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潔 鳳凰網《CC情報局》特約撰稿員
核心提要:
1. 據世衛組織通報,自今年年初以來,剛果民主共和國暴發了嚴重的猴痘疫情,相關病例已超過1.56萬例,死亡537例。這一輪疫情由“猴痘1b病毒變異株”引發,並迅速傳播到16個非洲國家。到目前為止,超過96%的病例和死亡病例都發生在剛果。但科學家們擔心,新型猴痘疫情可能已外溢至世界其他各國。8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猴痘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拉響全球最高公衛等級警報。
2. 猴痘病毒主要透過動物傳播,此外也可透過人際傳播。與本輪猴痘疫情有關的病毒變異株更容易傳播。加州大學洛杉磯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主任張作風教授認為,中國40歲以上的人群已經接種過牛痘/天花疫苗(85%保護率),再考慮到病毒初始傳播指數相當小,新病例很難造成大規模疫情。但是一旦發現疫情,應該對40歲以下的人群緊急接種,所以要有足夠疫苗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考慮到國內目前嚴格的邊境防疫管理方法,估計新病例很難從國外傳播到國內。總體來說,目前的猴痘疫情對中國人群影響應該非常有限,不必枕戈待旦。

非洲猴痘疫情造成15600例感染,537人死亡!世衛兩年內第二次拉響疫情最高級別警報
猴痘疫情再度告急!
據世衛組織通報,自今年年初以來,剛果民主共和國暴發了嚴重的猴痘疫情,相關病例已超過1.56萬例,死亡537例。

這一輪猴痘疫情,由“猴痘1b病毒變異株”引發,並迅速傳播到蒲隆地、肯亞、盧安達和烏干達等十六個國家。到目前為止,超過96%的病例和死亡病例都發生在一個國家——剛果。科學家們擔心,這種新型的猴痘疫情,可能已外溢至世界其他各國。
8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宣佈:“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發現並迅速傳播了一種新的猴痘病毒分支,而且這種病毒有可能在非洲及其他地區進一步傳播,這非常令人擔憂。今天,緊急委員會召開會議,並且給予建議,根據委員會的觀點,猴痘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我已接受這項建議。”

“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世衛所能發出的全球最高公衛等級警報,這是有史以來第8度作此宣佈。前7次分別為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Ebola)、2014年的小兒麻痺症、2015年到2016的寨卡病毒(Zika)、2019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病毒、2020年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以及2022年的猴痘疫情。
若被定調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代表公共衛生髮生嚴重、突然、不尋常、意外等事件,且很可能超出受影響國國界,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
在世衛宣佈這一決定的前一天,非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已將該疾病視為非洲大陸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非洲,猴痘病例比去年增加了160%,死亡病例上升了19%。這是非洲疾控中心第一次在全非大陸範圍宣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據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稱,科學家今年初在剛果一個礦業城鎮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猴痘1b病毒變異株,這種病毒更容易傳播。
猴痘經過多年的變異,已經演化為兩個遺傳分支——I分支和II分支,其中與最新一輪疫情有關的I分支致死率更高。猴痘1b病毒變異株的病變與猴痘變異株IIb的病變出現在胸部、手和腳上不同,它的病變會出現在生殖器上。這意味著人們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猴痘IIb變異株引發了上一次席捲全球的猴痘疫情。2022年7月,猴痘變異株IIb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它的感染物件為男性,以及與他們有過親密接觸的女性,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猴痘病例的暴發。這迫使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於2022年7月23日,首次宣佈猴痘疫情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情況(PHEIC)。
猴痘IIb變異株影響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近10萬人,並造成接近200人死亡。這輪緊急狀態持續了10個月,全球病例持續下降後,“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才在2023年5月宣佈結束。
目前,剛果政府已經批准了來自日本的LC16和丹麥藥廠巴伐利亞北歐的Jynneos兩款猴痘疫苗。
LC16曾在上世紀70年代用於日本兒童,Jynneos則在2022年獲批在歐美地區上市。不過非洲疾控中心表示,若要全部控制疫情,可能需要1000萬劑疫苗。

世衛宣佈猴痘緊急事件後,美國、歐盟等多國也宣佈對從剛果等非洲國家返回的民眾,採取特別檢疫措施。
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刊文認為,世衛再次宣佈猴痘緊急事件表明,2023年提前終止猴痘緊急事件顯然“為時過早”,尤其是考慮到全球北方國家的猴痘疫情並未全部消除。非洲疫情顯然仍然是上一輪疫情的延續與暴發。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病毒的初期症狀包括髮燒、頭痛、肌肉痠痛、背痛、淋巴結腫大,之後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內康復,但也有感染者病情嚴重甚至死亡。

去年國內報告1360多例猴痘感染者!中國如何應對猴痘疫情?專家呼籲國內應儲備疫苗以備不時之需
猴痘病毒主要透過動物傳播。人被受感染動物咬傷或接觸其血液、體液或皮疹而感染。食用未充分煮熟的肉和被感染動物的產品也是可能的危險因素。
此外也可透過人際傳播。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疹、血液或近期內受汙染的物體可引起人際傳播。飛沫傳播通常需要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這對接觸患者的醫務人員,特別是對活動期病例的封閉家庭成員帶來更大的風險。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嚴重病例常見於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併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從1958到2021年的63年間,猴痘從未染指中國,所以,在中國的傳染病法裡,猴痘不是法定的傳染病。
2022年9月16日,重慶市報告中國內地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在此之前10天,9月6日,香港出現了首例猴痘輸入的病例。從此,國門被猴痘攻破。
據中疾控公佈的資料,這輪猴痘疫情共在國內造成了約有1361例猴痘感染者。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疫情呈現以下特點:99%病例為男男性行為,首次出現女性病例,五例女性為與猴痘感染者異性接觸感染!
2023年9月15日,國家衛健委宣佈:自2023年9月20日起將猴痘納入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採取乙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據瞭解,流行性感冒,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只是丙類傳染病,而進入中國才1年不到的猴痘,儘管沒有造成1例死亡,總感染者也沒有超過1500例,但是很快就被列入了乙類傳染病。和新冠、乙肝、艾滋病一樣了。這說明,猴痘在中國的流行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本輪非洲大規模的猴痘疫情感染,據查詢,目前還沒有在國內報告的資料。
但多個駐非洲大使館,從今年七月份以來,均釋出了相關猴痘疫情預警。
衛健委與海關也要求疫區歸國人員入境21天內應主動開展自我健康監測,若在國外有可疑動物、人員或猴痘病例接觸史,應主動聯絡當地疾控機構進行諮詢和報備。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應主動就醫,並告知接診醫生境外旅居史和接觸史,以協助診斷和治療。即將回國人員除注意上述事項外,入境健康申報時需配合海關主動報備。

世衛宣佈將猴痘列為全球緊急情況後,民眾非常關注猴痘疫情走向,我國又該如何應對?
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主任張作風教授,在鳳凰網《CC情報局》撰寫的文章指出,國內應緊急儲備疫苗以備不時之需。
張教授認為,中國在1982年才停止全民接種牛痘疫苗,所以中國40歲以上的人群(接近50%的中國人群)已經接種過牛痘/天花疫苗(85%保護率),再考慮到病毒初始傳播指數相當小,就是有新病例,也很難造成大規模疫情。
但是一旦發現疫情,應該對40歲以下的人群緊急接種,所以要有足夠疫苗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考慮到國內目前嚴格的邊境防疫管理方法,估計新病例很難從國外傳播到國內。
所以總體來說,目前的猴痘疫情對中國人群影響應該非常有限,大家不必枕戈待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