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徵收高達3500%的關稅

複製連結或點選閱讀原文直達“大荘家”
https://www.pechanga.com/homegiveaway
美國貿易官員近日敲定了對大多數來自東南亞的太陽能電池徵收高額關稅的決定,這是一起已持續一年的貿易案件的關鍵進展。美方製造商此前指控中國企業以不公平低價大量傾銷產品,擾亂市場。
據cnn報道,該案件由韓國Qcells、總部位於亞利桑那州的First Solar公司以及多家小型製造商於去年提起,目的是保護他們在美國太陽能製造領域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原告方“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聯盟”(American Alliance for Solar Manufacturing Trade Committee)指控,多家大型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在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設廠,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並獲得不公平補貼,從而使美國產品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要使這些關稅最終生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必須在6月投票決定這些傾銷和補貼是否對美國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
週一公佈的最終關稅稅率因公司和國家而異,但整體上高於去年底宣佈的初步稅率。
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晶科能源(Jinko Solar)產品的綜合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率較低,為41.56%;而競爭對手天合光能(Trina Solar)在泰國運營的產品面臨高達375.19%的關稅。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多次聲稱其他國家多年來一直在“佔美國便宜”,儘管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在發達國家中處於領先地位。
柬埔寨方面因未配合美方調查,其相關產品將面臨超過3500%的關稅。
“這些關稅結果非常有力,”美方製造商律師蒂姆·布賴特比爾(Tim Brightbill)在一場電話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有信心這些措施將制止在這四個國家的中國控股企業長期以來對美國太陽能製造業造成的傷害。”
由於去年這四個國家向美國出口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太陽能產品,佔美國國內供應的絕大部分,對其加徵關稅的威脅已導致全球太陽能貿易格局發生劇烈變化。今年來自上述四國的太陽能板進口量大幅減少,而來自寮國和印尼等國的出貨量則在增加。
這一行動的批評者——包括“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等行業團體表示,加徵關稅可能會損害美國本土的太陽能製造業,因為這些關稅將推高進口電池的成本,而這些電池正是美國工廠組裝太陽能板所需的核心元件。自2022年美國推出新的清潔能源製造補貼以來,這類工廠數量不斷上升。
SEIA方面尚未對此事發表評論。
<
  精選 · 推薦  
>

特朗普政府欲將加州關稅訴訟移至紐約審理
舊金山灣區的經濟衰退或已開始?

鐵腕之下,在美國際留學生處境堪憂

戳“閱讀原文”舉報禮品卡詐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