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 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一時間,不知道是應該說這群學生和家長過於天真、太過信任中介機構,還是要diss這群黑中介,為了賺錢什麼故事都敢編出來…不止是帝國理工,LSE、UCL、KCL、曼大等10所英國大學,也傳出訊息要開始QC反查行動。被查出來申請背景造假後,很多大學都是直接作出開除決定,或者進行學術不端聽證會,但大機率最終還是開除的結局,且已繳納的幾十萬學費,也不會退還,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英國這邊查學術誠信查得幹勁十足,美國那邊也沒落下。最近還爆出,就在今年美本申請季,有一位中國申請者在申請NYU時,其所提交的申請材料也是造假的。
圖源: ENW 個人及家庭的影響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部分學生只看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為了讀名校,存在僥倖心理;而有些家長則對孩子的期望過高,過度焦慮,認為只要能進入名校,一切都值得,放縱孩子申請造假。當然,這其中,黑中介的逐利行為也不可或缺。部分黑中介為了追求利益,誇張自身實力,承諾“保錄取”,為了達成家長目標,偽造申請材料、提供虛假推薦信等,形成不良產業鏈;還有些學生和家長或許原本並沒有想要申請造假,只是因為資訊差,過於相信中介,所以被誤導,間接被扣上了學術不端的帽子。但不論申請造假的出發點和過程如何,結果肯定是嚴重的,不僅學生本人會遭遇開除,已繳納的學費也無法追回,還會影響到日後的中國申請者,令海外大學對中國申請者產生學術不誠信的刻板印象。海外大學為了確保招生質量、維護學生聲譽,自然會對屢犯學術不端的中國申請者群體更加嚴格。不僅對申請材料謹慎核實,還會增加篩調、面試環節等,來評估申請者是否存在造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