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自己洩密,也能扯上中國?

► 文 觀察者網 齊倩
“特朗普政府高階成員誤將記者拉進群聊,洩密作戰計劃!”訊息一齣,全美譁然。
洩密事件曝光的第二天,當地時間3月25日,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緊急召開聽證會,向包括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拉特克利夫和國家情報總監塔爾西·加巴德在內的五名情報機構負責人追責。
據會議實錄和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當天,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民主黨籍副主席馬克·沃納批評五人的“一貫做法”讓美國“變得不那麼安全”。沃納依舊沒忘記打“中國牌”,強行將此次洩密事件同中國聯絡在一起,聲稱特朗普政府導致情報人員“信任的侵蝕”,會把他們推向中俄。
美國人自己洩密,也能扯上中國?
聽證會上,沃納嚴厲批評與洩密事件有關的特朗普政府成員。“我們震驚地獲悉,本屆政府的高階成員……參加了一個Signal群聊,討論了高度敏感且可能屬於機密的資訊。群聊中顯然包括一名記者。”
緊接著,沃納竟強扯中國,毫無根據地汙衊中國和俄羅斯“正試圖侵入Signal等加密系統”。
沃納隨後列舉了特朗普政府在情報工作方面的“魯莽選擇”,包括在上任後不久解僱了大批美國情報官員,其中包括多名處理中國問題的工作人員,“很難想象這會如何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安全”。
談及中國時,沃納又一次張口就來,妄稱中國試圖招募遭排擠的美國情報人員。他補充稱,與Signal有關的情報失誤“並非個例”,“不幸的是,我們看到這種失誤正屢屢重演”。
沃納最後強調說:“我擔心,我們感受到的來自工作場所、公司、盟友和合作夥伴的信任的侵蝕,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恢復。毫無疑問,這些行動會讓美國變得不那麼安全。”
民主黨人沃納在25日聽證會上批評特朗普政府,並強扯中國 影片截圖
在25日的聽證會上,拉特克利夫承認他參與了Signal聊天,但他反駁說,他認為該頻道可以用於工作,並且頻道中不會共享任何機密資訊。加巴德拒絕透露她是否是群聊成員。
《南華早報》提到,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洩密事件導致全美譁然之際,加巴德領導的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25日在釋出的新報告中,將中國描述為對美國政府“最活躍、最持久”的網路威脅,還聲稱中國“將繼續針對美國目標開展大規模網路行動,以進行間諜活動和獲取戰略優勢”。
加巴德(左)和拉特克利夫出席聽證會 影片截圖
事件曝光後,民主黨人對特朗普政府展開“猛攻”,相關批評蔓延到了25日的其他國會聽證會。
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民主黨人珍妮·沙欣表示:“我希望該委員會能夠表達我們對與國務院分享機密資訊的擔憂,就像國務卿魯比奧在Signal群聊中所做的那樣。”她指出,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和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無情攻擊的重點”。
25日,中國網路安全產業聯盟今天釋出《美情報機構針對全球移動智慧終端實施的監聽竊密活動》報告,披露了美國針對全球移動智慧終端、移動產供鏈、運營商等開展網路攻擊和監聽竊密活動。
同日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應指出,根據這份報告,美國政府濫用其在資訊科技和產供鏈上游的壟斷優勢地位,在全球範圍內針對手機乃至整個移動產業生態體系開展大規模、長時間惡意網路活動,可謂無孔不入、無所不在。
郭嘉昆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揭露出,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透過供應鏈和移動運營商實施網路攻擊的國家。多年來,美方慣於在供應鏈安全問題上“賊喊捉賊”,操弄雙重標準,不遺餘力炒作所謂“5G供應鏈安全問題”,同時卻在自己國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或裝置供應商配合下,在全球資訊裝置產品中預設後門,服務於自身網路攻擊行為。相信這份報告有助於國際社會認清美國的真實面目。
郭嘉昆稱:“我們對報告曝光的美方惡意網路活動表示嚴重關切,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有關行為,特別是停止利用全球供應鏈實施惡意網路活動,以負責任的態度,給全世界一個交代。”

群聊洩密軍事計劃,美國和歐洲都懵了
“特朗普政府無意中給我發了戰爭計劃的簡訊。”24日,美國《大西洋》月刊主編傑弗裡·戈德堡以此為題說,本月11日,他在聊天軟體Signal上突然收到與現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同名的“邁克爾·華爾茲”的好友申請。兩天後,此人邀請他加入一個名為“胡塞PC小組”的群聊。
所謂PC,即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的“主管官員委員會”(Principals Committee),是指NSC決策機制的一環,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防長共同主持,其他參會人員包括國務卿、防長、中情局局長、美軍參聯會主席、白宮辦公廳主任等高階官員,為美國總統提供多方位的建議。
除了華爾茲,戈德堡說,群中其他人的名字也都和特朗普政府中的高官對得上號,包括副總統萬斯、防長赫格塞思、國務卿魯比奧、財長貝森特、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等。
據戈德堡透露,群中就美國是否應該對胡塞武裝實施打擊展開了辯論。
14日,名為“JD·萬斯”的賬戶稱,美軍空襲胡塞武裝將有助於恢復蘇伊士運河的航運交通,但他“討厭再次救助歐洲”,因為美國只有3%的貿易透過蘇伊士運河,而歐洲有40%。隨後,名為“皮特·赫格塞思”的賬戶回覆稱,“副總統:我完全贊同你對歐洲搭便車的厭惡,這太可悲了。”
群聊截圖
次日(15日),赫格塞思的賬戶在群組內釋出了一項更新資訊。據稱,資訊中“包含了即將對葉門發動襲擊的行動細節,包括有關目標、美國將部署的武器和攻擊順序的資訊”。
稍晚時候,白宮方面承認,多名內閣高階官員曾利用非機密的商業聊天軟體討論機密軍事計劃。
特朗普本人則回應說,他沒有參與此次群聊,同時為華爾茲辯護,稱讚其為“一個好人”。同時,特朗普攻擊爆料記者是一個“卑鄙小人”,斥責該記者“編造了很多故事,對國家不利”。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洩密事件被揭露,歐洲猛然發現自己也牽涉其中
英國《衛報》25日分析指出,從表面上看,此次曝出打擊胡塞武裝的行動與特朗普政府保護海上貿易和遏制伊朗的政策關係更大,但在相關對話中,美國副總統萬斯似乎決意要借題發揮,炒作渲染歐洲在美國軍事防務上“搭便車”的擔憂,以此作為主張推遲打擊行動的理由。
英國《經濟學人》同日也發文認為,最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充斥著各種表情符號的群聊對話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實想法。文章警告稱:“此類言論將加深歐洲的憂慮——美國可能很快從保護者變為掠奪者。”
彭博社坦言,歐洲人不必再存有幻想,如今他們在特朗普團隊眼中的角色已經昭然若揭,既是“可悲的累贅”,又是“待宰的提款機”。報道認為,短期來看,此事的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長期來看,歐洲必須在防務上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已無法逆轉。
來源|觀察者網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