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nings“比同行便宜10%”竟是套路?9000種商品暗藏“貓膩”

“如果您在其他商家發現同款有貨商品價格更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再優惠10%。”
這句標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來自五金零售巨頭Bunnings。
(圖片來源:ABC)
澳洲廣播公司報道稱,這家硬體巨頭知名的價格保證背後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雖然消費者日常購物時,Coles和Woolworths等超市常成為關注焦點,但實際上,Bunnings這個利潤更為豐厚的公司卻受到的審視相對較少。
其龐大的市場覆蓋範圍令其定價策略對數百萬澳人有著重要影響。問題在於,Bunnings的價格保證是否真的為消費者帶來實惠?
Bunnings稱,如果顧客找到競爭對手以更低價格銷售相同商品,他們會再給予10%的折扣。但這種承諾在很多情況下卻無法兌現。許多商品,如Citeco梯子、Jumbuck燒烤器和Trojan耙子等,都是Bunnings的自有品牌。
(圖片來源:ABC)
這意味著其他商店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商品,消費者無法進行價格比較和申請折扣。這種策略使得價格保證形同虛設,因為這些產品都是為Bunnings獨家制造的,且在其他地方買不到。
根據Four Corners的調查,Bunnings擁有超過9,000種自有品牌產品。雖然這些產品往往在外包裝上的資訊有限,但它們都在架上展示著10%的價格保證標識。
(圖片來源:ABC)
然而,消費者在面對這些自家品牌時,難以透過尋求外部比較來真正受益。ACCC指出,零售商雖然法律上不必標明自有品牌,但若商品被視為第三方生產,這可能構成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Bunnings則稱自己遵守了所有法律和標籤要求,並聲稱其員工會使用常識方法來價格匹配類似商品。儘管如此,Bunnings在其網站中並沒有明確規定這一政策。
(圖片來源:ABC)
近年來,由於Bunnings快速發展和擴張,其市場地位和承諾的最低價格開始引發質疑。2000年時,Bunnings僅擁有43家店鋪,實現了14億的銷售額。
如今,它在澳洲境內有310家Bunnings店面,加上其其他連鎖店每年為母公司Wesfarmers帶來接近190億澳元的收入。
雖然Coles和Woolworths因較高的利潤率受到批評,但Bunnings的利潤率甚至更高。Bunnings的利潤率達到16.8%,而Woolworths為9.9%,Coles為8.9%。
(圖片來源:ABC)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BISWorld的分析,Bunnings在硬體零售市場的份額約為33%,無疑是硬體零售領域的龍頭,而John Dahlsen甚至認為其市場支配力接近70%。
與超市行業不同,Bunnings面臨的競爭者相對較少,這讓它在價格策略上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政治家和消費者協會對此表示關注,因為當一個公司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時,消費者選擇的餘地會大幅減少。
儘管面臨著來自競爭者和消費者的批評,Bunnings稱其不分晝夜地努力為客戶提供最低價格,並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採取合理方法應對市場競爭。
(圖片來源:ABC)
公司表示,其利用自有品牌和獨家品牌的組合策略,以區分產品、提供選擇。
然而,Bunnings的價格承諾,被批評人士認為更多的是一種市場營銷策略,而不是消費者真正受益的優惠政策。
品牌專家認為,Bunnings價格保證的核心是塑造和影響消費者的感知,營造出價格優勢。但這種策略是否真的為消費者帶來實惠,仍有許多人表示懷疑,希望能在包裝和產品中更為透明地標示自有品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