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25天
特朗普給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關稅的寬限期即將結束,週三有訊息稱他可能會再給一個月的寬限期,但他週四在Truth Social上宣佈,針對販毒和芬太尼問題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將於下週二(3月4日)生效。白宮官員稱,現在毒品問題是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中國的癥結所在,而不是移民問題。加拿大和墨西哥可能希望事態像2月初那樣,在最後一刻出現轉機。
特朗普還宣佈,在此前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的基礎上,從下週二起再加徵10%的關稅。他還表示,對世界各國的對等關稅仍將於4月2日生效。歐盟領導人週四發出強烈警告稱,如果特朗普對歐盟加徵25%的關稅,歐盟將進行自衛,並採取報復措施。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共和黨領導人和特朗普正在制定將新的關稅收入納入其龐大的國內政策法案的策略,以表明其涉及數萬億美元的立法不會增加國家債務。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約翰·圖恩及其他資深共和黨人在週三的白宮會議上討論了這一話題。目前共和黨領導人沒有足夠的票數來將關稅納入特朗普的大規模議程法案,這一政治敏感話題會引發共和黨內部自由貿易派和美國優先派之間的混亂“內戰”。由於許多共和黨人不認為關稅是一項可行的支出抵消措施,共和黨人仍計劃將關稅排除在最終的和解方案之外,但共和黨領導人正在討論如何把來自特朗普關稅的收入算到他們的政策法案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彭博社/哈里斯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59%的美國人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將增加他們的日常開支;只有26%的人認為關稅會降低物價或不會影響物價。這表明,到目前為止,選民似乎與經濟學家的預期相當一致,即關稅將加劇通脹。這一跡象預示著共和黨將面臨潛在政治危險。



圖片來源於彭博社

美國經濟總體上依然相當穩固,但加徵關稅和聯邦支出削減及裁員措施已經開始帶來壓力,對消費者情緒、地方政府和商業計劃以及通脹預測都產生了影響。據美國勞工部週四釋出的資料顯示,上週新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已躍升至24.2萬人,為四個多月來的最大增幅,大大超過了經濟學家所預期的22萬人。聯邦政府最新資料還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GDP增長2.3%,而通脹率被上調至2.7%。

圖片來源於網路

昨天《華府圈內》提到,由於禽流感席捲美國養禽業,特朗普政府宣稱計劃投入近10億美元來抗擊禽流感,並緩解不斷飆升的雞蛋價格。然而,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從事疫情應對工作的許多關鍵員工卻在特朗普政府的大規模清洗中被解僱了。在一個關鍵的禽流感檢測部門,有約四分之一的僱員被裁,科學家和檢查員也被裁掉,這迫使農業部的一座研究機構不得不部分關閉,並導致抗擊禽流感的一些工作中斷。現在,農業部又想重新僱用部分被解僱的人員,但遇到了後勤方面的挑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週四證實,該部門正在審查是否要取消向莫德納(Moderna)提供的用於開發禽流感疫苗的近6億美元資金。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的下一次中期選舉將於明年11月舉行,但特朗普已經早早開始做準備,計劃利用鉅額競選資金來支援他選中的候選人並維持共和黨對相關議席的控制。特朗普正在與國會領導人密切合作,並表示他準備利用他目前超過5億美元的剩餘競選資金來支援他們。他可能會介入初選,確保把候選人的忠誠度和當選能力放在首位。與此同時,他昔日的對手“增長俱樂部”(Club for Growth)準備在初選中與特朗普合作。他們還將投入八位數的資金用於廣告宣傳,以支援稅收法案和其他政策要務。

圖片來源於網路

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Kash Patel)上週四正式走馬上任,他想對該局進行徹底改革,大幅調整員工隊伍和任務範圍,但一系列事件使他上任第一週的工作比原本預期的更加困難。就在他上任之前,特朗普任命的官員和該局職業官員之間的關係就已經相當緊張。據知情人士透露,一項迅速解僱100多名中層和高階僱員的計劃引發了特朗普的司法部代理副部長埃米爾·博夫(Emil Bove)與聯邦調查局代理領導布萊恩·德里斯科爾(Brian Driscoll)和羅伯特·基薩內(Robert Kissane)之間長達一週的對峙,而後兩人正是博夫任命的。博夫要求提供一份5000多名員工的名單,主要是那些與2021年1月6日“國會山暴亂”案有關的人員。這促使一些原先支援帕特爾的前特工退出了一個旨在提高他在聯邦調查局內部可信度的諮詢小組。而這反過來又促使特朗普任命忠實於他的播客主持人丹·邦吉諾(Dan Bongino)擔任副局長,使帕特爾無法兌現他先前表示的想遵循聯邦調查局傳統、選擇一名職業特工擔任副局長的承諾。

圖片來源於網路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62次全會於2月24日至28日在杭州召開,特朗普政府決定抵制這次會議,此舉可能在事實上將美國排除在全球氣候科學議程之外。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會議召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氣候科學家,審查和總結有關氣候變化軌跡和影響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以及可能採取的緩解策略。特朗普政府禁止美政府部門的科學家參會,加劇了特朗普上個月決定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美國政府應對氣候危機可信度造成的損害。
美國的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缺席會議相當於向全世界發出一個訊號,即美國“不僅在氣候政策上,而且在氣候科學上將領導權完全讓給了中國”,而且也給中國提供了在亞洲、非洲和拉美等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地區取代美國影響力的機會。因此,杭州的此次會議意義深遠。美國國務院拒絕對美國不參加此次會議發表評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和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聯合主席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致信英國駐美國大使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想讓英國政府阻止中國在倫敦新建一座龐大的“超級大使館”。中國早在2018年就買下了英國舊皇家鑄幣廠地塊,計劃用於建造新使館。倫敦當地民選官員和警方已不再反對這項計劃。該專案的反對者現在希望英國中央政府進行干預。穆勒納爾和史密斯在信中要求曼德爾森向英國首相斯塔默“傳達我們的關切”。斯塔默於週四抵達華盛頓,與特朗普會晤。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少數黨領袖克里希納穆爾蒂(Krishnamoorthi)週二在布魯金斯學會的一次活動上表示,希望特朗普政府不要把臺灣作為與中國大陸達成的貿易協議的籌碼。克里希納穆爾蒂還要求臺方進一步加強自衛能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