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六九的小號
郵箱
|
ChatGPT全球爆火之後,5月,英偉達(Nvidia)創始人黃仁勳一頭白髮,披著黑色畢業長袍,瞬間點燃了全世界對AI的熱情。
黃仁勳打開了AI的大門,讓世界看到更驚豔的圖景。在其眾多預言中,有一個並未引起關注。黃教主說,“電腦產業正在迎來再生契機。在下個十年,新型AI電腦取代價值上兆美元的傳統電腦。”

AI賦能PC?這個預言看上去並不起眼,但它可能離我們最近,也是最快能看到時間表的一個。
除了英偉達,英特爾也很快放言要全力進擊AI PC。英特爾CEO帕特·格爾辛格說,“我們認為AI PC是未來幾年PC市場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我們將把AI融入到我們製造的每一個產品中。”
最終把AI PC帶給消費者的,還是聯想、惠普、戴爾這些終端廠商。十多年來,聯想集團全球PC霸主身份未經動搖,惠普和戴爾緊隨其後,這看上去是一門傳統且穩定的生意。
不過,行業隱憂也不斷浮現。疫情讓人們重新認識到PC作為生產力工具的重要性,三大PC廠商業績大漲,疫情後需求回落,行業又普遍面臨下行壓力。
壓力還來源於,不斷有人揚言更智慧、更便攜的手機、平板等裝置終將“徹底取代”電腦。在這場注意力爭奪戰中,PC看上去不佔太多優勢。
在AI面前,PC廠商的觀點空前一致。惠普CEO洛雷斯說,“我在這個行業工作多年,但從未見過如此機會,AI能夠真正推動創新、滿足客戶新需求。”
但認準了機遇,速度也要夠快。惠普表示明年有望推出AI PC產品,戴爾也釋放在提供硬體等支援的同時,也要All in AIGC的資訊。
但論速度,惠普和戴爾還是落在了霸主聯想集團的後面。來自各方供應鏈的訊息顯示,聯想將在今年秋季首批發布最新基於英特爾的AI PC。這也是AI PC離我們最近的時間表。
AI PC要來了,它會把我們帶到何方?
生產力革命再臨
有沒有一個彼時彼刻,正如此時此刻?英特爾CEO帕特·格爾辛格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們認為AI PC是未來幾年PC市場的一個關鍵轉折點,與迅馳和Wi-Fi的重要性可以相提並論。
21世紀初,英特爾和AMD兩大晶片巨頭聚焦處理器效能,開啟了一場激烈大戰。當時,英特爾的奔騰和賽揚系列處理器占主導地位,而AMD則推出Athlon和Sempron系列,試圖在效能上壓過英特爾,在研發過程中,AMD突破了當時僅有的32位桌面處理器,推出了首款64位桌面處理器Athlon 64。
這項技術突破引發了對於處理器架構和效能的討論,英特爾則在隨後推出了自己的64位處理器。
這些可能都還是小打小鬧,2003年才是決定勝敗的時刻。
2002年9月,英特爾在秋季資訊科技峰會上釋出了Banias(即“迅馳”系列),稱這是專為筆記型電腦而設計的平臺,不像以前的“奔騰Ⅲ”和“奔騰4”,只是把桌上型電腦CPU小型化了。
這一產品隨即引起轟動。2003年1月,英特爾公佈“迅馳”名稱,並於當年3月公佈相關產品,正如英特爾所說,迅馳帶來的個人電腦的變革,讓人們“無論何時何地,辦公室、家裡、機場還是咖啡館,人們都可以透過筆記型電腦或PDA 與網際網路寬頻連線”。
迅馳架構將Pentium M處理器、晶片組和802.11無線網路模組三者變成了統一的解決方案,一方面轉移了與AMD的頻率大戰,另一方面PC終於可以不被網線和電源線束縛,隨時隨地提供效率與服務,這也加速了筆記本輕薄化發展。當年,有廠商推出了一款僅重1.09公斤的筆記本,最薄處約為14.9mm。
新架構成為英特爾2003年至2005年13%銷售業績增長的主要來源,其背後折射的是艱難的技術創新。2000年開始,英特爾推出採用Netburst微處理器架構的Pentium 4和Pentium D,追求執行頻率,但這存在效能損耗嚴重、發熱量大的問題,桌上型電腦尚能承受,筆記本執行效率則大大降低。怎麼辦?唯有開發出更適合筆記本使用的處理器。
帶來高光的迅馳架構也險些夭折。當年這一架構由以色列研發中心發明,但美國總部不以為然,且還被公司其他部門嘲笑,只因為這一架構並不符合傳統和“行業趨勢”——使計算機電晶體晶片的時鐘頻率更快。迅馳的時鐘頻率是當時流行的奔騰系列的一半多一點,價格卻是奔騰系列的兩倍多。
以色列研發中心最終說服總部,也由此讓英特爾贏得了短期競爭,並引領了晶片發展的方向,給筆記本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便捷和速度。
英特爾CEO重提迅馳,顯然並不是只想重溫光輝歲月。從2003年至今,英特爾與微軟結成的“Wintel聯盟”未能重現“迅馳時刻”,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創新,都如擠牙膏般,再無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
但同樣是這20年,平板電腦、智慧手機橫空出世,不斷迭代,成為人們的新寵,電腦在此過程中多少有些落寞,即使它仍保有不可或缺的“生產力工具”之位,未被真正“取代”。
帕特·格爾辛格正在宣示,屬於PC的又一時刻來了。
整個行業也再次興奮起來。
來自各方供應鏈的訊息顯示,聯想集團將在今年秋季釋出最新基於英特爾的AI PC,並將採用名為Intel AI Boost的專用AI引擎。這或許將會是全球首款真正意義的AI PC。

7月,英特爾官方微信公眾號公佈,已聯合聯想集團在上海聯合打造並啟用“先進系統創新實驗室”。
“聯想與英特爾共同打造了創新計劃,能夠使客戶在未來的PC平臺上獲得全新體驗,”英特爾方面表示,其中約30%的想法正在聯合實驗室的Meteor Lake系統進行概念驗證測試,其餘70%的創新想法將運用在未來的PC平臺。
PC的AI復甦
剛剛過去的Q1財季(4月—6月),受需求端和庫存較多影響,全球PC出貨量都不算理想,聯想集團的PC銷量也承受了一定壓力。
但聯想集團對PC的未來卻有了更清晰的規劃。楊元慶認為,“真正不需要上網就能實現推理的AI PC 大機率明年會面世,之後AI PC會一代代更迭,裝置會變得更智慧,更懂你,成為你的隨身伴侶”。
對於個人和企業來說,作為端的PC和智慧裝置,將比雲更安全。AIGC會促進智慧終端的更新換代和升級,因為無論是從可獲取性還是從安全性看,未來趨勢是生成式AI會更多發生在端邊,而非雲上。每個人既想享受生成式AI帶來的好處和生產力,又不想因為上雲洩漏隱私,那麼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裝置。
最理想狀態是隻有自己的終端裝置最懂你,雲上的公共知識可以為人們所用。楊元慶打了個比方——將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慧雙胞胎,只有它懂你,能夠保護你的隱私。同樣對於每個企業來說,也會有自己的人工智慧映象,這些資料無需也不能分享。這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AIGC火爆的當下,很多人醉心於大模型訓練,但未來用於推理的算力需求將遠大於訓練。行業內有一個共識,即未來大模型做完預訓練、需要真正產生社會價值、商業價值時,推理需求會擴大,屆時推理市場需求將佔到60%。
而現在AIGC任何電腦都可以用,但都是在雲上用,沒有足夠算力和儲存能力,將無法實現推理,更不用說學習能力了。但所有人都知道,AI PC一定會來,需求也一定會非常大,一定會推動裝置更新換代。
為了AI PC的出現,聯想集團實際上已經做了至少5年的準備。
2018年9月,在聯想年度創新科技大會上,時任聯想集團個人電腦及智慧裝置集團總裁賈朝暉率先提出“智慧PC”概念,他表示研發高效高能的智慧化辦公PC,致力於推動工作效率提升。
智慧PC實際已是AI PC的雛形。
聯想2019年初發布第一代超智慧電腦Yoga S940,目前AI元素已經擴充套件到聯想Yoga、Legion、 ThinkBook、和商用ThinkPad等幾乎全系列產品線。

在“超智慧電腦創新論壇2021”上,聯想清晰地劃分了超智慧電腦三步走的計劃:
初級智慧化:快速操作,感測器簡化互動。
中級智慧化:個性化體驗,智慧學習適應不同需求。
高階智慧化:預測使用者需求,深度學習推送定製服務。
今天回看,聯想最早窺見了PC的未來。深刻的認知也帶來更迅速的行動。
同在2021年,聯想推出了一款自主設計、聯合開發的LA2晶片,LA2專用於PC的硬體採用獨創的異構多核心混合架構,以執行智慧演算法實現高效的智慧控制。
依託於LA2,聯想推出具備初級和中級智慧化的超智慧電腦,也開發出支援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AI應用場景,系統執行更加流暢,人機互動更加自然,極大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和使用體驗。
7月18日,微軟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多年已經沒有實質性變化的office,公佈了人工智慧助手Copilot 的部分演示影片。影片中,Copilot可以眨眼間生成草稿、做完10頁PPT、讓Excel自己資料分析、自動生成回覆郵件、在視訊會議中,即時總結每個參會人都說了些什麼。

毫無疑問,Copilot讓人們從軟體層面看到了AI世界一角,可以想見,當聯想AI PC面世,其強大的推理功能將更好支援AI軟體。
聯想集團描繪的AI世界,並不侷限於PC。聯想構建的三個核心業務都是跟智慧化相關,IDG重點錨定人工智慧個人電腦、智慧手機等下一代人工智慧裝置的創新開發,引領人工智慧終端裝置的未來;ISG將繼續發揮為通用人工智慧時代提供算力底座的角色;SSG會助力全球企業加速人工智慧部署,實現人工智慧普慧化。
聯想還有一個得天獨厚優勢,它與英偉達、英特爾、AMD、微軟等都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全球裝置提供商裡,只有聯想具有跨生態開發裝置的能力,其PC及手機終端覆蓋了Windows與安卓系統,因為伺服器同時擁有x86和 ARM架構,聯想也具備跨晶片開發裝置的能力。
再結合聯想獨家的混合製造模式,透過自有工廠完成產品的研發和設計,透過自身的供應鏈保持全球的生產穩定,透過精益製造的標杆工廠實現更高的生產精度與質量,這些都將是對未來AI PC產品體驗的重要保障。當AI時代來臨,聯想積累多年的技術將得到放大,多年來的深度技術佈局也將獲得回報。
作為產品交付使用者的最後一站,聯想集團正在AI的新風口上。
結語
AI大模型什麼時候會產生革命?當每個人都能自如使用的時候。
也正因此,無論是英偉達、英特爾這樣底層算力平臺提供方的動作,還是聯想在AI和PC領域的佈局,如今更像是為未來AI的普及打下的基礎建設。
對於PC廠商來說,經歷了低谷之後,他們終於找到了在這個電子裝置飽和的時代,重新讓電腦偉大的路子,當PC成為AI基建的核心組成部分,在生產力與數字娛樂、個人與商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對於未來的每個人來說,由於AI和PC的存在,自己可以定義的人生越來越多。是利用生成式AI創造內容,還是藉助AI提升生產力效率,都成為他們自己的選項。
PC,以及PC所連結的AI世界,則傾聽著每個人的答案。


品玩招聘作者,資深作者及編輯,並長期開放實習生招聘。
世界不平靜,我們希望在變動的技術週期和商業週期裡繼續我們的探索,不熄滅眼裡的光。
為了和更多個優秀的你一起記錄和改變這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做更多有價值的報道,品玩現開放招聘。
崗位資訊:全職:4人。實習生長期招聘。工作地點:北京。
一句話總結我們在招聘的崗位的工作內容,就是:
報道最重要的商業和技術新聞,並抽絲剝繭地解釋給讀者它們為什麼重要。
一些共同的崗位要求:
1. 尊重常識。
2.對好內容有感知,有選題發明能力。
3.掌握快速搜尋梳理資訊的方法,有較強的文獻閱讀能力,能獨立拓展相關資源。
4 英文流利。有閱讀英文內容的習慣,可以用英文完成溝通。
5.對真實世界有感知,心智成熟,有職業精神,溝通介面良好穩定。
在招崗位:
-新經濟作者、新技術作者
新經濟作者負責報道網際網路商業領域最新動態;新技術作者負責報道新技術領域(AI,晶片,機器人等)最新動態;
追蹤錢的流動,人的變化,商業世界的競爭與合作以及科技的變革,並把它們講述給我們的讀者;
不限工作經驗,不限專業背景,我們歡迎不同背景的候選人。
-資深作者/編輯
對網際網路商業領域或新技術領域有自己的研究和積累;
有自己獲取資訊的方法體系,有持續學習的能力;
能發明選題,撰寫深度文章,同時也可以輔導初級作者。
長期招募實習生
我們為實習生提供與全職同樣的指導與工作支援,並提供留用機會。
或者,以上的描述都不能定義你,但你認為你是我們需要的那個人,也可以發郵件給我們,介紹你自己。
以上崗位應聘者,請將簡歷及作品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請標明應聘崗位)
同時,我們也在招聘其他崗位:
運營部門
崗位資訊:全職:3人。實習生長期招聘。工作地點:北京。
內容運營
能夠敏銳的捕捉網際網路熱點,並將其轉化為出色的內容;
富有創新意識和強烈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流量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有自己獨特的資料分析方法論,能發現龐雜資料中的關鍵點,並反哺內容創作。
影片運營
具備影片的全流程的創作能力;
對各個內容平臺均有深刻理解,能抓住平臺規則紅利;
有自己獨特的資料分析方法論,能發現龐雜資料中的關鍵點,並反哺內容創作。
社群運營
有過國內外成熟知名社群的運營經驗;
能夠獨立承擔運營策略、節奏設計,結合運營目標、節點資源等因素制定精細化的社群運營規劃;
對UGC的熱點、流行趨勢、話語體系有充分理解,能夠透過創意、熱點玩法、活動策劃激發UGC參與。
長期招募實習生
我們為實習生提供與全職同樣的指導與工作支援,並提供留用機會。
運營崗位應聘者,請將簡歷及作品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請標明應聘崗位)
商務部門
銷售總監/高階銷售經理
崗位職責:
1. 負責品玩線上廣告、線下活動類、品牌營銷、市場公關、以及定製方案的商務拓展與銷售工作,透過對目標行業客戶的銷售完成指定收入目標;
2. 對目標行業客戶進行研究、識別、接洽、需求、分析、產品演示、方案規劃、談判與簽約;
3. 管理與維護指定客戶(包括新客戶與現有客戶),提供優秀的售前與售後服務,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對客戶產品和需求進行持續性的研究與開發;
4. 與各部門保持緊密合作,回饋客戶需求與最新行業動向,協助最佳化產品與服務;
5. 積極參加行業商務與社交活動,拓展人脈資源,持續瞭解與提升行業知識和洞察力
任職要求:
1. 網際網路銷售經驗2年以上,銷售經驗5年以上優先;
2. 做事嚴謹、細心,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
3. 有市場營銷、品牌方或者市場公關乙方工作經歷優先;
4. 自我驅動,有很強的學習行業知識及專業知識的能力;
5. 具備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能適應多工處理及工作壓力;
6. 擁有intel、華為、華為雲、阿里、阿里雲、高通等網際網路行業直客資源者優先。
更多招聘資訊,可以進入官網招聘頁面獲取。
期待品玩有你的加入。


· 文章版權歸品玩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您亦可在微博、知乎、今日頭條、百家號上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