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樓處丨我多麼想和你見一面

2月16日,即將卸任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霍伊斯根淚灑當場。他說在美國副總統萬斯講話後,美歐的共同價值觀基礎,已經不再那麼共同了。
哭什麼哭。眼淚有用的話,中國一百多年前就不用“我以我血薦軒轅”了。
當然,也不全怪霍伊斯根。美國朋友的轉向實在太直角了。萬斯上來寒暄了兩分鐘,然後用18分鐘批評歐洲的問題不在中俄,而在歐洲自己。
會後,有歐洲媒體發了一篇這樣的文章:

從今天起美國不再是盟友,而是敵人。

其實,會議上我們的外長已經跟歐洲朋友們吹過風了——“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我們外長還特意告訴大家,如果看不懂,可以讓Deepseek翻譯。
這話哪裡是Deepseek能翻譯的。《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要接滅絕師太第三掌時,從這句口訣裡頓悟九陽真經奧義,從此天下無敵。
歐洲朋友,你們知道誰是張無忌嗎?
同樣是開會,什麼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還要看一天後我們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
會前有預熱,會中有集體看後腦勺猜人,會後有座位分析,還要挑出坐姿最不正確的那一位。甚至不光分析誰來了,還要分析誰沒來。
比如說一位山東人解讀為什麼鍾睒睒和張一鳴沒有來:

他們要吵,到一邊吵去。

1
其實在很多朋友的心裡,來的其他企業家都是餃子,只有沒任何社會職務的馬老師,才是那碟子醋。
慕尼黑安全會議創立於1963年。那是美蘇爭霸最激烈的時段。一年後,馬老師在中國杭州,呱呱墜地。
那一代企業家沐浴了里根和撒切爾夫人小政府的春風。正是他們,推崇自由市場制度,反對政府過度干預經濟,主張私有化、放松管制和減稅,才使得後來的全球化有了基礎。
而中國,正是新世紀以來全球化的最大贏家。
里根和撒切爾夫人有個共同觀點:

政府本身是問題的一部分,而非解決方案。

四十年後,這個觀點被馬老師在上海外灘,用另一種話術說了出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有人說是馬老師沒控制好自己,惹來一身麻煩。
其實也別怪馬老師。浙江人到上海,沒有幾個人能控制好自己的。不信你就想想那個100年前在上海炒股票血本無歸的浙江光頭。
外灘前的馬老師,愜意地享受著退休生活。那年夏天他和融創老闆孫宏斌在雲南,從昆明一路玩到騰衝。
在路上,他跟孫宏斌開玩笑說:

老孫啊,你天天帶我見村主任,你知道奧巴馬見我都要約時間嗎?

馬老師沒吹牛。他確實很忙,勉勵澤連斯基推動中烏雙邊關係和務實合作不斷向前發展都是抽空的。
後來在與雲南省委書記的會談中,馬老師是唯一一個襯衫不扎進褲子,還把袖子挽起來的人。鏡頭前再次見到這麼放鬆的企業家,還要等到幾年後的思聰去山東。
外灘後的情景五月天早有預判,他們唱道: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最怕朋友突然的關心。

從演講臺下領導們悄然離席開始,連杭州的區委書記都不願意見他了。
2
2018年,王首富還在不停地賣賣賣,媒體都在寫萬達什麼時候覆滅。
在那之前,萬達把剛建成的青島東方影都連同13個萬達城,都賣給了孫宏斌。2018年的開業儀式上,雖然已經賣掉了影城,要面子的王首富,還是讓孫宏斌走在自己後面。
原定出席的省級領導,後來換成了市級領導。這讓王首富非常失落。
那時候馬老師跟朋友說,這時候誰敢見老王呀,不要還覺得自己還在歷史舞臺上,你再往前湊也是自取其辱:

人一輩子牛逼過得多了去了,有好終的人不多。咱們都牛逼過,誰能全身而退?誰能有善終,就是知道什麼時候退!

馬老師跟王首富是有芥蒂的。2012年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的晚會上,兩個人立下了1億賭約。
看似是為了節目效果的玩笑話,但兩個中國最富有的企業家,一個線上電商教父,一個線下商業巨頭,自此也是暗戳戳較勁。
從央視回來沒過多久,王首富就聯合百度、騰訊搞了個簽約,50億合夥開電商公司,被網友戲稱“玩淘寶”。
然後就是2017年,如日中天的王首富,遭遇了薛定諤的滑鐵盧。商業帝國一夜之間分崩離析。那時候,內心最有些小浪花的,應該就是馬老師了。
之後的三年,馬老師連續三年問鼎中國首富,全面超越老王。甚至在2019年的教師節,馬老師正式金盆洗手,宣告:

功成身退。

幾千年來,中國商人的角色,從“天下之賤士”到“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一個問題,一直都困擾中國商人:

如何才能完美地金盆洗手?

馬老師那時似乎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退休三天之前,杭州市委、市政府還授予了馬老師一個榮譽稱號:功勳杭州人。
但退完休的一年多後,和王首富一樣失落的馬老師,重回雲南。在滇池湖畔的一個會所裡,他和朋友一邊唱歌一邊喝酒。
唱著唱著,他就哭了。
3
有段時間,馬老師壓力很大。
醫生說他得了不寧腿。他開始吃一種藥,一開始吃半片,後來吃一片,最後吃兩片半。他問醫生,醫生說沒事,有人吃十二片。馬老師開玩笑說:

那我就不用吃飯了,吃藥就吃飽了。

有朋友和馬老師兩口子吃飯,吃著吃著,夫人哭了。夫人說我們這個企業本來受人尊敬,現在怎麼在輿論口中成騙子了?
朋友開玩笑說,誰讓你們幹小貸。夫人一笑,挺動感情地說,我和馬老師結婚,買了個冰箱,600元找自己父母借的,不找父母沒人借:

你看現在年輕人買個冰箱,再也不用欠人情了。

壓力大的不只有馬老師。
2021年3月,黃錚辭任拼多多董事長,說自己要去種番茄;5月,張一鳴卸任字節跳動執行長遠走新加坡;第二年4月,劉強東退休。
黃錚退休時還只有40歲。雍正在他這個年紀,還正在府邸罰年羹堯給自己洗腳呢。
退休前的最後一封股東信裡,黃錚寫,恰如一位詩人寫道:

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這是詩人、翻譯家穆旦的《冥想》,寫於自己的晚年。 
穆旦的晚年很悲慘,常常一言不發,目光呆滯,把一些文字寫在小紙片上,夾在隨手拿到的書裡,藏在掛衣架下,甚至撕碎了扔在紙簍裡。
1977年臨終前,他把譯作放進一個帆布手提箱裡,交給最小的女兒。裡面就有被無數文學青年奉為經典的81版《唐璜》。
你們可以看看,穆旦當初的罪名,很有意思。
退休後,黃錚跟自己身邊人說有錢分兩種。一種是公開有錢,一種是偷偷有錢。

第一種太可怕了。

去年,拼多多有段時間股價漲得很高,市值超過了阿里。黃錚也一度超越鍾睒睒,成為中國新首富。
黃錚急中生智。他們CEO在業績會上,突然高調唱空自家公司盈利能力,且未來幾年都不考慮分紅。
他成功把自己公司股價,砸出最大的跌幅。
4
以上其實都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了。不過這些年看一些時代人物的起落落落落落,想想也是夢一場。
電影《一代宗師》裡有句臺詞,人生有三重境界: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企業家們都是人,不是神。他們要見自己,也要見天地、見眾生。他們也會犯錯,也會狼狽,但不能一會把他們高高地舉起,一會把他們重重地摔下。
理性的社會,是能容錯的社會。以前挺喜歡楊絳說的一句話,一個家最好的模樣:

大事尊重,小事原諒。不爭對錯,不翻舊賬。

還看到過兩首詩的尾句,很喜歡。
一句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句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一句是送,一句是歸。
今天據說是個好日子。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雨水。
據說每到這個時候,冰雪融化,萬物甦醒。再熬幾天,就是春天。
此後就是瘋狂生長。
歡迎歸來,春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