至於蔣欣,地球人都知道最近咱貴妃娘娘有多風光滋潤,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滿蒙八旗放在一起,也不及娘娘鳳儀萬千”。
可算是又體驗到了“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滋味。
明年的視後到底咋分啊?宋佳這邊強得可怕,可蔣欣在《小巷人家》裡的表現又實在值得大大的褒獎。

都知道蔣欣會演戲,但直到遇到這麼一個靈魂式契合的角色,我們才懂她能好到什麼程度。

可一翻她待播作品,還怪心疼的,庫存不少,可都沒能坐鎮主角,還要給其他大咖抬轎。
但無妨,我有信心,明年我們欣欣子視後提名見,必定收拾收拾就升咖!
然後,再是兩部同期對打的劇裡出來的娘娘們——

辛芷蕾,童瑤,譚卓。

三人年齡相近,命運卻大相徑庭。

辛芷蕾發跡極晚,真正進入大眾視野,也才是16、17年的事,大器晚成;

而僅大她一歲的童瑤,從大一(2002年)就開始拍戲,隔年就因沸沸揚揚的“被家暴事件”被全國認識,再加上頂了個“小章子怡”的名頭,屬於出名甚早、

黑紅摻半

的型別;

至於譚卓,她並非頭部院校出身,早期事業也一直在小眾的文藝片和話劇領域闖蕩,屬於內娛“邊緣人”。直到《我不是藥神》與《延禧攻略》同年播出,才讓很多人知道了還有這麼個人。

混得最好的自然是童瑤。

《如懿傳》拯救了口碑,重回大眾視野,也重新加入了85一代的角逐。

20年,《三十而已》大爆,憑此作拿下白玉蘭視後。

同年,憑《大江大河》再摘金鷹視後。

離奇的巧合:頒獎的是兩個寄了的李姓瓢蟲

獎項水不水的另說,童瑤在這幾年絕對晉升到了85青衣頭部的位置。

明年的待播劇從各色女性劇到劉慈欣改編,好幾個重要的餅。

且,除了《了不起的她們》被宋茜壓番,其他都是第一順位主角,風光的嘞。
附贈一個奇趣小瓜——

去年一場活動上童瑤恰好碰上楊紫瓊,米歇爾楊女士莫名其妙突然對她說道:“我特別喜歡范冰冰,她不需要很好的導演和編劇”。

童瑤一邊點頭一邊表情尷尬地眼睛亂飄。
很多人理解為,這是楊紫瓊隔著小章子怡諷刺大章子怡不會演戲。
anyway,反正童瑤如今也是受過奧斯卡影后耳提面命的人啦,今後走花路吧。

再說辛芷蕾,《繁花》中的李李雖好,但多少讓人覺得她戲路受限,只會演豔光四射的惡女,所以後續一直在看她各種嘗試突破。

《喬妍的心事》裡演常年在邊陲摸爬滾打的村婦。

《逆行人生》中又演能顧家能闖蕩的中年婦女。

按說這倆都是好餅,可偏偏口碑全撲,也沒給辛芷蕾帶來多少正面反饋。
接下來她的資源更牛了,從姜文、曹保平到王家衛可能存在的《繁花》影版,還有一部主演劇、一部主演電影,型別全接觸,影視兩開花。

不過我有時會想,深度和廣度,對演員來說何者更具有優先順序?

把最擅長的角色演精、與同時駕馭多種形象,不都能證明自己嗎?
當然未來的路是辛芷蕾自己挑的,哪條走得通只能她自己去試。
如今她運勢這麼猛,估計一時半會也停不下來猶豫。
一直在凡間

這時候有人要問了:譚卓呢?咋還沒提她就下一part了?

別急,正要說呢。

一方面譚卓確實是靠寧馨兒一角破圈的,但另一方面,其實她更適合放在這一門類裡——

“電影圈下凡咖”。
不同的是,許多大花一下凡拍電視劇就各種水土不服,連周迅這種大把視後在手的也不免在《如懿傳》栽跟頭。
而如譚卓這樣原本事業重心在文藝片的,一轉換到商業賽道,反而完全看不出“下凡”的點在哪兒,她明明一直很“凡”啊。

譚卓的起點正好接棒的是郝蕾的女郎位置,卻也因此一直和郝蕾捆綁在了一塊。

《春風沉醉的夜晚》
的確,無論面相氣質,還是脆弱、疏離、倔強、神經質的表演,譚卓和郝蕾都有不少相像之處。
《Hello!樹先生》

但她不同的是,郝蕾有著強烈的藝術家認同,故始終沒有真正走近大眾,更享受當一個孤獨創作者。而當譚卓來到商業影視中,她卻沒有絲毫不適應,反倒天生就適合幹這個。

對藝術片演員的表演,普通觀眾往往覺著瞧不出重點,而譚卓演戲是有彩的。
也看得出譚卓挑劇本眼光線上,從《延禧》《藥神》到《誤殺》《沉默的真相》《對手》,前幾年她年年都有有效播出作品,口碑票房都能扛。
但這兩年她動不動給自己放個假,生活、度假、運動、帶娃,最重要的醉心於她的另一事業——藝術。

不聲不響,個展都辦了幾個。

今年抽空上了個新電影,和賈冰合作的《末路狂花錢》,口碑一言難盡,但票房出彩,是她試水喜劇的碰頭彩。可見性子雖然活泛,但譚卓內在有著極強的定力和很清晰的規劃。

真正迴歸影視行業還得看明年。
都知道譚卓為《延禧》學過崑曲,為《藥神》學過鋼管舞,為《西小河的夏天》學過越劇。
新劇《雲雀叫天錄》直接演了個旦角兒,釋出的人物海報味兒極正,品得出民國名伶的風采。
右圖為張君秋先生
另外還有兩部劇《孤鷹》《薔薇風暴》………耳熟不?前面盤高葉時也有這麼兩部。

這兩位明年有兩部合作劇!

管你們嗑不嗑反正我先嗑了。
除了譚卓,還不得不提另一位從文藝片轉入大眾視野的演員——
任素汐。
她沒有其他85青衣得天獨厚的長相優勢,更遑論前文所提的“星光”“紅氣”。
然而,她卻有著制霸級的天賦。
《驢得水》中幽深怪誕的人性,除了她似乎沒有誰能演得更到位。

在《漫長的季節》裡客串罵街老闆娘,又讓觀眾體會到,原來自然到猶似紀錄片的表演,是可以讓人驚掉下巴的。

區區三分鐘的戲,起承轉合,完成度之高,叫人直呼過癮。

這風頭,足以蓋過很多演員整個事業。

自命不凡者才有“下凡”一說,好的演員一直在凡間待著。

2025年,任素汐也是要上桌了。

幾部待播劇,清一色坐鎮女主,配戲的也都是知名大生,希望能闖出新名堂。
重開,重整旗鼓
還有幾個人原本不屬於這個範疇,但因為各種原因被迫進入了這條賽道。來者是客,說不得也要給她們留出版面。

前文說了,“青衣”本是被挑剩下的人,但有些原本已被挑走的“花”,時運不濟也可能被半路拋棄。

例如馬思純,例如佟麗婭,又例如白百何。
馬姐是星二代,是金馬影后,從張一白、曾國祥、徐克、婁燁、李玉合作到許鞍華的頂尖資源坐擁者。
可這樣的開局卻依舊混得不溫不火,真可謂時也命也,也可謂性格決定人生。
明年待播劇,她要分別為張若昀、郭麒麟兩位男頻小生抬轎。
唯一一部女主劇《盛怒》,目前最大的水花是有個男演員因為稅務問題上了熱搜。
這位老兄就是《慶餘年》裡飾演太子的張昊唯。
馬姐啊馬姐,你上輩子和男頻劇結下什麼樑子了嗎?怎麼被迫害成這樣?

馬思純最大的問題完全不在外界,而在於內裡。只有她徹底準備好了重新迴歸世界,才有辦法談徵戰內娛。

明年或許不會是她重新發光的一年,卻也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為她加油。

再說丫丫,她大概是少數在“離婚”這件事上沒多少收益的女星。

2021年與陳思誠離婚,2021年開始深受緋聞和網暴困擾,一度銷聲匿跡。

也正是在那時,《完美關係》《愛的釐米》等3、4分劇幾乎要衝垮她的口碑,讓她被冠上“內娛頭號爛片女王”的稱號。

恢復單身沒有帶來我們想象中的大女主劇本,反而讓佟麗婭進入了極為艱難的重開期。熱度低,資源虐,名聲差
讓人幾乎忘了,她還是拿過金鷹視後的人。
陣痛期一直持續到今年才見好。

播出新片幾乎全部坐鎮女主,效果雖一般,但《狗陣》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誤殺3》重新與陳思誠建立合作,還抽空入圍了一下金鷹獎,這些對她重奪影響力都是好兆頭。

待播列表,與焦俊豔搭檔的《雙食記》劇版,與宋佳聯手的雙女主片《輕於鴻毛》,都是明年值得期待的好戲。
另外,還未播出的《誤殺3》及後續的《鏢人》《流浪地球3》等大ip,也將成為丫丫翻身仗最重要的籌碼。
現在,我們終於聊到這位可以列入內娛降咖名人堂的女演員:白百何。

提到白百何,我總是會感到一絲惋惜,且這無關我個人對她的評價高低、印象好壞。

試想,在“出軌門”事件前的白百何是什麼勢頭?

《失戀三十三天》,票房殺入當年前十,開啟國產“小妞電影”神話,白百何獲百花影后及金馬影后提名;

《捉妖記》,登頂內地票房冠軍,重新整理影史記錄,白百何獲金鹿影后及金雞、百花影后提名;

《滾蛋吧!腫瘤君》,國產片票房年度前十,白百何獲華表影后,進入準滿貫等待區。

這還只是撿了她最代表性的作品和獎項來提,沒法一一羅列。

總而言之,2017年之前的白百何別說85花,連大花都要忌憚三分。這種能扛票房能拿獎,還有一整個京圈做後臺的人,這麼多年還沒出現第二個。

就這麼說吧,靠著年輕時打下的基業,白百何至今都能排到內娛女演員總票房第四、一番票房第二,恐怖如斯。

不論你認不認可她的能力,這樣的實績都證明,白百何曾是內娛最有前途的女演員。如果不出意外,如今各種頂刊大合影裡坐C位的很可能就是她。
然而意外就這麼水靈靈地出了。

從最接近大花的85花,到聲名狼藉、人人喊打,真的就是一夜。

自此,光芒萬丈的白百何開始被迫走上了內娛青衣的戲路,以求突破形象,改造輿論。

但兜售女性危機感的《門鎖》、反思婚姻圍城的《我們的婚姻》、涉足懸疑正劇題材的《檢察風雲》,皆以敗北告吹。

今年兩部看起來配置不錯的劇,也都詭異地撲了街。

那場屬於白百何的強勢迴歸,我們至今沒見到。

最主要原因,或許是長時間處於低谷,靈氣損耗、技藝生疏。

如今白百何的水準依舊在大部分85花之上,可是跟青衣們相比則有點不夠打。

更要命的是,在經歷了資源腰斬,以及錯過了她最黃金的時期後,她現在沒有辦法像從前那樣,手握最適合她的劇本和角色,依照個人特質去發揮專長。

市場對她的信心已經大減,她已經沒有籌碼在圈內博弈了。
從頭部大咖、主動優勢者變成被動者,以及身份轉化後的不適應,才是白百何眼下最大的困境。

《好團圓》的表演有點致敬龜丞相

最後複習一下白百何巔峰時期的表演挽下尊:
結語
其實“85”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時代性,不是說這一代女演員有多特別,而是她們恰好在當下成長到了自己最能拼能闖的年紀。
本文提到的所有女演員,事業都充滿了起起落落。她們有的是被放逐到了這條賽道,有的是拼盡全力才爬到這個擂臺,命運殘酷,她們沒有那個福氣賺舒服的流量錢,只能靠賣硬實力來存活。
“青衣”總給人清苦、深沉之感,好似天生就不如花旦來得光鮮耀眼。
可要記得,京劇四大名旦裡可有三個工青衣,這本來才是屬於大女主的行當。
我不想把這個詞彙變成劃分女星地位的標籤,而更想把它視為一條不同的道路。
不必受大眾目光裹挾,或許反而是她們潛心修煉、打磨實力的優勢。
如今就是青衣花旦同時交卷、等待驗收的時刻。
屬於青衣們的血路,以宋佳為代表的前輩已經拼殺出來了。
接下來,將有無數前仆後繼的女子,一步步把這條小徑踏成康莊大道
-End-
推薦閱讀
weibo @時尚InsLady   小紅書/影片號 @InsLady

INSLAD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