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合夥人大變局

2025年,阿里合夥人名單上共有17人的名字。相比2019年的38人已少去過半。
這背後是組織的新陳代謝,也是業務擴張後的聚焦與重塑。
5月9日晚,新版合夥人名單釋出前,馬雲現身阿里總部“創業公寓”湖畔小屋,這裡復刻了26年前,阿里的起點——湖畔花園16幢1單元202室。
一進門右手邊的牆上,馬雲看到了一行字:“發展是硬道理”。這是2008年,自己在困難時期寫下的。
同一天,阿里CEO吳泳銘在內網發了帖子:“今天阿里巴巴依然在創業。”
阿里2025年財報顯示,其合夥人進一步減少,從去年的26名變成17名,這與其高峰期的38人相比,已是少了大半。
最新一期的9位退出者包括:兩位十八羅漢——彭蕾、戴珊;兩位財務出身的核心人物——原董事會主席張勇、原集團CFO武衛;來自UC(瀏覽器)系的悍將——原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俞永福、原阿里健康CEO朱順炎;以及餓了麼總裁方永新、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副總裁宋潔。
▲材料來源:阿里財報
其中:
彭蕾、戴珊,是阿里創始人,1999年起便跟著馬雲打天下。
彭蕾曾被稱為“馬雲最得力的助手”、“支付寶女王”。
2010年阿里年會上,馬雲當場怒斥支付寶:“爛,太爛,爛到極點。”
彭蕾臨危受命成為支付寶的CEO,帶領支付寶快速發展。
此後,升級而成的螞蟻金服,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獨角獸企業,到2018年彭蕾卸任時,估值已超1500億美元。
老將戴珊,馬雲的學生,1999年馬雲告訴她,“每個月500元,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期,到底會不會成功也不知道。”
但她毅然加入,先後在客戶服務、銷售、使用者介面等多個部門建功立業,直到成為阿里最有權力的女人”——2021年履職阿里國內數字商業板塊總裁,扛起阿里近七成營收。
2023年戴珊卸任,轉而協助籌建阿里巴巴集團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一線。
張勇與武衛,同在2007年加入阿里,財務出身。
“逍遙子”張勇從淘寶網CFO起步,曾任職天貓總裁、集團營運長、集團CEO和董事會主席,其顯著貢獻是成立天貓、創立雙十一購物節,於2023年9月交棒蔡崇信,轉身做起了投資人。
武衛一直專注於財務條線,2013年出任阿里集團CFO,2019年兼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曾先後主導Alibaba.com在港上市、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及港交所二次上市,2022年卸任集團CFO和戰投部負責人。
俞永福與朱順炎,曾與汽車大佬何小鵬,共創UC瀏覽器。2013年8月阿里入股UC,俞永福因此加入阿里。
他先後接管了高德、阿里媽媽、大文娛業務,並於2021年7月統管了阿里生活服務板塊。
2024年3月,俞永福卸任阿里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作為阿里巴巴員工的俞永福,經馬雲“特批”沒取花名,但他有外號——“俞三點”。
因為阿里每月開總裁會時,不管討論的問題有多複雜,他總能總結成“1、2、3”三點。
值得強調的是在最新合夥人名單裡,阿里18羅漢已只剩馬雲、蔡崇信、吳泳銘三人。
而退出的9人中,年紀最小的戴珊才48歲,年紀最大的武衛也僅57歲。
此次瘦身後,阿里巴巴合夥人中,50歲以下(含50歲)佔比已接近一半。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被業內稱為阿里“太子”的蔣凡,進入阿里最高權力組織——合夥人委員會
目前,蔣凡任職阿里電商事業群執行長,其負責的業務線也剛剛進一步擴張: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面向全員的郵件中表示,餓了麼及飛豬兩大業務,併入中國電商事業群,負責人均向蔣凡彙報。
39歲的蔣凡,是目前阿里高管中最年輕的一位
蔣凡因創業專案被阿里收購而加入,當時,他只有28歲,出任淘寶無線事業部資深總監。
2014年,蔣凡牽頭負責手淘的無線化轉型,同時打造了淘寶的內容生態;2017年12月,蔣凡升任淘寶總裁,此後又兼任天貓總裁。
2019年,33歲的蔣凡就出現在阿里合夥人名單中。
美團創始人王興,還曾因此在朋友圈表示,“接下來幾年,(電商)就看拼多多的黃崢,和淘寶天貓的蔣凡這兩個聰明人如何較量……蔣凡如果能贏這一仗,那就是當之無愧的阿里CEO接班人,如果他有興趣幹這活的話。”
不過,2020年4月,蔣凡因為私人問題,被取消阿里合夥人身份。
此後,他被調往新成立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出任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總裁,彼時,這是阿里的邊緣業務。
但挑戰也是機遇。蔣凡入局後,海外業務很快做出成績,阿里國際一度成為整個阿里增速最快的板塊。
隨著海外業務地位提升,2023年,蔣凡重新回到阿里合夥人名單。
2024年11月21日,蔣凡調回電商業務線,任職阿里電商事業群CEO。
目前,蔣凡掌管著阿里電商的“核心”:淘寶、天貓、阿里國際、1688、閒魚、餓了麼、飛豬等,相當於接管了阿里的基本盤。
2025年經過調整後,阿里巴巴合夥人中已有4名80後,除了蔣凡,還有云智慧條線的資深副總裁王磊、副總裁蔣江偉,以及集團首席技術官吳澤明。
▲材料來源:阿里財報
王磊在阿里從基層做起,歷任多個崗位,內部被稱為“救火隊員”,他早年負責淘點點業務,後出任阿里健康CEO。
2018年阿里收購餓了麼後,他接手擔任CEO,曾任職本地生活服務總裁,目前調任雲智慧高階副總裁。
另一位80後蔣江偉,2008年加入阿里,主要負責阿里雲業務線,長期從事高併發分散式架構、高可用架構、雲計算領域的工作,2019年與蔣凡一同成為阿里合夥人,目前任職雲智慧集團副總裁。
實際上,蔣凡、蔣江偉並非最早一批成為合夥人的80後。2017年,阿里合夥人名單便首次出現80後——吳澤明和胡喜。
吳澤明,2004年4月加入淘寶,內部評價其為“一線技術崗位成長起來的技術型高管”。
他曾任新零售技術事業群總裁、本地生活業務首席技術官、阿里達摩院副院長等職務。
目前,吳澤明仍為合夥人,任職集團首席技術官、餓了麼董事長兼執行長。
但在最新分工中,餓了麼相關業務,他需向蔣凡彙報。
當然,阿里合夥人也有“80後”少壯派退出。
蔣凡之前,阿里最年輕的合夥人是胡喜,他2007年加入阿里,是支付寶元老,他主創了第一代的支付寶中介軟體,2017年升任阿里合夥人,2019年任職了螞蟻集團CTO。
與眾不同的是,胡喜大學是英語專業,因為實在“不來電”,他苦熬兩年後,毅然輟學回家,後來跟著書本自學C語言,成功轉型技術。
2006年,阿里在大連招聘,胡喜去看了下,並沒加入。
但此後,阿里的HR逢年過節便打來電話,只問他過得好不好,胡喜感覺“這公司不錯”,一年後加入了阿里巴巴,一干就是13年。
2020年,胡喜從阿里巴巴離職。2024年,他轉戰京東,擔任京東零售技術研發與資料中心負責人,成為了阿里的競爭對手。
合夥人的調整,也體現了阿里業務邏輯的變化。
1999年成立至今,阿里的業務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9年至2007年,阿里業務模式基本成型,陸續推出淘寶網、支付寶,B2B業務上市。
第二階段:2008年至2014年,阿里進入快速發展期。
2009年阿里雲成立,第一屆雙11舉辦;2010年聚划算推出,手機淘寶上線;2011年,天貓分拆獨立發展。2014年,登陸美交所,天貓國際問世。
阿里合夥人制度的創立,即是在第二階段
2009年9月10日,教師節,阿里巴巴10週年晚會上,馬雲宣佈,18位阿里巴巴創始人辭去“創始人”的身份,變成集團合夥人。
2013年9月10日,4年後的另一個教師節,馬雲以內部郵件形式披露了合夥人制度,“在前三批28位合夥人選舉的過程中,對每一個候選人激烈地爭論,對公司重要的決策深入討論,積累了很多經驗。”
2014年,隨著在美上市,阿里合夥人名單首次對外公開。
以2014年6月招股書為準,當年共有27位合夥人。
其中22名來自集團管理層、4名來自小微金服(螞蟻金服),1人來自菜鳥網路。
▲2014年阿里合夥人名單,來源:阿里公開檔案
彼時,十八羅漢中,有7人入選阿里合夥人,分別是馬雲、蔡崇信、吳泳銘、彭蕾、戴珊、金建杭和蔣芳,佔比達到26%。
27名合夥人中,按照創始人、公司培養的管理人員(加入超10年的非創始人管理層)、外部引進人才劃分,比例為7:9:11。
此後,2014至2019年,阿里業務發展進入第三階段——多元化佈局。
2014年赴美IPO時,阿里的招股書上只有兩項主要業務收入——核心商業和雲計算;上市之後,阿里快速多元擴張,到2019年,除上兩項業務,還增加了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業務板塊。
5年間(2014年—2019年),阿里巴巴業務線大量拓展。
其中,零售商業和跨境電商方面,增加了盒馬、銀泰百貨、Lazada等公司佈局;生活服務業務線涵蓋口碑、餓了麼、飛豬;創新業務包括高德、釘釘、天貓精靈;數字媒體及娛樂包括優酷、UC、阿里影業、大麥、阿里音樂等。
伴隨著業務擴張,2019年,阿里合夥人的數量增至38人,這是至今為止的最高點。
▲2014-2019阿里合夥人數量變動
來源:光大證券研究所相關公告
但2019年是一個轉折點。
疫情影響下,全球消費疲弱;與此同時,拼多多、抖音迅速崛起,網際網路零售競爭壓力劇增。
高盛報告顯示,2022年,淘寶天貓的市場份額下降至44%左右,較2019年的66%下降22個百分點。
危情之下,阿里對業務線擴張踩了剎車,業務發展逐步進入第四階段。
2023年,阿里啟動“1+6+N”改革:迴歸淘寶、迴歸使用者、迴歸網際網路。同年,張勇辭任,蔡崇信接棒。
2024年,阿里巴巴進一步明確戰略——聚焦電商、雲計算兩大核心業務,收縮外部大量非核心業務,及非核心投資
這期間,阿里巴巴合夥人隊伍,也隨之調整。
2022年,螞蟻集團管理層退出阿里合夥人組織,當年9名合夥人退出。此後幾年,阿里合夥人數量進一步減少,直到如今的17人。
2025財年阿里巴巴17名合夥人名單,來源:公司公告
目前,17名合夥人多數是阿里核心業務一號位,或核心技術負責人,這意味著頂層權力更加貼近一線,有利於阿里創業精神的貫徹。
其具體構成中,除阿里集團主席蔡崇信、CEO吳泳銘,還包括業務條線負責人——電商事業群CEO蔣凡,虎鯨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樊路遠,高德地圖董事長劉振飛,餓了麼董事長兼CEO吳澤明,菜鳥集團董事兼CEO萬霖,以及技術負責人——達摩院院長張建鋒、阿里雲副總裁蔣江偉等。
1999年2月,杭州“湖畔花園”小區,馬雲帶著17個人,成立了阿里巴巴。
2010年,阿里合夥人制度試執行,又稱為——“湖畔”合夥人制度。
本質上,阿里合夥人制度是透過制度安排,掌握公司控制權,保證核心創始人和管理層的權益,同時傳承他們所代表的企業文化。
制度的建立,往往是形勢倒逼。
2005年8月,阿里獲得雅虎10億美元融資,雅虎中國成為了阿里的最大控股機構。交易後,雅虎佔股40%、馬雲及創始團隊佔股31.7%、軟銀佔股29%。
此次資本運作,形成三足鼎立股東格局,而馬雲團隊首次面臨失去控制權的風險。
隨後,2009年,馬雲的朋友——雅虎CEO楊致遠離職,雅虎與阿里的關係迅速惡化。最終,馬雲、蔡崇信歷經多輪談判,回購了雅虎的部分股權。
但這治標不治本。
如何保證創始團隊的控制權?較為普遍的方式是,建立AB股結構。
Google、Meta(原Facebook)、京東、小米等企業,均透過發行AB雙重股權結構股票,實現投票權配置權重,向創業團隊傾斜。
而馬雲則參考了投行高盛、諮詢公司麥肯錫的治理架構,最終選擇了“合夥制”。
阿里合夥人透過擁有提名(或在有限情況下委任)董事會成員的權力,進而實現對董事會的控制力。
在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中,合夥人委員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合夥委員會負責組織合夥人選舉事宜,以及管理延遲現金獎金池。
要成為阿里合夥人,透過合夥人委員會稽核,是第一道關。
對於新提名的合夥人候選人,合夥人委員會將進行評估,決定是否向全體合夥人提交提名。而候選人需要全體合夥人至少75%的批准,方能當選合夥人。
合夥委員會由不少於五名、不多於七名合夥人組成。目前成員包括馬雲、蔡崇信、邵曉鋒、吳泳銘以及蔣凡。
其中,邵曉鋒,人稱“郭靖”,刑警出身。
2005年,在馬雲邀請下加入阿里巴巴,此後他先後擔任CEO助理、淘寶網副總裁、支付寶執行總裁、B2B中國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務,是阿里第一任首席風險官。
吳泳銘是阿里004號員工,最年輕的“十八羅漢”,花名為“東邪”,但內部卻被稱為“吳媽”。
據說,當年跟隨馬雲北上時,大家分的宿舍都有一個“媽”,吳泳銘也管了一個宿舍,因此被稱為“吳媽”。
1999年,馬雲在杭州創辦阿里時,21歲的吳泳銘,是第一個加入其中的程式設計師。此後,他歷任支付寶首席技術官、阿里媽媽總經理、淘寶首席技術官、阿里巴巴集團搜尋、廣告及移動業務的負責人等職位。
2023年9月10日,蔡崇信接棒張勇出任執行董事長,吳泳銘則出任執行長。
入選阿里合夥人,存在一定的門檻及約束。
阿里規定,有資格入選的合夥人候選人必須展現以下特質:一、擁有高尚個人品格及誠信;二、在阿里巴巴集團連續工作不少於五年;三、對阿里巴巴集團業務作出貢獻的業績記錄;四、作為文化傳承者,持續致力於實現阿里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以及與之一致的特徵和行為。
而合夥人的主要職責是,體現和促進實現阿里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
根據阿里披露,任何合夥人,如果違反《合夥協議》中規定的標準,包括未能積極宣揚阿里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或存在欺詐、嚴重不當行為或重大過失,可經在正式召開的合夥人會議,表決予以免職。
當然,阿里合夥人制度,也是核心人才的儲蓄庫,核心團隊基本從該組織中產生。阿里合夥人制度匯聚了大量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這幫助阿里培養了自身的“帥”和“將”,而非過於依賴外部人才的引入。
2019年9月10日,馬雲在內部信中稱,將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由張勇接棒。
此前,他總是會問自己,“馬雲,你會生病,會死,會瘋,會又老又傻,如果你突然死了、出車禍了,公司會怎樣?所有人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
合夥人制度的建立和施行,讓馬雲安了心。
在“一人一票”的框架下,決定阿里未來的,將是集體的判斷,而非某個人。
在馬雲的構想裡,阿里巴巴要活過102歲。
102年,很多人都會被遺忘,但制度可以延續。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溫佳寧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